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Zn-Ni合金镀层的黑色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含M为10%~14%的Zn-Ni合金镀层上先钝化再进行封闭处理,可获得色泽均匀、结晶细致的转化膜、讨论了钝化工艺条件及封闭剂、pH值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经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钝化配方为:40g/L铬酐、40mL/L醋酸、10g/L成膜促进剂、0.45h/L硝酸、温度20℃、时间30~40s。研究了封闭条件,确定的封闭剂的组成为:120~220g/L硅酸钠,1~3g/L氟化钠,0.1~0.3g/L硫酸锂,最佳pH值为10.5硫酸铜点滴实验、中性盐水浸泡实验、扫描电镜以及交流阻抗测试表明:Zn-Ni合金镀层先经钝化再经封闭处理后耐蚀性能明显提高:该钝化工艺操作简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十八烷基硫醇对环氧/丙烯酸树脂共混物进行改性,对改性漆膜进行红外光谱、吸水率、形貌、接触角、耐蚀性和自清洁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反映硫醇与环氧/丙烯酸共混树脂产生了交联,并形成致密和准结晶的特定排列取向;正十八烷基硫醇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在m(环氧树脂)∶m(丙烯酸树脂)=4∶6时,吸水率为0.36%,其二维形貌表征发现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为有序密集点状组织,三维轮廓呈现出50μm山丘状结构及1 0μm簇状乳突结构,其接触角为1 40.98°,此时耐蚀性能最好,腐蚀电流密度为5.1 05 4×10-10 A/cm2,自清洁能力也最强。  相似文献   

3.
以Q235钢为基体,依次进行电镀Zn-Fe合金、无铬蓝白钝化和封闭.研究了钝化工艺参数和封闭剂对样品耐蚀性的影响,得到较佳的钝化工艺条件为:Na2MoO4·2H2O 45 g/L,丙二酸10 g/L,NiSO4·6H2O 1.2 g/L,植酸10 mL/L,氧化剂1.8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g/L,pH 1.5,温度15°C,时间10 s.在较优条件下所得钝化膜呈均匀光亮的蓝白色,耐蚀性良好.采用36 g/L苯并三氮唑封闭后,耐蚀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镀银层往往存在孔隙,使其耐蚀性无法满足苛刻的海洋环境应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封闭处理。[方法]采用水性硅溶胶对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体系无氰镀银层进行封闭,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封闭处理的工艺条件。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了封闭后Ag镀层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及耐蚀性。考察了1Cr18Ni9Ti不锈钢和GH2132合金表面Ag镀层经硅溶胶封闭后的耐酸性盐雾性能。[结果]较佳的封闭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树脂100 g/L,中性硅溶胶26 g/L,表面活性剂1 g/L,室温,时间60 s。在该条件下封闭后,Ag镀层表面疏水性和耐蚀性提高;Ag镀层的微观表面形貌未发生改变,封闭剂仅渗入镀层孔隙,而未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膜。1Cr18Ni9Ti不锈钢和GH2132高温合金经“无氰镀银+水性硅溶胶封闭”处理后可以通过192 h的酸性盐雾试验。[结论]采用水性硅溶胶封闭处理可显著提高无氰镀银层的耐蚀性,对航空零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封闭工艺对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镁合金上制备磷酸盐转化膜,并进一步用硅酸钠溶液对其进行封闭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了硅酸钠的质量浓度、封闭时间及封闭温度,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通过点滴试验、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封闭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最佳封闭工艺条件为:硅酸钠5g/L,温度80℃,时间20min。经封闭后,膜层的表面形貌有所改善,并且自腐蚀电位正移,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磷酸盐转化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方案为:磷酸氢二钠25g/L,硝酸锌5g/L,氯化钙1g/L,亚硝酸钠4g/L,氟化钠1.5g/L,pH值2,温度55℃,时间30min。最优工艺方案下得到的磷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较好,耐蚀时间达到35.91s,其自腐蚀电位比镁合金基体的向负方向移动了0.3V。磷酸盐转化膜表面存在一些裂纹,若要制备更优的磷酸盐转化膜,需对其进行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7.
马永纯  徐敏 《电镀与涂饰》2021,40(11):853-858
为提高45钢表面锌锰系磷化膜的耐蚀性,采用硅酸盐溶液浸渍的方式进行封闭.选取溶液温度、封闭时间和硅酸钠质量浓度作为因素,以磷化膜的耐硫酸铜点滴腐蚀时间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各工艺参数对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最佳封闭工艺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同时比较了封闭前后磷化膜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75°C的10.5 g/L硅酸钠溶液中浸渍10 min所得到的最佳封闭磷化膜由Zn、Mn、P、O、Na和Si元素组成,其表面比封闭前平整、致密,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曹卫东  郭瑞光 《电镀与涂饰》2014,33(21):915-918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镁合金表面偏钒酸盐转化膜进行改性。研究了SDBS含量、p H、转化时间和温度等对钒酸盐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得到较优的成膜工艺条件为:偏钒酸铵2.2 g/L,SDBS 1.2 g/L,p H 4.4,温度30°C,时间16 min。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工作站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耐蚀性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转化膜为无定形结构,含Mg、O、C、F、Al、V元素和SDBS有机官能团。改性转化膜在Na 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246 V和5.99×10-6 A/cm2,中性盐雾试验时间长达72 h,耐蚀性能远优于未改性转化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钼酸铵、高锰酸钾、氟钛酸、氯化钠和氟化铵等因素对铝材表面制备钼锰钛系化学转化膜的影响。最佳的成膜工艺条件为:钼酸铵10g/L,高锰酸钾1.0g/L,氟钛酸(45%)3.0g/L,氯化钠0.6g/L,氟化铵1.0g/L,室温,15min。形成的转化膜致密、均匀,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镁合金车轮表面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了锆钛转化膜在镁合金汽车轮毂上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锆钛转化膜工艺影响因素。转化膜处理后进行环氧粉末涂料喷涂,通过附着力、CASS和FILIFORM试验检查涂层性能。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转化膜处理工艺方案为:碱洗50 g/L,酸洗5.5 g/L,无铬钝化液40 g/L,封闭0.1 g/L,锆钛转化膜提高了镁合金轮毂表面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1.
对Q235钢片进行中性盐雾(NSS)腐蚀后再采用单宁酸–磷酸复合体系进行转化处理。研究了转化液组成和NSS时间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表征了单宁酸–磷酸复合转化膜的耐蚀性、表面形貌和组成,并探讨了转化膜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宁酸–磷酸复合转化可显著提高带锈钢材的耐蚀性,最佳的转化液组成为5 g/L单宁酸+15 g/L磷酸。单宁酸–磷酸复合转化膜为蓝灰色,主要由单宁酸铁螯合物和Fe PO4组成,表面平整、致密。  相似文献   

12.
环氧改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特定的催化剂,制得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由其配制的环氧改性丙烯酸涂料既可作为装饰性面漆,也可作为中涂漆。介绍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涂料的制法和性能指标。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诸种因素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热镀锌层柠檬酸改进型稀土铈盐转化膜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柠檬酸改进型稀土铈盐转化膜的最佳工艺为:Ce(NO3)3·6H2O2530g/L,H2O246mL/L,柠檬酸20g/L,处理温度70°C,处理时间10min。经柠檬酸改进后的铈盐转化膜耐蚀性能明显优于常规铈盐转化膜。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La(NO3)3·6H2O为主盐、H2O2为氧化剂和NaF为促进剂,对钢铁基热浸Zn–2%(质量分数)Al合金镀层进行化学转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得到镧盐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a(NO3)3·6H2O 10~15 g/L,H2O210 mL/L, NaF 0.5 g/L,温度70°C,时间10~30 min。成膜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较大,NaF的加入有利于成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镧盐转化膜经过3个周期中性盐雾试验后的白锈面积分数为15%,耐蚀性明显优于未钝化试样。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盐电镀与微弧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发动机用AZ91镁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镀层中Nd的质量分数、微弧氧化电解液组成对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0.75Nd合金镀层表面微弧氧化膜较为致密,整体呈现出"熔化"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当Na_2SiO_3的质量浓度为10g/L时,微弧氧化膜的生长速率较快,并且耐蚀性最好。NaOH的加入可以促进微弧氧化过程的进行,当NaOH的质量浓度为1.5g/L时,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酸转化膜。通过对pH值、温度、反应时间、植酸的质量分数等因素的控制,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酸3%,NaF 3g/L,H3BO340g/L,Ce(NO3)3·6H2O 5g/L,pH值4.5。采用优化后的工艺,能够在镁合金基体表面获得宏观上淡灰、致密,微观上具有微细裂纹的膜层。XRD测试表明:该植酸转化膜的主要成分为MgH10O24P6和CeO2。耐蚀性测试表明:植酸转化膜能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FEVE树脂改性聚酯-丙烯酸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首先对被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的品种进行筛选,再对制备工艺进行筛选,最后对比了FEVE树脂改性不同品种耐候树脂的性能.结果 表明:选择环氧当量500~550 g/mol的缩水甘油基丙烯酸树脂与酸值32~38 mgKOH/g的聚酯树脂按质量比1∶1混...  相似文献   

18.
石钢 《辽宁化工》2006,35(11):632-633,63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等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经聚合得到热固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介绍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生产工艺过程,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常温下采用化学浸渍法在1070铝合金表面获得了锆-聚天冬氨酸复合转化膜(复合膜)。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膜层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由0.1~0.3 g/L硼酸、0.1~0.5 g/L氟硼酸和0.5~1.0 g/L组成的氟锆酸锆转化液中加入0.5~1.0 g/L聚天冬氨酸钠,所得复合膜较未加聚天冬氨酸钠时更致密,耐蚀性更好。涂覆上某市售环氧粉末涂料后,所得涂层的综合性能更好。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微弧氧化电解液的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微弧氧化膜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_2SiO_3 20g/L,Na_2B_4O_7 30g/L,NaOH 30g/L,氧化时间20min。向电解液中加入醋酸镍后,得到深灰色的、光滑致密的微弧氧化膜,膜层较厚且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