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自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模拟高岭土废水,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溶液透光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Box-Behnken数学模型,优化复配应用,结果表明最佳应用条件为:PAC投加量38.39 mg/L,CPAM投加量1.09 mg/L,搅拌时间9 min,p H=5.18,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可达99%.CPAM和PAC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加强絮凝效果,形成的絮体密实,抗剪切能力强,沉降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CaO、PAC、CPAM 3种药剂对压裂返排液的絮凝效果以及最佳复配组合。在PAC投加量为800mg/L,CPAM投加量为20 mg/L的条件下,CaO投加量在200~800 mg/L时水样透光率在87.9%~92.0%。由正交试验可得3种药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CaOPACCPAM。在最优组合基础上进行对比实验,当CaO投加量为200 mg/L,PAC投加量为600 mg/L,CPAM投加量为15 mg/L时,45℃水浴加热1 h,水样的透光率可达95.1%,水中悬浮物为18 mg/L,含油7.62 mg/L。  相似文献   

3.
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通过絮凝搅拌实验确定出对COD处理效果最佳复配投加量为:PAFC投加量32mg/L,CPAM为6mg/L,PH为6~8。此条件下对COD去除效果最好。单一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没有PAFC与CPAM复配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市面上成本低廉及广泛使用的硫酸亚铁作为主体絮凝剂,通过两两组合投加方式,将FeSO4与FeCl3、PFS、PAC、Al2(SO4)3等除磷药剂分别进行复配;运用均匀实验的方法将FeSO4、FeCl3、PFS、PAC、Al2(SO4)3五种药剂进行复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最佳条件为:FeSO4(质量浓度为10 g·L-1)与PFS(质量浓度为7 g·L-1)复配体积比为3∶1,投加量为2 mL,混凝转速为200 r·min-1,混凝时间为1 min,絮凝转速为100 r·min-1,絮凝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 pH值为7。总磷去除率为99.58%,除磷效率较单一的FeSO4和PFS均有所提升,分别增长了0....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稀油二元复合驱采出污水絮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辽河油田稀油二元复合驱采出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优选了无机、有机絮凝剂,考察了复配絮凝剂效果及其加药方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絮凝剂产生的絮体形态。结果表明,优选的无机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有机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其絮凝效果随阳离子度的提高而提高。有机絮凝剂投加量对复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适宜的复配药剂投加量为PAC 300 mg/L、CPAM-1 4 mg/L,处理后污水SS的质量浓度为10.65 mg/L、油的质量浓度为2.43 mg/L、透光率为84.0%,絮体较致密。最好的加药方式为投加完无机絮凝剂后,立即加入有机絮凝剂。不同的絮凝剂形成的絮体形态不同,复配时CPAM-1的投加量越大,絮体越致密。  相似文献   

6.
李国浩 《当代化工》2024,(3):530-534
采用Fenton和絮凝处理的结合方式处理广东垃圾填埋场的滤液。实验采用不同的Fenton处理条件,包括p H值、H2O2/Fe(II)比例和用量以及反应时间,以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在最佳Fenton处理条件下,COD去除效率约为80%,进水质量浓度为624±80 mg·L-1,符合QCVN 25:2009/BTNMT的要求。同时去除了75%的色度、25%的氨和12%的悬浮物,为下一阶段的絮凝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絮凝方面,研究使用Ca O和聚合氯化铝(PAC)顺序处理滤液。经过Ca O(6 g·L-1,180 min)、PAC(1 500 mg·L-1)和A101(2 mg·L-1)处理后,COD、色度、氨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9%、99%~99.5%和88%,出水可满足排放标准,毒性分析表明Fenton处理降低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助凝剂主要用于低浊度天然水体的除浊,而很少用于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处理,为此,采用PDMDAAC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m(PDMDAAC)∶m(PAC)、初始pH、沉淀时间对PAC混凝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DMDAAC的助凝机理。结果表明,PDMDAAC助凝剂对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混凝的处理效果明显,可以高效地去除COD和浊度。其最优混凝条件:PAC投加量为350 mg/L,m(PDMDAAC)∶m(PAC)为2%、初始pH=7.0,沉降时间为20 min。在最优混凝条件下进行中试混凝实验,废水COD由11 396 mg/L降为417 mg/L,COD去除率达到96.3%,浊度由11 220 NTU降为39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9.6%。由激光粒度和SEM分析可知,PDMDAAC助凝PAC的絮体粒径为12.4μm,PDMDAAC助凝PAC的絮凝机理更趋向于吸附电中和作用,而吸附架桥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以某诺氟沙星制药企业生物处理单元出水为试验用水,探究磁混凝-UV/O3工艺对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磁混凝试验中,COD去除方面,聚合硫酸铝铁(PFS)絮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COD、色度、浊度去除效果方面,阳离子聚丙酰胺(CPAM)助凝效果明显优于阴离子聚丙酰胺(APAM)及非离子聚丙酰胺(NPAM);48μm磁粉投加量为300 mg/L,PFS投加量为400 mg/L,CPAM投加量为6 mg/L,投加顺序为两段式磁粉+PFS—CPAM。在UV/O3实验中,调整UV/O3工艺:臭氧投加量为26 mg/min,初始pH为9,初始温度为20℃,氧化时间为60 min。经磁混凝-UV/O3联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小于30 mg/L,色度小于2倍,浊度低于1 NTU,满足当地《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908—201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物粒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p H值7.0、CPAM和PAC的加入量分别为3 mg/L和50 mg/L,静置时间为1 h时,不同含油量污水处理后浊度去除率可达94%以上,在此条件下可完全除去污水中粒径2.5μm以上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物粒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p H值7.0、CPAM和PAC的加入量分别为3 mg/L和50 mg/L,静置时间为1 h时,不同含油量污水处理后浊度去除率可达94%以上,在此条件下可完全除去污水中粒径2.5μm以上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11.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和海藻酸钠(SA)进行复配得到高效复配混凝剂(PAC-SA)用来处理长春某热电厂原水(水库水),确定夏季PAC-SA的最佳加药量和pH区间,探讨了不同加药量和温度下剩余浊度和余铝的变化,计算了投加PAC-SA最佳处理效果下的G值和Gt值。结果表明:热电厂原水浊度小于50NTU时,PAC-SA的最佳加药量为:PAC浓度10mg/L,SA浓度1mg/L进行复配,最佳pH为8.3左右,当PAC-SA为最佳加药量时,剩余浊度为2.3NTU,余铝为0.56mg/L,而同条件下仅投加PAC剩余浊度为5.5NTU,余铝为0.95mg/L,快速搅拌时G值为410.5S~(-1),Gt值为3.22×10~4;慢速搅拌时G值为44.2S~(-1),Gt值为4.51×10~4,符合根据工程经验综合考虑搅拌强度和时间后最佳絮凝效果Gt值区间之内。  相似文献   

12.
从腐烂的角叉菜中筛选出卡拉胶酶高产菌株YDK-6,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正交实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所产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DK-6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在葡萄糖加量为15 g·L-1、酵母粉加量为10 g·L-1、卡拉胶加量为2 g·L-1、NaNO3加量为2 g·L-1、NaCl加量为15 g·L-1、K2HPO4加量为1.00 g·L-1、MgSO4加量为0.05 g·L-1、FePO4加量为0.01 g·L-1、CaCl2加量为0.01 g·L-1、起始pH值为7.5的条件下,于28℃摇床培养72 h,所产卡拉胶酶的活力达到111.33 U·m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了PAC与PDMDAAC质量比、PACPDMDAAC投加量对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絮凝度测定仪(PDA)在线监测絮凝过程,分析了不同pH、不同搅拌条件下的FI指数、分形维数的絮凝特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DMDAAC的最佳质量比为5∶1,PAC-PDMDAAC最佳投加量为30 mg/L,最佳pH为5.0。当快搅强度为100 r/min时,FI曲线的平衡值最大,絮凝效果最佳;当快搅时间为1 min时,分形维数随快搅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快搅时间分别增加至2 min和3 min时,分形维数随快搅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亭 《河南化工》2008,25(8):21-23
通过高岭土模拟废水实验,考察了水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以下简称CPAM)的投加量、阳离子度、分散剂分子量及其与PAC复配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CPAM表现出两个聚沉点,其适宜阳离子度和分子量范围分别为10%~15%和500×10^4~700×10^4,与PAC复配可显著增强其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复合絮凝剂PAC-CPAM的制备及其处理钻井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合成CPAM。将CPAM引入氯化铝中,采用慢速滴碱法制备出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CPAM。研究了反应条件、投加量等对油田钻井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絮凝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碱化度(B)为0.5,m(CPAM)∶m(A l)=0.05,CPAM特性黏度(η)为455 mL/g,反应温度为65℃;当PAC-CPAM投加量为4.2 g/L时,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5%,浊度<6,且在同等条件下,复合絮凝剂PAC-CPAM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AC或(PAC+CPAM)复配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盐含油废水具有污染性强以及处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为了更加高效地处理高盐含油废水,采取强化絮凝联合生化处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室内实验优化了相关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FHR-2对高盐含油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其最佳加量推荐为200 mg·L-1。一段生化处理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推荐为40 min,污泥质量浓度推荐为4 g·L-1,废水的pH推荐为7左右。二段生化处理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推荐为5 h,污泥质量浓度推荐为5 g·L-1,废水的pH推荐为7左右。目标高盐含油废水采取强化絮凝联合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后的COD值可以降低至24.6mg·L-1,含油量可以降低至3.5 mg·L-1,达到了国家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赵亚杰 《河南化工》2010,27(4):84-85,87
针对吉林油田一次沉降后的采出污水,利用无机絮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不同分子量、不同水解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自制HY油田污水絮凝剂等及其复配的产物,进行了絮凝剂种类、用量的筛选,同时考察了沉降速度、搅拌速度和加药顺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自制的HY絮凝剂与PAC复配,加量在分别2.5mg/l和30mg/l,取得了很好的絮凝效果,并可除去污水中的钙、镁离子,并有较强的除油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喜树内生真菌发酵产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amptothecin, HCPT)能力,以泡盛曲霉CS24为发酵菌种,以HCPT产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发酵温度、通风量和玉米浆干粉含量等3个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组合设计的水平中心;通过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培养基为:玉米浆干粉13 g·L-1、花生饼粉25 g·L-1、蔗糖10 g·L-1、糊精30 g·L-1、麦芽糖15 g·L-1、Mg2+ 0.5 mmol·L-1;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9℃、通风量0.6 vvm、搅拌转速380 r·min-1、初始pH值5.0。在此条件下,HCPT产量达到171.6 mg·L-1,比优化前(94.6 mg·L-1)提高了44.9%,为工业化发酵生产HCPT奠定了理...  相似文献   

19.
某硅钢厂排放高浊度高浓度乳化液废水(COD 37 g/L、p H=6.5~8.5),调试现场拟采用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与混合投加(PAC+聚丙烯酰胺(PAM))两种絮凝方法对乳化液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为PAC投加量3500 mg/L、PAM投加量15 mg/L、p H值7.5左右,此时乳化液废水COD降至654 mg/L,COD去除率高达98.3%;该乳化液废水的破乳条件为PAC投加量≥2250mg/L、p H≥7.0;对比单独投加PAC与混合投加(PAC+PAM)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尽管COD去除率变化不大,但由于PAM助凝效果明显,故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混合投加(PAC+PAM)。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部分地下水水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Ca(OH)2投加量、PAC投加量、石灰反应时间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2投加量220mg·L-1、PAC投加量15mg·L-1、石灰反应时间10min、沉淀时间30min。Ca(OH)2投加量是影响石灰软化-絮凝处理地下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