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评估价值;并探讨全脊柱DWI在AS活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确诊为AS的患者76例,根据临床AS活动评分及实验室检查将其分为稳定组(32例)及活动组(44例);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三组观察对象均行骶髂关节MRI检查,获得各组骶髂关节ADC值;并对所有AS患者进行SPARCC骶髂关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另选取34例活动期A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加扫全脊柱DWI,分析AS患者骶髂关节及脊柱受累情况。结果 1)活动组骶髂关节ADC值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对照组(P 0. 01);稳定组与对照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患者活动与稳定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4. 1%、90. 6%; AS患者骶髂关节ADC值、SPARCC评分及临床BASDAI评分三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 01); 2) 34例加扫全脊柱DWI的AS患者中,13例仅骶髂关节见炎性病变,7例仅脊柱见炎性病变,14例骶髂关节及脊柱均见炎性病变,其中胸腰椎同时受累8例。AS患者脊柱炎症椎体与对照组正常椎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WI可通过ADC值对病灶进行直观、定量分析,可判断炎症的活动性及程度;对AS患者在骶髂关节检查的基础上加扫全脊柱弥散扫描,可以更全面、可靠的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依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估病情的活动性。患者行骶髂关节MRI及CT扫描,依据SPARCC对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分析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性BASDAI评分的相关性。病情进展程度依据AS骶髂关节CT表现分级,分为早期(0级)和中晚期(ⅢⅡ级)和中晚期(Ⅲ级)2组,比较2组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结果: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45,P<0.05),不同病情进展程度2组间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作为判定病情活动性的依据,可有效、全程监测AS患者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MRI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变化与临床病情活动性评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S炎性活动期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SPARCC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行影像学评分并计算评分变化值,分析治疗前后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变化值与临床病情活动性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SPARCC评分变化值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变化值呈正相关(r=0.680,P0.05)。结论: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变化值与BASDAI变化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PARCC评分可作为AS患者疗效评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全脊柱急性病变的MRI特征。方法以44例AS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行全脊柱MRI扫描,分析其椎体、椎间盘、椎小关节、肋椎关节及棘突急性病变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对脊柱Berlin评分与实验室检查(ESR、CRP)、临床活动性评分(ASDAS、BASDA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42例MRI呈急性病变,包括33例椎角炎、9例椎间盘炎、31例椎小关节炎、33例肋椎关节炎及25例附着点炎,病变以胸腰椎多见,MRI表现为相应部位出现水肿信号;37例可见两种及以上炎症形式并存。脊柱Berlin评分与ESR、CRP、ASDAS、BASDAI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AS全脊柱急性炎症以胸腰椎多见,病变呈多椎体、多灶性分布,常两种及以上炎症形式混合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SIJ)炎症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39例病人均符合修订的AS纽约标准0~Ⅲ级。据临床(BASDAI)评分分为3组,即静止组、可疑活动组和活动组。行MRI及实验室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并采用MRI评分系统(SPARCC)对骶髂关节病变行活动性评分,对3组病人的上述检查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组病人之间SPARCC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SPARCC与BSS-DAI评分之间rs=0.503,P<0.05,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之间rs分别为0.25和0.30,P>0.05。结论在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中,SPARCC评分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摘要目的明确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SI)MRI骨盆肌腱附着点炎的发生率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在本回顾性研究中,444例临床疑诊为骶髂关节炎并行SI 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以下假设:经MRI引导向骶髂关节内注射曲安奈德来治疗儿童附着点炎相关关节炎是可行、准确、安全的方法,并且可以有效减轻骶髂关节炎症和减缓病程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有附着点炎相关关节炎和急性难治性骶髂关节炎儿童病人[女6/14例(43%),男8/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全脊柱加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在评估及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名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予以益赛普治疗,于治疗的基线期(治疗前)和12周进行临床评估及MRI检查。使用SPARCC评分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及骶髂骨的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疗效评估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水肿的改善与疾病活动度指标ASDAS、BASDAI、CRP、ESR的改善具有相关性(P <0.05),且Kappa检验显示使用SPARCC评分评估益赛普治疗的无效、显效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ASAS40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14,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OR=1.086,P=0.045;AUC=0.811,P=0.005)是益赛普疗效的预测因素。结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可以用于评估及预测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立英  李欣  赵滨   《放射学实践》2013,28(7):743-745
目的:分析25例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MRI表现,提高对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25例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的早期MRI表现。结果:25例中双膝关节受累5例,单侧膝关节受累10例,双髋关节受累1例、双侧骶髂关节受累1例,双膝关节、双髋关节及双侧骶髂关节同时受累2例,双腕关节受累2例,单侧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受累4例。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关节滑膜增厚(膝关节12个、腕关节2例4个、踝关节2个、骶髂关节1例2个),关节腔及滑囊积液(膝关节23个、髋关节6个、腕关节4个、踝关节3个),关节面下骨髓水肿(膝关节16个、髋关节6个、骶髂关节6个、腕关节4个、踝关节2个),肌腱、韧带附着点骨髓水肿(膝关节8个、髋关节6个、骶髂关节4个、腕关节2个、踝关节3个),腱鞘炎(膝关节10个、腕关节2个、踝关节1个)。结论:MRI检查对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高,于疾病早期即可显示关节滑膜炎、肌腱炎、附着点炎及骨髓水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活动性附着点炎的MRI影像表现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6例AS所致活动性附着点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脊柱、骨盆、髋关节等处活动性附着点炎的MRI特征。结果:16例A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活动性附着点炎,主要表现为肌腱、韧带与骨附着部的骨髓及其周围软组织水肿,呈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模糊,以脊柱骨突、棘突及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等部位为最常见。MRI活动性附着点炎的数量与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r=0.539,P=0.000)水平及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r=0.475,P=0.008)呈正相关。结论:AS所致活动性附着点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是显示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用于AS疾病活动性的评价,也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核素骨显像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骶髂关节与骶骨放射性比值测定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 16例AS患者,共31个骶髂关节,CT检查诊断为0、Ⅰ、Ⅱ、Ⅲ、Ⅳ期骶髂关节炎。先行全身骨显像、骶髂关节显像及放射性比值测定,1-3d后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示骶髂关节炎关节30个,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血管翳侵入、骨质破坏等病变。核素骶髂关节显像示放射性比值升高关节27个。16例患者均有全身其他关节或脊柱病变。结论 核素骨显像及其放射性比值测定有利于AS骶髂关节炎搂早期诊断,对其活动性监测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骨髓水肿与临床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62例符合修订纽约标准的AS病例,作骶髂关节磁共振检查,依据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对骨髓水肿程度进行评分。作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记录晨僵时间,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并对各项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髓水肿程度与BASDAI评分及晨僵时间呈正相关(rs=0.473和0.409,P〈0.05),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s=0.094和0.179,P〉0.05)。BASDAI评分与晨僵时间呈正相关(rs=0.335,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间呈正相关(rs=0.510,P〈0.05)。在P=0.05水平,其余指标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S骶髂关节改变中,骨髓水肿程度与BASDAI评分、晨僵时间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程度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髂关节(SIJ)受累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的特征性改变。99%的AS病人最初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特征为AS诊断提供依据,但常晚于临床症状出现6~7年,核磁共振(MRI)能可靠的显示骶髂关节慢性(骨侵蚀、硬化、骨桥)和急性期(滑膜炎、骨炎、关节囊炎)炎性病变,并能分别对急慢性病变量化分级。MRI可早于放射线表现显示病变,随着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如生物制剂)的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S的早期SIJ炎的病理、MRI特征,序列应用和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早期侵犯骶髂关节最多见,以后可累及椎间关节、肋椎关节、髋关节等。骶髂关节炎是本病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病变之一,在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时,影像学提示的骶髂关节炎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 mapping技术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软骨面下骨髓水肿的可行性,为SpA炎症活动性提供有效的定量指标.方法 纳入80例SpA患者为病例组,15例正常骶髂关节为对照组.病例组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分为中度活动组、活动度提高组、活动度非常高组3个亚组.所有对象均行MRI mapp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自身免疫性强直性脊柱炎(AS)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重组人蛋白聚糖Versican的G1区多肽(VG1)在其脊柱和骶髂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自然折叠的VG1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建立自身免疫性AS实验动物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显示脊柱炎小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用VG1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的实验组小鼠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35.0%和12.5%,未出现外周炎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脊柱韧带与椎间盘连接处、椎间盘和骶髂关节有大量的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 成功建立了VGl诱导的小鼠脊柱炎模型,并发现针对蛋白聚糖Versican的免疫反应参与了BALB/c小鼠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发病,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AS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T2*mapping T2*值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评估骶髂关节炎性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临床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急性期 A组(17例)和慢性期B组(1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C组(20例),行骶髂关节常规 MR扫描、T2*mapping及DWI,分别测量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区及相对正常区域的T2*值和 ADC值,并对3组间的均值差异和A、B组与BASDAI评分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T2*值和ADC值均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T2*值和ADC值与C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T2*值和 ADC值与临床BASDA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T2*mapping 和DWI有助于 AS早期诊断并定量分析骶髂关节炎性活动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受累脊柱有迅速发生屈曲畸形,骨性强直的趋势,致残率高。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迁延反复,常常引起误诊。骶髂关节炎是诊断AS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我科从2004年开始对临床诊断为腰间盘病变申请做椎间盘扫描的患者,加做骶髂关节的扫描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筛查,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骨关节病变特点。方法 对64例AS临床X线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结果 骶髂关节X线显示为正常1例,可疑异常1例,明显破坏、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29例,骶髂关节严重破坏、硬化、间隙变窄18例,骶髂关节强直15例。脊柱显示结果为椎体前上或前下角破坏7例,硬化12例,方形椎41例,椎弓关节模糊或侵蚀48例。髋关节显示异常26例。结论 X线平片可显示AS的绝大多数改变,尤其中晚期改变。AS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受累和附着病为其特征。脊柱及髋关节也易受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方法 搜集30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脊柱及骶髂关节MRI检查资料,分析其好发部位、MRI表现、脊柱附属结构改变及发生率.结果 30例患者均出现骶髂关节炎的MRI改变及不同程度的脊柱及其附属结构改变.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病变中,前纵韧带起止点炎出现较早,发生率较高(66.7%,20/30).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检查方法,除显示骶髂关节改变外,还可显示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