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酚醛树脂为前驱体,纳米SiO2为模板剂,采用模板炭化和钾碱活化工艺研制中孔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中孔炭(Mesoporous carbon,MC),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树脂模板比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测试了活性炭N2的吸附等温线、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树脂模板比为2:1、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h,该条件下所得中孔炭中孔率达91.4%,比表面积为1501m^2·g^-1,总孔孔容1.38m^2·g^-1,为理想的窄孔径分布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炭化活化一步法工艺制备酚醛树脂基活性炭.采用TG-DTA、FTIR、N2-BET等表征手段对炭化活化过程、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碱脂比为2:1,活化温度为750℃,活化时间为60 min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碘的吸附值分别为186 mL·g-1和1 417.96 mg·g-1;所制备的活性炭以微孔为主,其比表面积为1 667 m2·g-1,孔容1.182 cm3·g-1.平均孔径1.835 nm.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黑龙江煤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的适宜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以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煤制备活性炭,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原料煤配比、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获得了最适宜工艺条件: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比1/1,碱炭比6/1,活化温度850℃,炭活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可达1973mg·g^-1,比表面达1735m^2·g^-1。对于拓宽黑龙江煤炭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武钢焦化公司焦油渣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炭比(氢氧化钾与焦化除尘灰的质量比)和炭化温度对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制备焦油渣基活性炭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炭比、炭化温度,最佳活化条件为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00min,碱炭比为4:1,炭化温度为400℃。在此条件下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300.765mg/g。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的辣椒秸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炭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为3∶1,活化温度为700℃,炭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2 356.4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41.3 mL/0.1 g,BET比表面积为2 432.135 m2/g,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 270.478 m2/g,吸附总孔容为2.064 cm3/g,平均孔径为3.246 nm。SEM和XRD观察发现,辣椒秆活性炭呈不定形态,具有丰富和发达的蜂窝状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核桃壳为原料,选用KOH高温干法活化工艺制备出了核桃壳基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碱料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酸洗工艺对核桃壳基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核桃壳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为400℃,碱料比为3∶1,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50min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最好,其碘吸附值为1393mg·g~(-1)。  相似文献   

7.
正交实验用于煤沥青基活性炭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正交实验法用于煤沥青基活性炭的研制,在固定碱炭比的条件下,分析了炭化温度(A)、炭化时间(B)、活化温度(C)及活化时间(D)四因素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四因素中对BET比表面积影响次序为:B>D>A>C,从而找出制备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优工艺条件A3B1C1D2,并且在炭化温度为450℃、炭化时间为30min、活化温度为800℃和活化时间为100min的条件下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846m2/g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以改质煤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炭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840℃,活化时间1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 152.8 mg/g。  相似文献   

9.
赵延军  胡以强  刘卫民 《广东化工》2010,37(12):208-209,211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泡沫陶瓷为载体,经过浸渍、固化、炭化后,采用一种复合的活化方法-KOH浸渍加水蒸气括化的复合活化法,制备表薤积较大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制备工艺中了活化温度、滔化时间下对所制得得酚醛基活性炭烧失率、碘吸附值、比表面积及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80min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1197m^2/g,中空容0.369cm^3/g,孔径2.57nm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从酚醛纤维出发,经过炭化和KOH活化制备了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并对不同温度下活化样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以及所制备的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氮气(77K)吸附法测定PACF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对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900℃是KOH活化酚醛纤维制备用于EDLC电极材料的最佳活化温度,该温度下活化样品具有最佳的循环性,稳定性和较小的内阻,比表面积为2311m^2·g^-1和比电容264.IF·g^-1(充放电电流为1000mA·g^-1)。PACF系列样品均呈现出典型的微孔炭的特征,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的PACF,虽然表现出不同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但是其整体孔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都在0.5nm~3.0nm之间。随活化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电容性能和功率特性越来越好,内阻也随活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双电层电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CO2物理活化法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由氮气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其在30%KOH水溶液中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所得活性炭收率下降,比表面积、总孔孔容和质量比电容不断增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宽孔径分布的试样APF953,具有最高的质量比电容值,电流密度由50mA·g^-1提高到500mA·g^-1时,其放电比电容由183.36F·g^-1降低到175.68F·g^-1,容量保持率达到96%,显示出良好的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炭化、KOH活化,制备微孔活性炭。考查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碱炭比对微孔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产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80 min、碱炭质量比3.5:1时,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3 221 mg/g,产率51.2%。采用比表面积孔隙分析仪测定了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得BET比表面积为1 755.72 m2/g,平均孔径为2.15 nm,总孔容为0.328 cm3/g,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55.8%;SEM分析可见活性炭表面具有大量孔隙结构;FT-IR分析表明活化促进了—CH3、—OH热解,活性炭中仍保存含氧官能团。  相似文献   

13.
高比表面积煤质活性炭的制备与活化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芳  田勇  张会平 《化工学报》2009,60(3):733-737
以煤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分别考察了活化温度、浸渍比和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196℃对N2的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当活化工艺参数为活化温度900℃,浸渍比4,活化时间1.5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较好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产品,其比表面积为3135 m2·g-1,孔容为1.72 cm3·g-1,碘吸附值为2657 mg·g-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微观结构,采用气体分析仪检测了活化过程中的尾气成分,提出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活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着重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达3215m^2/g,碘吸附值达2884mg/g,亚甲蓝吸附值达548mg/g的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15.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及其用作电极材料的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OH与椰壳炭化料质量比为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2891 m2/g,总孔容积1.488 cm3/g,中孔率73.6%,比电容达235 F/g的优质活性炭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榆林某公司的兰炭为原料,KOH粉末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改变活化过程中时间、温度、炭碱比等因素,从而探究活性炭的碘吸附能力。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处理活性炭制备过程中活化因素,从而确定最佳工艺。采用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分析,扫描SEM电镜等对活性炭结构及性能表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活化条件都会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和孔隙结构。当活化过程中的温度达到750℃,时间为0.5 h,炭碱比为1:3的时候,KOH的活化效果最佳,所制样品的碘吸附值最大且为1 162.91 mg/g,其BET比表面积可达655.15m2/g,Langmuir比表面积为908.22 m2/g。通过红外分析可知活性炭与预处理兰炭原料红外光谱图走势极其相似,只是活性炭出现了较强的芳基烷基醚C-O伸缩振动峰。通过扫描显微电镜分析可知与原料兰炭相比,活性炭样品组织表面非常粗糙并且有大量的孔隙出现,样品结构非常疏松。  相似文献   

17.
以气化稻壳炭(GRHC)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活化温度和碱炭比对活性炭得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碘值的影响.利用全自动气体吸附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探讨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活化时间为1h时,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