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该文针对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采用了二次再热和高低压加热器回热抽汽均设有外置蒸汽冷却器进行过热度跨级利用的特点,基于等效热降理论,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得出了各加热器名义和真实抽汽等效热降及抽汽效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的局部定量分析法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性定量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仅用3个公式即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机组经济性指标的变化,为此类机组的经济性分析和节能诊断提供了一种简捷、准确的定量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中,经过二次再热削弱了热力系统回热的效果,同时增大了汽轮机抽汽过热度。本文采用回热汽轮机优化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以外置串联式蒸汽冷却器作对比,分别建立了外置串联式蒸汽冷却器和回热汽轮机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了二者对常规超超临界机组及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回热汽轮机后汽轮机效率大于原热力系统的汽轮机效率;按照目前小汽轮机内效率90%为参考,当作为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第5、6级加热器汽源时,可使发电厂标准煤耗降低0.633 g/(k W·h),当作为常规超超临界再热机组除氧器汽源时,可使汽轮机效率提高约0.25%,标准煤耗降低约0.689 g/(k W·h);相比于设置蒸汽冷却器,利用回热汽轮机能够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抽汽过热度,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回热系统热经济性,节能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文中以1000MW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基础,提出一种蒸汽参数为35MPa/600/610/610的1000MW高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热力系统方案,通过计算比较1000MW高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热力系统比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提高0.92%。针对该机组回热抽汽过热度高,在传热过程中损失大,提出2种方案: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和采用回热式汽轮机系统,对2种方案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和回热式汽轮机系统比高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发电效率增加0.34%和1.87%。采用回热式汽轮机系统最高发电效率能到达48.84%,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提出通过一次和二次高再冷段抽汽高温熔盐储能和高温熔盐换热器替代高压加热器的放热来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运行灵活性方案。论文模拟仿真了高温熔盐储能系统在100%THA工况储热和放热过程对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和汽轮机负荷响应特性,以及系统的热力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储热过程能够提高的最大调峰量为6.82%Pe,负荷相应时间缩短600s;放热过程最大调峰量为1.82%Pe,负荷相应时间缩短1800s,能够有效改善二次再热机组响应速度。在储热和释热过程中,100%THA过程中,蓄热过程中的爬坡率为6.82%Pe,而在热释放过程中的爬坡率为1.82%Pe,分别显著提高了机组负荷爬坡率。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熔盐蓄热系统可以提高二次再热机组对电网负荷相应速率。  相似文献   

5.
电站锅炉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不仅能提高机组热效率、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并且是一种较为高效、低污染的成熟燃煤发电技术。目前国内超超临界锅炉热力计算基本采用国外引进的“黑箱”式计算程序,专用性强,功能适应性窄。基于J2EE标准的多层架构体系,提出“统一汽水流程”迭代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机组热力性能分析计算的通用模型及总体算法,完成针对锅炉不同类型受热面布置及工质流程顺序的热力性能计算系统研发。同时,结合某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热力校核计算的实际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模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指出典型二次再热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二次再热锅炉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二次再热技术可有效地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热效率并降低单位发电量CO2排放,且目前技术成熟的铁素体合金材料和奥氏体合金材料能够满足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的安全要求。虽然二次再热会使得锅炉、汽轮机和热力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但是,在我国700℃等级镍基材料解决之前,二次再热技术是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热效率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背压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的热平衡方程、汽轮机功率方程和锅炉吸热量方程为基础,导出了火电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计算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方便地求出因背压变化而引起的汽轮机循环内效率的相对变化量.以国产220MW机组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模型在对电厂进行热经济性分析与计算时速度快、准确性较高.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机组的终参数节能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超临界600MW机组存在汽轮机本体通流效率偏低、再热减温水用量偏大、低负荷凝汽器端差偏大等情况,致使汽轮机能耗偏高,采用机组大修前热力性能考核试验,分析了汽轮机本体通流和辅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汽轮机组能耗的影响,可为电厂节能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智  万鹏  李杨  严俊杰 《热力发电》2005,34(12):44-47
针对超临界二次再热凝汽式机组抽汽供热将分流低压缸分离出一个缸抽汽供热的特点,利用等效焓降理论,推导出二次再热抽汽凝汽式机组新蒸汽等效焓降和各段回热抽汽的等效焓降。通过抽汽机组的经济指标转化系数λ,得出超临界二次再热抽汽凝汽式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诊断方法。实例计算验证了经济性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600MW机组热经济性的定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是机组节能运行的依据,对超临界600 MW机组建立了热力系统定功率矩阵方程,并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基于热力系统定功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加热器端差增大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第1级加热器给水端差增大,直接降低了给水焓值,使得锅炉吸热量增加,所以1号加热器给水端差对机组的热经济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