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茹 《西部中医药》2016,(12):123-124
目的:观察大黄保留灌肠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法:将需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于ERCP术后给予大黄保留灌肠,对照组于ERCP术后给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观察2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PEP发生率。结果:术后6小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异常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3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EP发生率观察组为4.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应用大黄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8):939-941
目的:注射性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研究观察经空肠营养管注入中药清胰汤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行ERCP治疗患者,其中66例出现PEP,随机分为A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22例)在A组基础上胃管内注入清胰汤治疗;C组(2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空肠营养管内注入清胰汤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检查、CT胰腺恢复时间、ERCP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结果:A组与B组在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恢复、平均住院日等情况均优于A、B两组(P0.05)。结论:经空肠营养管注入清胰汤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统计高淀粉酶血症与PEP的发生率。结果:高淀粉酶血症与PEP是ERC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总发生率达72%。结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一般较轻。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但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儿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0例拟行ERCP术的胆胰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按操作规范行ERCP术,治疗组在术前30 min给予芒硝外敷并持续使用至术后24 h。观察PEP发生率,比较术后VAS疼痛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PEP发生率分别为5.3%、18.7%,治疗组PE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24 h组间比较,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24 h与术前3 h组内比较,两组血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血DAO、D-乳酸水平降低(P0.05);术后24 h组间比较,治疗组血TNF-α、IL-6、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外敷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并减轻ERCP术后疼痛,对胰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 hyperamylasemia,PEH)的预防作用,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预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前2h给予清胰利胆合剂1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术前2 h给予吲哚美辛栓0.1 g塞肛。记录PEP和PEH发生例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 h、24 h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后腹痛症状。结果:两组患者PEP和PEH发生率、术后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利胆合剂预防PEP及PEH与对照药物吲哚美辛的疗效相当,能降低PEP及PEH的发生率,缓解术后腹痛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作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日益广泛展开。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胰腺炎(PEP)以及高淀粉酶血症(PEH)。虽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是仍有5%可发展成为重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1]。  相似文献   

7.
胡婷婷  楼立兰 《新中医》2016,48(1):192-194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与中医护理干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P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和中医护理对策,比较PEP发病的危险因子,对比2组的胰腺炎改善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危险因子中,胰腺显影、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插管时间1 h、血清胆红素正常(TBil≤17.1μmol/L)的PEP发生率较高,均超过13%;男性、女性、年龄、插管时间≤1 h、血清胆红素异常(TBil17.1μmol/L)的PEP发生率较低。试验组胰腺炎改善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PEP的发病危险因子主要有胰腺显影、SOD病史、插管时间1 h、血清胆红素正常等,加用中药与综合性的中医护理对策能帮助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大黄高位保留灌肠对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的作用。方法: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ERCP术前、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1天(上午9时、下午3时)及术后3h予以柴胡、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术后6h、24h血清淀粉酶(AM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情况,记录术后6h、24h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AMS、hs-CRP、PCT、IL-6水平及腹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AMS、hs-CRP、PCT、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大黄高位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PEP和PEH的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52-553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灌肠颗粒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血症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ERCP术后,应用抗生素等一般基础治疗,并给予每小时0.25 mg生长抑素持续泵入7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ERCP术后立即给予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颗粒高位保留灌肠,200 m L/次,2次/d,连续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MS的水平,PEP发生率,腹胀、上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 d治疗组在降低患者AMS水平、缓解上腹痛、消除腹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术后应用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颗粒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AMS水平,治疗上腹痛、腹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灌肠颗粒对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ERCP术后,应用抗生素等一般基础治疗,并给予每小时0.25mg生长抑素持续泵入72小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ERCP术后立即给予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颗粒高位保留灌肠,200ml/次,每日2次,连续3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MS的水平,PEP发生率,腹胀、上腹痛等临床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相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患者AMS水平、缓解上腹痛、消除腹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CP术后应用疏肝解毒攻下法中药颗粒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AMS水平,治疗上腹痛、腹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机体对药物具有时辰敏感性的原理,探索中药"时心灵"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投药方案。资料和方法 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例各参加二次试验),均符合 WHO 临床命名标准化拟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服"时心灵"前停服各种药物一周以上。采用日产 AG-413D 心电图机,以左心室收缩时相(STI)为指标,测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等容收缩时间(ICT)和左心室射血时间比例(ICT/LVET)及 PEP/LVET 比值。PEP 和 LVET 按 Weisaer 氏回归方程式计算左心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芍药甘草汤对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2019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拟行ERCP 的患者150 例随机分成治疗 组(75 例)和对照组(75 例)。2 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前0.5 h 予以吲哚美辛栓肛 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2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评分、腹痛视觉模拟量 表(VAS)评分、炎症指标[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并评估2 组患者术后PEP 和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PEP 分级和严重程度[改 良CT 严重指数(MCTSI)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结果(1)术后治疗组PEP 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00%(3/75)、18.67%(14/75),低于对照组的13.33%(10/75)、33.33%(25/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和VAS 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术 后2 h 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24 h 治疗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3)2 组患者术后24 h CRP、PCT、IL-6、IL-10 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24 h 治疗组CRP、IL-6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10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术后, 2 组患者PEP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治疗组PEP 患者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5)治疗期间2 组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RCP 术前连续口服芍药甘草汤 可降低PEP 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减轻PEP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安全 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清胰利胆合剂保留灌肠对因胆总管结石而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对炎症介质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西药组32例。中药组给予清胰利胆合剂于ERCP术前2 h保留灌肠。西药组ERCP术前2 h给予吲哚美辛栓0.1 g纳肛。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的IL-6、IL-8、IL-10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发生率、血清淀粉酶、IL-6、IL-8的变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术后24 h的IL-10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术后4 h及24 h中药组患者腹痛程度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清胰利胆合剂保留灌肠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PEP及PEH的疗效与西药吲哚美辛相当,可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排气,缓解患者术后4 h及24 h腹痛、腹胀的不适症状;中药与西药调节IL-6、IL-8的效果相当,其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IL-10水平,下调炎症反应,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加强对胰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9月,收集中医药防治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3版)标准结合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9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40 95%CI:0[0.28,0.56]Z=5.255,P0.001],说明治疗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8,0.56]Z=33.93,P0.001],治疗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小于对照组;(3)其他指标:术后2~4 h血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48、72 h血淀粉酶水平、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腹痛(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IL-6水平、CRP水平两组间差异有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有较强证据表明中医药较单纯西医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有优势,不良反应少。但是相关试验存在一定的方法学问题,质量较低,尚需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不同剂型硝酸甘油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进行系统性评估及药物安全性分析。方法 以“硝酸甘油和胰腺炎”为主题词,检索2000~2009发表的关于硝酸甘油预防PEP的随机对照研究(RCT,jadad评分评估文献质量,Revman4.2.8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①硝酸甘油组的PEP发生相对风险率为对照组的49%(RR=0.49,95%CI: 0.35,0.69,P>0.05;②不同剂型亚组中,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组PEP发生相对风险率为对照组40%(RR=0.40,95%CI 0.20, 0.79,P>0.05,透皮贴剂组与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③硝酸甘油组的头痛、低血压发生风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7和2.43倍,两组死亡率无差异。结论 ①硝酸甘油对ERCP术后胰腺炎有预防作用。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能明显降低PEP发生率。③硝酸甘油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胰利胆汤灌肠对48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 hyperamylasemia,PEH)的预防作用,以及初步探究其对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预行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术前均常规治疗,中药组术前2 h给予清胰利胆汤100 m L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前2 h给予吲哚美辛栓0.1 g塞肛。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IL-6、IL-8、IL-10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排气等临床症状,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的PEP和PEH发生率、术前术后血清淀粉酶、IL-6、IL-8的变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24 h的IL-10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术后排气时间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于术后4 h及24 h的腹痛程度较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中药清胰利胆汤预防PEP及PEH与对照组吲哚美辛的疗效相当,能够降低PEP及PEH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排气,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能显著提高IL-10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异位汤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PE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异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甲氨蝶呤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治疗均成功,两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后PEP应用中药治疗,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输卵管妊娠拟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患者为对象,观察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局部应用甲氨蝶呤(MTX)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输卵管妊娠需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75例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取胚后使用MTX 25mg(注入输卵管内)。B组75例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不注射MTX。观察两组PEP的发生率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A组术后PEP发生1例,B组术后发生7例,发生率为9.3%,B组术后PEP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的PE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术中局部使用MTX可有效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奥曲肽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 ERCP 术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368 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 入组,单号者纳入观察组,双号者纳入对照组,每组 184 例。对照组在 ERCP 术前 1 h 给予静脉滴注 0.9 % 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观察组在 ERCP 术前 1 h 给予奥曲肽注射液(含 0.9 % 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 和 0.3 mg 奥曲肽)静脉滴注 6 h,静 脉滴注停止后 6 h 和 12 h 再分别皮下注射 0.1 mg 奥曲肽。观察两组患者 ERCP 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 并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PEP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前应用奥曲肽可有效预防 ERCP 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光明中医》2010,25(12):2339-2340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