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La(NO3)3·6H2O为沉淀剂从模拟烟气洗涤废水脱除氟离子。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SEM、EDS和XRD研究SO42-浓度和添加顺序对残留氟浓度和沉淀性质(质量、形貌、物相和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SO42-模拟烟气洗涤废水中生成的沉淀主要为不规则块状的LaF3晶体。然而,沉淀中同时存在无定形态颗粒,推断其为La[SO4]F。与LaF3相比,La[SO4]F中F/La化学计量系数更小,La原子利用效率更低。因此,随着模拟烟气洗涤废水SO42-浓度增加,残留氟浓度上升。采用镧盐-SO42-的添加顺序可以抑制无定形La[SO4]F的生成,有利于降低残留氟浓度。当La/F摩尔比为1:3.0,依次添加La(NO3...  相似文献   

2.
炼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H2S气体,因此炼化企业多配备有硫磺回收装置。为提高硫磺回收装置抗腐蚀能力,该装置大部分利用不锈钢作为主要材料,但是依旧会有硫致腐蚀破坏发生,严重威胁了生产和人员安全。文章阐明了不同硫离子对不锈钢的硫致腐蚀行为影响,其中S单质和S2O32-的对不锈钢的腐蚀危害最大;通过对比不锈钢合金成分对硫致腐蚀行为的影响,发现不锈钢中的S、Ni元素均不利于抗硫致腐蚀;并综述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抗硫腐蚀的防腐措施,最后总结展望了未来硫磺回收装置中硫致腐蚀的研究重点和防护发展趋势,以期为炼油化工长周期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新型季铵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Et-N-NH2-MIL-101(Fe),用于氰化钯的吸附,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其吸附Pd(CN)42-特性进行了表征。吸附热力学表明吸附为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Et-N-NH2-MIL-101(Fe)对Pd(CN)4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采用2.0 mol·L-1KI溶液洗脱Et-N-NH2-MIL-101(Fe)上吸附的Pd(CN)42-,洗脱率大于97.0%。5次循环后Pd(CN)42-的回收率大于91.0%。研究表明,Et-N-NH2-MIL-101(Fe)在中性介质中稳定性良好,对Pd(CN)42-具有快速优良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超级双相不锈铸钢在人工海水中经电化学极化后表面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极化后的钝化膜表层主要以CrO3、CrOOH、Cr(OH)3和Fe(OH)3等氢氧型化合物为主,内层主要以CrO3、Cr2O3、FeO和Ni2O3等氧化物为主,同时膜内层存在Fe、Cr、Ni和Mo单质。MoO42-和NH4+吸附在钝化膜表面,对钝化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磁性介孔As(Ⅲ)吸附剂Fe3O4@SiO2@Ce-ZrO2。该核壳结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68.2 m2/g)和快速磁分离性能(5.37 A·m2/kg)。与Fe3O4@SiO2@ZrO2相比,Ce掺杂样品的As(Ⅲ)平衡吸附量提高12%-23%(pH3-11),这主要归因于双金属M—O—As配合物的形成。共存的SO42-和PO43-会削弱As(Ⅲ)的吸附,Ca2+对除As(Ⅲ)有积极作用,而Cl-和NO3-的影响很小。在初始As(Ⅲ)浓度5mg/L、313K和pH中性条件下,As(Ⅲ)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4.52 mg/g。准二级模型对As(Ⅲ)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此外,吸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自由基引发血管收缩的机制, 并通过血管静息张力的变化探讨三羟基异黄酮和17-β雌二醇对自由基缩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 制备猪冠状动脉血管环, 固定于恒温肌槽内, 待平衡后, 加入各种药物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 内皮完整的血管环在O2·-作用下产生明显的收缩, 去除内皮后无明显反应。1 μmol·L-1三羟基异黄酮对O2·-引发血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 n=16),1 μmol·L-117-β 雌二醇无明显作用。H2O2 使去内皮血管环产生明显的收缩作用, 对内皮完整的血管环缩血管效应不明显, 30 μmol·L-1三羟基异黄酮可明显抑制H2O2 的缩血管作用。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可明显抑制O2·-和H2O2 的缩血管效应, 其作用明显强于17-β 雌二醇。  相似文献   

7.
硫元素是天然煤炭中的一种含量不定的常见元素,燃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SO2排放后,会导致诸多环境问题。中国目前主流的燃煤电厂采用的脱硫技术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该设备的投入成本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存在结垢堵塞、设备腐蚀等问题。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不但能将SO2进行回收,而且可以循环利用MgSO4、MgSO3,但由于成本问题使其未得到广泛使用。本文首先比较了湿式镁法脱硫与钙法的优缺点,认为镁法脱硫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同时镁法脱硫催化剂负载技术逐渐成熟,催化剂有望实现重复利用与回收。随着技术进步,湿式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可能会被逐渐推广使用,并在回收催化剂的同时吸收脱硫浆液中的汞,实现SO2与汞协同脱除。指出镁法脱硫协同脱汞技术将可能成为未来燃煤电厂广泛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麻醉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全麻腹腔镜下行疝气手术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丁丙诺啡3.0 μg/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丁丙诺啡输注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时采血测定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的疼痛与镇静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相应指标及躁动分级程度。结果: 相对于T0,对照组T1、T2、T3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皮质醇(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研究组T1、T2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1、T2、T3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较低,CD4+、CD8+、CD4+/CD8+含量较高(P<0.05);相对于T1,对照组T2、T3时镇静评分降低,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呛咳反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躁动分级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以降低炎症指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某核电厂除盐水系统连通管线改造完成后,连通管线内的水在静置一定时间后,Na+和SO42-含量偏大超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制作了试验装置,并对一系列浸泡试验进行离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母材20#钢是导致管内介质Na+和SO42-含量超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Fe60Cr18Cu3(MnCoNiMoAlTi)19中熵合金,研究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机理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中熵效应使合金凝固组织具有简单的BCC固溶体结构。HRTEM研究发现,超饱和固溶体基体高晶格畸变有利于合金时效后纳米有序B2共格相大量弥散析出,最高时效硬度达到621HV0.5。特别是抗热硫酸腐蚀和NaCl溶液点蚀性能与相同Cr、Ni含量的时效硬化不锈钢17-4PH相比均获得了大幅提升,表现为更宽、更稳定的阳极钝化区和显著较低的腐蚀溶解速度。XPS分析结果表明,高含量Crhy3+、Crox3+、Cuox+、Tiox4+、Alox3+和Moox6+耐蚀元素离子组成的多元钝化膜是其抑制Cl-点蚀坑形核和扩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200)择优取向的Ni-5W合金薄带为基体,采用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NiW后,再化学溶液沉积CeO2制备CeO2(200)晶面暴露的NiW-nano-CeO2复合电极。采用AFM、XRD和XPS对电极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表征各电极的电解析氢行为。结果表明,(200)晶面暴露的纳米多孔NiW-CeO2电极比Ni(111)晶面暴露的Ni-CeO2电极和无择优取向的NiS-CeO2和NiZn-CeO2电极的析氢性能好,该复合电极具有比文献中所报道的共沉积的Ni-CeO2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1.7×10-1 A·cm-2。在1.0 mol/L NaOH溶液中达到电流密度100 mA·cm-2时,过电位比NiW-CeO2电极和NiW电极分别降低55和81 mV。选择性暴露(200)晶面的CeO  相似文献   

12.
正极材料的穿梭效应和导电性能是限制锂硫电池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2O3/rGO载硫体,并与rGO和Fe2O3@rGO载硫体进行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原位法制备的Fe2O3/rGO复合材料中Fe2O3颗粒尺寸明显比机械混合法制备的Fe2O3@rGO中的Fe2O3颗粒尺寸小,其中纳米Fe2O3的生成阻碍了rGO片层的聚集,增大了层间距,获得了更大的孔径(8 nm)、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制备的正极材料Fe2O3/rGO/S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2C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  相似文献   

13.
郑亮  张强  李周  张国庆 《金属学报》2023,(9):1265-1278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谱(XPS)、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以及程序升温脱附与质谱联用(TPD-M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窄粒度范围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的原始表面状态以及存储和脱气等增/降氧过程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原始态粉末的表面组成均为Ni O/Ni(OH)2、TiO2、CoO和Cr2O3,0~15μm粒径粉末(细粉)和150~180μm粒径粉末(粗粉)平均氧化膜厚度分别为3.32和10.90 nm。细粉和粗粉在空气环境中存储后氧含量逐渐增大,在3~10 d达到稳定值,分别约为250×10-6和40×10-6。存储后0~53μm粉末制备的块体合金氧含量升高,室温、650℃和750℃拉伸强度变化不大,但塑性下降,合金在650℃、890 MPa和750℃、530 MPa的持久性能均下降。0~15μm细粉加热过程中(室温~1000℃)会发生气体脱附,存在明显脱附峰的气体包括CO2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浮选试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用适量的硫化钠预处理赤铜矿表面后可大幅提升赤铜矿的可浮性。FESEM显示硫化后的赤铜矿表面覆盖有大量碎片,在Na2S浓度为5.0×10-4 mol/L时,这些碎片的形状更加规则和完整。结合EPMA和EDS分析发现,这些碎片是新形成的铜硫化物,是促进赤铜矿高效浮选的关键。XPS分析表明,赤铜矿暴露于空气中表面极易被氧化成CuO,硫化钠优先与表面的CuO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过程中,Cu2+被还原为Cu+,S2-主要被氧化为(S2)2-和(Sn)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单一成分WS2薄膜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方法 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不同Ti含量的WS2–Ti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成分、化学态、晶体结构、形貌以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球–盘摩擦试验机检测该系列薄膜在大气和真空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 掺杂元素Ti显著改善WS2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随着Ti含量的增加,WS2薄膜的结晶度下降,致密度增加,其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从0.25 GPa和16.60 GPa增加到3.52 GPa和59.00 GPa。Ti原子数分数为7.17%时,复合薄膜的磨损率在真空和大气环境下分别低至0.10×10-15 m3/(N·m)和2.66×10-15m3/(N·m)。结论 在真空摩擦试验中,WS2基薄膜的...  相似文献   

16.
以乙酸锌、锡酸钠、氟化铵为原料,利用NH4F刻蚀,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250 nm的空心结构ZnSn(OH)6立方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PL)等来表征ZnSn(OH)6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研究水热时间对ZnSn(OH)6形貌的影响,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来探索不同形貌的ZnSn(OH)6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2 h制备的ZnSn(OH)6具有完整的空心结构,且对亚甲基蓝(MB)在可见光下降解效率最优,在降解过程中·O2-起主要作用,其稳定性良好。说明空心ZnSn(OH)6立方体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在二元Sb-GO溶液体系中得到rGO-Sb预制层,在此过程中,GO被有效还原成rGO,并与Sb形成化学键。随后通过将预制层进行二段硒化热处理,快速去除多余的Se制备出rGO-Sb2Se3光阴极薄膜。通过XRD、SEM、Raman、XPS、UV-vis及PEC等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以及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负载rGO使得rGO-Sb2Se3在700 nm以内的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系数显著提升。rGO优良的导电性能及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快速转移电荷,抑制载流子的复合,因此光电化学性能以及光稳定性大大提高,光电流密度增大至接近Sb2Se3单相的2倍(?0.20 mA/cm2)。又因为rGO-Sb2Se3导带位置(?0.74 V vs.RHE)远负于析氢电位(0 V vs.RHE),故可作为一种新型光还原产氢的阴极,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系统研究铅矾浮选中的硫化机理。浮选试验证明硫化钠对铅矾浮选具有活化作用;但必须控制硫化钠浓度,以避免过量硫离子对浮选的抑制。XPS、拉曼光谱和UV-Vis DRS结果表明,用硫化钠水溶液处理铅矾时,PbSO4被PbS取代。FESEM观察结果显示硫化过程中PbSO4的溶解和PbS纳米粒子的沉淀。因此,可认为铅矾与硫化钠水溶液的反应是通过界面耦合溶解–沉淀机制进行的:在与硫化钠水溶液接触时,铅矾溶解将Pb2+和SO42–释放到流体边界层中,该流体边界层相对于PbS相变得过饱和;然后,PbS纳米粒子在铅矾表面成核并生长。生长在铅矾表面的PbS纳米颗粒可以提高铅矾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9.
双折射晶体可有效调制光的偏振,在偏光显微镜、光隔离器和偏振片等一系列光学器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大双折射率的双折射晶体,根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关键在于寻找具有大的微观极化率各向异性的功能基团。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系列双折射功能基团,例如,(BO3)3-、(CO3)2-、(B3O6)3-、(C3N3O3)3-等,并构筑了相应的双折射晶体。在本综述中,将介绍我们团队关于新型功能基团及相应的新型双折射晶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报告的双折射晶体分为两大类,即无机双折射晶体和有机-无机杂化双折射晶体,讨论了这些双折射晶体的晶体结构特征、光学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简单的浸渍-还原工艺制备出镍-铱/氧化铝(Ni-Ir/Al2O3)负载型催化剂用于水合肼(N2H4·H2O)催化分解制氢。该催化剂是将活性组分Ni-Ir负载于颗粒状Al2O3载体上制备而成,采用TEM、XRD、XPS、BET和H2-TP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N2H4·H2O催化分解制氢实验开展了催化剂配方优化、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循环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径2~4 nm的Ni-Ir合金活性金属均匀负载于Al2O3载体表面,Ni60Ir40/Al2O3催化剂在293~353 K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优异的肼催化分解活性(>200 h-1),在该宽温域范围内的制氢选择性高达99%以上,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