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陈文林 《特种油气藏》2020,27(5):106-112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层间、层内、平面三大矛盾加剧,而高浓度聚合物驱用量大,但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自主研发PPG凝胶颗粒,攻关了PPG+聚合物驱技术,实现了“堵、调、驱”有机结合。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分析PPG+聚合物体系渗流特性、驱油效果,筛选出最佳体系配方及注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型PPG具备增黏特性,调驱型PPG+聚合物体系90 d黏度保留率高达78.9%;与单纯聚合物溶液相比,PPG+聚合物体系黏弹性显著增加,具备更强的调堵能力;聚合物驱后先注入0.05倍孔隙体积封堵型PPG+聚合物体系,再注入0.70倍孔隙体积调驱型PPG+聚合物体系可取得最佳驱油效果,可节省24%聚合物用量。预测研究区采用PPG+聚合物驱后可提高采收率8.57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大庆油田四次采油阶段持续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港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官109-1断块特点,建立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模型,对水驱之后的模拟油层进行聚合物驱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层内非均质条件下,渗透率级差越大,水驱效果越差,转聚合物驱后提高采出程度幅度越高;反韵律组合前期水驱采出程度最高,正韵律组合后期聚合物驱提高采出程度幅度最大,最终采出程度最高;聚合物溶液注入速度对最终驱油效率影响较小;随着聚合物注入量增加,提高采出程度幅度增加,超过一定量后,增幅减缓。层间非均质条件下,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中低渗层吸液能力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层间非均质性越强,水驱后转聚合物驱改善开发效果越明显;层间渗透率级差相同时,平均渗透率越低,聚合物驱提高采出程度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波及体积,但在非均质严重情况下,层间层内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根据建立的非均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聚浓度对低、中、高渗层采收率的影响,剖析了各层采收率对总采收率的贡献程度,明确了改善聚驱效果的方向,确定了优化注聚浓度提高采收率的非均质界限,这对认识聚合物在各层中的驱油规律、改善聚驱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437块H_3Ⅱ1—2单元东部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通过动态调配,提高注入量、对油井提液引效,获得好的开发增油效果,日产油量由23 t上升到51t,日增油28 t,阶段累积增油2.4×10~4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4 830 t,吨聚合物增油57.6 t。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方式开发效果优于单一聚合物段塞连续注入。  相似文献   

7.
蒙古林油田可动凝胶驱油先导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动凝胶驱油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水驱油流度比、解决油藏的层内及层间矛盾、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可动凝胶驱油矿场先导试验情况,给出了对地面流程的注入剪切损失、可动凝胶驱油体系在地面和地下的性能评价结果以及油水井的反应,采用跟踪数值模拟方法精确测算了试验井的增产油量,并采用2种经济评价方法对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效果明显,实施一年半累计增油2.01×10 4 t,收回全部投资。初步建立了一套较系统的可动凝胶驱油效果评价方法,对有效改善类似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合离子聚合物整体调剖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喇嘛甸油田北西块葡Ⅱ—2油层纵向非均质严重,适合于调剖的井数多,注聚前集中在5个注入站采取了复合离子聚合物整体调剖,调剖井比例为84%,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并且充分利用调剖后注入均衡的有利时机,采取采出井压裂对应调整层位等综合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调剖的作用。通过对北西块整体调剖效果的分析,说明调剖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和驱油效率,驱油效果好于未调剖区。整体调剖不仅调整了注入井纵向注入不均衡的矛盾,而且在不同沉积单元不同注入方向上同时进行了平面调整,驱油效果好于单井调剖区。注聚前整体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胜一区聚合物驱油藏调剖技术矿场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一区沙二段1~3单元是胜坨油田最早开展聚合物驱的高温高盐油藏,包括先导试验区及扩大试验区2部分。受平面渗透率变异系数大、层间渗透率级差大等因素的影响,在聚合物驱油前、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和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阶段均出现了窜聚或水窜现象。综合分析地层渗透率、吸水、吸聚剖面等资料,对堵剂适应性进行优选评价,实施调剖,充分发挥和利用地下聚合物段塞的驱油作用,提高了阶段采油速度。聚合物驱油前采取无机颗粒类堵剂和高强度凝胶类堵剂协调层间矛盾;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采用调整聚合物质量浓度及添加有机交联剂协调平面矛盾,增大扫油面积;聚合物驱油后采用运移能力强的凝胶类堵剂深部调剖,封堵转水驱后形成的大孔道,进一步延长聚合物段塞驱油的有效期,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笼统注聚井存在注入剖面不均匀、层间矛盾突出、中低渗透层得不到有效动用等影响聚驱开发效果的问题。为此,在聚合物驱的过程中对层间矛盾突出的注入井采取分层注聚措施,目前已有302口注入井分层注聚,占总数的37.6%。实际结果表明,分层注聚对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油层适应性与分层注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处于不同注聚阶段的分层注聚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生产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分层井的选井原则及分层时机,分析了目前分层注入工艺的适应性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聚合物分层注入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海上油田的开发效果,基于调剖决策的压力指数计算、调剖体系优选室内试验及调剖参数设计,进行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室内试验表明,采取先低强度(终冻强度0.05 MPa)后高强度(终冻强度0.07 MPa)连续相的顺序注入,比采取先高强度后低强度连续相的顺序注入时的采收率提高3.1百分点;采取先大粒径(初始粒径0.5~3.0 μm)分散相、后小粒径(初始粒径50~500 nm)分散相的顺序注入,比采取先小粒径分散相、后大粒径分散相的顺序注入时的采收率提高4.1百分点.膨胀后分散相颗粒与地层孔喉的最佳直径比为1时封堵率最高,且要求初始颗粒粒径小于1/7倍孔喉直径,膨胀后的最小粒径大于1/3倍孔喉直径.结合渤海油田的现场实例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预测进行分级组合深部调剖后,含水率下降5.0%,2个井组增油3.4×104 m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区块整体调剖决策参数确定目标调剖井的基础上,根据地层物性优选出合适的调剖体系,并对调剖体系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可以达到最佳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改善喇嘛甸油田北西块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以往注聚区块的经验,结合喇嘛甸油田北西块的地质特征和注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采取了井网优化、注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注聚前整体调剖等整体方案的优化以及注聚过程中采用注入井调分结合、采油井压堵并重等配套调整措施,使该区块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聚驱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含水期海上油田注水井调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调剖堵水角度出发.针对埕岛油田的地层条件及海上环保要求,按照PI决策理论,研究了适合于埕岛油田的调剖剂及过顶替液的剂型、配方和用量,最终调剖剂优选为冻胶型堵剂中的酚醛树脂冻胶,高粘聚合物溶液为过顶替液。按照堵剂的套圈式封堵、选择性注入和过顶替的原则,对埕北11E-6井等4口水井进行了调剖堵水试验。施工前后的井口压降曲线、指示曲线和吸水剖面均有成功的变化,周围10口受效油井含水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不仅对埕岛油田的控水稳油是有益的探索,而且对其他早期注水开发油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明显改善聚合物驱的应用效果。河南油田在V油组上层系注聚合物前及I5+Ⅱ1-3层系聚合物驱转水驱前进行了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半径为50~80m,单井调剖剂量为3692~15300m3,调剖井占注聚合物井的75%以上。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了改善,与双河油田未进行整体调剖的聚合物驱区块相比,注聚合物2年后,产出的聚合物浓度从170mg/L下降到31mg/L,后续水驱第一年产油量由下降28.4%变为产油量上升。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驱结束后,二、三类油层分注面临着中、高分子量聚合物对部分油层适应性较差,注入溶液主要流向油层性质好、连通好的油层,薄差层动用程度低的矛盾。为了解决层间矛盾,提高最终采收率,提出了聚合物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介绍了研发的分子量调节器和压力调节器;对应低渗透层使用分子量调节器,高渗透层使用压力调节器,实现对分子量和注入量的双重控制;在不影响高渗透层聚驱效果的同时,通过对分子量的剪切降解作用,有效增加了聚合物分子可进入低渗透油层的孔隙体积。通过对现场试验资料分析,分质分压注入井与正常分层注聚井对比,剖面动用明显提高。聚合物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满足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深部调驱是改善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调驱后地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后续水驱渗流规律与常用的化学驱技术又有所不同,剩余油分布认识更为困难。利用已大规模实施深部调驱技术的华北油田蒙古林砂岩油藏调驱井后续注水压降试井资料,采用双对数导数曲线和压力半对数曲线进行解释,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深入认识不同类型试井曲线对应的地层渗流特征。建立了砂岩油藏深部调驱后续水驱的渗流模式共5 种类型,分别为无限导流型、有限导流型、双重介质型、凝胶段塞边界型及均质地层型。对于无限导流型和有限导流型渗流特征,需要进行注采井网调整和继续深部调剖;双重介质型压力导数曲线出现“凹”型特征,调驱后适当进行分注措施;凝胶段塞边界型和均质地层型,可以通过解除油井凝胶的堵塞来改善现有低压油井的地层能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大孔道试井理论解释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建立大孔道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了采用典型曲线拟合来判别大孔道存在的简单而廉价的新方法,即采用注水井井口压降双对数曲线来诊断大孔道的存在。由于注水井井口压降值可用不稳定试井压降公式进行描述,将井口压降绘制成双对数曲线,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实测点所绘制的曲线同大孔道的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的典型曲线相拟合,可判别地层是否存在大孔道。该方法的可行性在L13-9和L41-11两个单元的封堵调剖中得到证实,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注入压力上升是聚合物驱水井最重要的变化,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压力动态,治理高压井和低压井,保证注入压力合理上升。文中根据渤海A油田聚合物驱注入井井口压力的变化数据得到了其曲线变化图,并对这些注聚井注入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注入压力不同情况下必须采取的对应策略,总结了一些高压井、低压井出现异常压力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最后以某个注聚区为例介绍了治理低压井的方法和措施效果。综合分析渤海A油田10口注聚井的压力变化情况,可将其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先升后降再升、逐步下降后再缓慢上升等4种类型。当井无法完成配注量时,应及时提高注聚系统压力或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现注聚后压力下降时,应及时提高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或配注量,采取有效的调剖措施,或使用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复杂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主要是依靠岩心实验分析和测井新技术,而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复杂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仍是难点。以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实验数据为基础,实际分析了不同压力下进汞饱和度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进汞饱和度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较好的关系,并且不同孔隙类型储层之间关系差异明显。在此认识的基础之上,采用流动带指数法将区域储层划分为4类,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伪毛管压力曲线预测模型,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衍生得到了注汞效率以及平均毛管半径可以较好地连续评价复杂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复杂储层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永超  南国立 《测井技术》2000,24(3):231-233
为了提高高含水期油田调剖堵水的效果,开发了注水井压力指数决策理论,并研制了ZY-PI1注水井压降测试仪。该仪器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注水井压力指数数值的采集和处理,为注水井调剖提供可靠的依据。介绍了ZY-PI1压降测试仪的测量原理,仪器结构,性能及用途。1998年和1999年在濮城油田应用该测试仪分别对200多口井进行调剖取得明显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测试数据精确,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