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七个泉地区地质录井和测井曲线资料分析,在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2个沉积体系域。体系域主要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其中储集体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和深湖-伴深湖浊积砂体。将测井层序分析结果和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相结合,以体系域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和沉积相编图,预测在七个泉地区东南部的三角洲前缘和北部的湖底扇砂体能够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赵志猛 《青海石油》2005,23(4):50-52
概率统计法是分析地质参数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以油砂体为研究对象,油砂体面积为分析参数,利用概率统计法,对花土沟油田的油砂体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花土沟油田油砂体总的特点是个数多、面积小、连片性差。面积小于0.1km^2的油砂体有1043个,占油砂体总数的77.43%,在目前井网条件下,这类油砂体绝大多数只能单井钻遇。面积大于100km^2的油砂体有34个,占油砂体总数的2.52%,这类油砂体可以形成很好的注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复杂断块中油砂体评价在储量计算上的应用,即以油砂体为研究单元,利用油砂体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总结出静态参数分布规律,综合应用测井二次解释资料,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针对油砂体的分布作出评价,并对动态资料结果进行验证,反复修正模拟计算,最终计算出油砂体储量以及开展储量评价工作。这是开展花土沟油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核心问题,因此油砂体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储量分级评价是一个基础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南油田文133块成岩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南油田文133块是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的断块区,在对储层沉积相研究中,必须同时注意成岩作用的研究。通过对文133块成岩作用的研究,分析不同成岩类型在电测曲线上的响应,建立了成岩相电性模型,使成岩作用的研究由点扩展及面,作了成岩相模式平面展布方面的探索,标定自然伽马与粒度关系曲线作为沉积环境的指示,使原始沉积与后期成岩得以较清晰的界分。对文南黑砂岩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文章也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砂山油田取心不足,地层对比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合野外露头进行油田地层精细对比,建立油砂山油田地层对比的相关标准。结果表明,不同地层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地层沉积韵律,正反旋回及复合旋回,反映了油田在沉积环境中上升下降的复杂过程,加大了地层对比的难度。因此结合野外地层露头建立对比标准剖面是地层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特高含水期油砂体的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由于长期以来的强注强采高速开发,综合含水基本已达95.0%以上,个别单元甚至高达98.4%,地下剩余油在空间上呈高度分散状态,分布十分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但从采出程度来看仅为30%左右。地下仍然有70%的储量未被采出。因此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藏精细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  相似文献   

8.
以测井资料为依据,选择岩性、电性特征明显的标志层,利用趋势面法定量分析测井数据的趋势值与残差值,对油砂山油田测井资料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计算的残差值计算另一小层的趋势值,进而求得该小层标准化前后的孔隙度进行标准化效果检验.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解释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沉积成熟度、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吐哈轩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特征分析认为:湖盆可容空间较小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横向迁 频繁,易形成席状分布的砂体;可容空间增大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不发育,这时水下分支河道延伸不远,河道砂交孤立,河山砂相对比较发育。利用地震测以演不仅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预测砂体的横向分布,使  相似文献   

10.
孤东馆1+2属高弯曲度曲流河沉积边际开发油藏,地质储量零散分布在23个油砂体上,小层划分不清、平面油水关系混乱。应用“网毯式油气聚集成藏理论”指导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及构造解释,发现其油藏多分布在断层上升盘,并紧靠断层分布,断层对油气运移起控制作用。以分砂体地质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驱替特征曲线、产量递减曲线及取心井驱油效率分析,预测单砂体采收率及剩余可采储量,实现剩余油定位、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多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注采井网如何调整才能改善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在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将传统的油藏分析评价方法应用至更小的沉积单元——单砂体,采用静动态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河Ⅷ-Ⅸ油组的86个单油砂体进行了评价分类,针对分类后油砂体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挖潜对策,该方法在矿场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提高采收率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油藏从构造特征、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区内新近系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油藏的展布,油藏主要发育于断鼻构造,聚集于高部位,微幅度构造对局部油气的聚集也起一定的控制作用,断层对油藏形成具有侧向封堵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真正控制油砂展布的成岩作用只有胶结作用,区内砂体因胶结作用致密,在平面上可形成胶结作用带,对油气运移具有侧向封堵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风城地区油砂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城油砂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市乌尔禾镇北北东方向12 km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油砂矿。通过对该地区地层资料的统计及分析,并对白垩系进行了地层对比,将该区白垩系划分成了4个沉积时期,并对4个时期的油砂层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分析了侏罗系砂岩及油砂的分布特征,得出了油气主要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油砂含油率降低的认识。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该区油砂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孤东油田小油砂体为曲流河沉积,具有面积小、储层物性差、分布零散等特点,开发上具有注采对应率、地层压力、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均较低的特点.为改善开发效果,应用了相变对比模式、河道砂体追踪描述、正演模型等技术精细刻画了小油砂体储层内部结构及展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2类小油砂体6种开采方式的不同厚度储层进行了累积产油量经济界限评价,优化其开采方式,制定了与地质特点相适应的活性水吞吐、注采井网完善和不稳定注水等开发调整技术;研究了小油砂体、小钻机、小井眼和新工艺的“三小一新”配套钻采技术.通过相应技术实施,孤东油田小油砂体储量动用率提高59.1%,采收率提高14.8%.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河油田江河区零散分布的小油砂体较多且小砂体内控制井点少、注采井网不完善、动用程度较低的现状,开展了“双河油田江河区小油砂体潜力评价及挖潜对策”研究。通过对各类油砂体挖潜潜力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确定合理的生产井距、合理的采液速度、低效油井转注、过路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等调整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甲油田X油层组为一既受构造背景控制又受岩性(物性)影响的岩性构造层状油藏,对其构造特征及含油富集规律认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区内勘探开发进度。采用地震体、沉积相约束,并结合测井二次解释成果,建立了研究区X油层组精细油砂体模型,并通过其对各储层参数进行约束和模拟,精细刻画了油气富集区,为下一步的开发调整和稳产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70%,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16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纵向上发育44个油藏,单个油藏规模小,以低丰度油藏为主。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藏的形成与演化,正向构造的周全程度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断层封闭的相对性和易变性导致油气分布贫富差异更趋明显、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对这一典型油藏进行分析,明确控油因素,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滚动勘探的方向,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成岩条件下沉积物作用和变化是进行储层及其评价研究的重点。通过系统取心井的岩心薄片、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有利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等对储层不利。通过对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表明,乌南下油砂山组储层砂岩的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亚期。成岩作用研究有利于建立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储层分类和评价标准,并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腰英台油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气区。结合勘探实践对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烃源、储层和输导三个方面。油气成藏主要围绕乾安次凹生烃中心,烃源岩控制油藏的聚集与分布;断裂一方面作为输导体系,另一方面控制着不同类型油藏的平面分布;沉积微相控制砂体的平面分布以及砂体的储集物性。最终指出了近源带、断裂带、砂体发育带三者叠置区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0.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构造精细研究,并通过储层建模对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利用井网重建及精细注采调控措施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日产油量由29.40 t上升至126.40 t,年产油量由1.19×10~4 t上升至4.53×10~4 t,提高采收率12%,增加可采储量82.00×10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