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N80钢化学镀Ni—Fe—P的抗CO2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评价了裸样N80油套管钢及其化学镀Ni—Fe—P防腐层的抗CO2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抗CO2腐蚀方面,Ni—Fe—P镀层的腐蚀趋势比裸样的腐蚀趋势小,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低,即化学镀Ni—Fe—P试样的抗CO2腐蚀性能优于裸样的抗CO2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扫描电镜、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手段研究了Ni—Cu—P镀层的耐蚀性,对Ni—Cu—P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量了Ni—Cu—P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和电荷转移电阻等。结果表明:Ni—Cu—P镀层均匀、致密、缺陷较少,减少了与3.5%NaCl溶液的直接接触,Ni—Cu—P镀层更容易产生钝化和维持钝化。  相似文献   

3.
李莉  许洪胤 《广东化工》2009,36(12):31-32
Ni-P合金以其优异的耐蚀,耐磨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代替铬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但是传统的Ni—P合金镀层要么耐蚀性能好、力学性能差,要么力学性好,耐蚀性能差。此课题用在镀液中加入硝酸镧的方法,寻求解决之道。通过做不加硝酸镧和加硝酸镧的对比实验,运用XL300W/TWP扫描电镜对镀层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结果表明,在镀液中添加硝酸镧可以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改善镀层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Ni—P—Ce复合刷镀工艺,研究了稀土Ce^3+对Ni—P复合刷镀层结构及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过电位越大,临界晶核半径就越小,临界形核功(结晶阻力)也越小,形核率就越大,越容易形成晶核,长成晶态沉积层,形成的晶核数目愈多,沉积层就愈细致。稀土元素Ce^3+加入,提高了电刷镀Ni—P—Ce合金镀液析出电位和阴极过电位,促进了Ni基合金的还原析出,提高了形核率,细化了沉积层,在较高的磷含量条件下,得到了微晶结构镀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复合镀的处理液、预镀液组成以及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制定了测定复合镀层的耐蚀耐磨性能的工艺。结果表明:所研究配制的条件处理液、预镀液,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化学镀Ni—P—Al2O3复合镀层时可在铝合金表面上获得质量良好的预镀层,从而确保复合镀层的成功镀覆,使其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6.
Ni—P合金电镀及其析氢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以钛和铁为基体的Ni—P合金电催化阴极的制备及合金镀层的工艺条件、电沉积机理、镀层的结构、性能的研究。得出电沉积Ni—P合金在沉积速度、镀液维护、镀层结合力强、耐腐蚀性强、耐磨性能等许多方面与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刘慷  富家骏 《电镀与精饰》1990,12(1):20-21,25
前言晶化处理因提高 Ni—P 耐蚀镀层的显微硬度值。可明显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外加硬质相又进一步提高了这类复合镀层的耐磨性.400℃真空处理后,这类复合化学镀层的耐磨试验结果表明(图一)。SiC 硬质颗粒对改善复合镀层耐磨性的效果最佳.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当前涂层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沿.本文叙述了 Ni—P—W—SiC 复合电镀层的研制、质量和部分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卢燕平 《电镀与精饰》1992,14(1):5-7,10
本文对电沉积Ni-19P/Ni合金镀层的结构、硬度、结合力、孔隙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Ni-19P/Ni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高活性及耐磨的特点,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新型非晶材料。  相似文献   

9.
电镀钨合金抽油杆耐硫化氢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直流电镀法,在30CrMo抽油杆表面分别制备了单层Fe–Ni–W、Ni–W–P、Ni–W和双层Fe–Ni/Ni–W–P合金。室温下,将上述镀覆了钨合金的抽油杆浸泡在饱和H2S水溶液中30d,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耐腐蚀进行了分析。结合阳极极化曲线测量,探讨了双层Fe–Ni/Ni–W–P镀层的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钨合金镀层使抽油杆的耐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双层Fe–Ni/Ni–W–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好,Fe–Ni层与Ni–W–P层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了150mV,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45钢表面电镀了Fe–Ni–W和Ni–W–P合金。对比了两种钨合金镀层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元素组成和结晶情况,通过磨擦磨损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比较了它们的耐磨和耐蚀性能。Fe–Ni–W和Ni–W–P合金镀层均光亮、平滑,晶粒尺寸均在10~40 nm范围内,摩擦因数分别为0.086 1和0.094 4。Ni–W–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Fe–Ni–W合金镀层,经中性盐雾试验、5%盐酸浸泡和5% NaOH溶液浸泡96 h后依旧光亮,没有锈蚀点。  相似文献   

11.
在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Co-Fe-P化学镀液中Fe2 /(Ni2 Co2 Fe2 )摩尔比和镀液pH值对化学沉积镀速、镀层成分以及镀层电阻率等影响.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结构,镀层Ni61.3Co19.2Fe9.1P10.4的晶化过程为:非晶态→Ni→Ni Ni5P2→Ni Ni3P FeNi3.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Co一W—P三元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镀液中各组分及pH值与镀层中钨、磷含量的关系,获得Co73W16P11合金镀层,并通过人工汗液浸泡试验比较了Co-W—P合金镀层与不锈钢、Co-P、Ni—W—P、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真空熔炼炉冶炼得到Fe—Ni—Cu合金。测合金的成分和合金的膨胀系数,来研究Cu是否可以取代Ni元素满足低膨胀系数合金的性能要求,从而降低Fe—Ni低膨胀合金的成本。结果表明,Cu元素一定程度会增大低膨胀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合金的成分为Fe57.67%,Ni37.7%,Cu1.66%时合金在150℃时的膨胀系数为2.9×10^6k^-1,可以考虑以Cu代替部分Ni来降低Fe—Ni合金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李冰  马程卫 《天津化工》2009,23(5):37-38
在化学镀镍基础液中添加SiO2微粒进行复合镀,通过试验,探讨了Ni—P-SiO2化学复合镀的工业条件,并进行了镀层的相关性能测试。初步确定了Ni—P—SiO2复合镀的工艺参数,其中pH值为4.6左右,温度为(90±1℃)。通过性能测试可知:添加适量的SiO2微粒于配方中,所得镀层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相对于Ni—P合金镀层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蒙乃尔(Monel)合金是一种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的Ni—Cu合金。Ni—Cu晶态合金镀层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焊性,其综合性能较Ni—P合金优越得多。采用电刷镀技术,利用X光衍射仪等测试手段,对Ni—Cu合金刷镀溶液的配方组成、施镀工艺、镀层组织结构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确定了Ni—Cu镀液的组成及刷镀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聚碳酸酯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采用以柠檬酸为主络合剂,配以适量的加速剂、稳定剂和光亮剂的低温酸性化学镀的方法,得到Ni—Fe—P镀层。该镀液稳定,镀速高。镀层以非晶态结构为主,且与基体结合力优异,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恒流电沉积制备Ni镀层和Ni-纳米WC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并通过浸泡腐蚀实验和高温氧化实验,研究纳米WC颗粒对Ni镀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WC颗粒使Ni镀层表面平整性明显改善,组织结构趋于完整且致密,镀层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了提高;与Ni镀层相比,Ni-纳米WC复合镀层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同等条件下的腐蚀速率和氧化增量均较低,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镀法在20CrMo钢表面制备了Ni–P合金镀层和Ni–P/PVDF复合镀层。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组织形貌,通过电化学实验和盐雾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能。20CrMo钢化学镀Ni–P合金和Ni–P/PVDF复合镀层后,腐蚀电位从?625mV分别提高到?510mV和?470mV,腐蚀电流密度从25.1A/cm2降低到19.9A/cm2和14.1A/cm2。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和Ni–P/PVDF复合镀层均可提高20CrMo钢的耐蚀性能,而Ni–P/PVDF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于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装备应用中对耐蚀性能要求较高一些部件,本文提出了化学镀复合覆层设计的方案。优化了镀层表面采取铬酸盐封闭和有机封孔处理的工艺,采用两种不同化学镀镍液,获得了稳定电位差为120mV以上的双层化学镀镍层。通过复合覆层设计有效地降低了镀层孔隙率,提高了镀层自身的耐腐蚀性能。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相结构、组份及各元素的化学态,为指导非晶态Ni—P舍金在装备上的防腐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镀不锈钢新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在廉价的碳钢基体上直接镀覆一层极薄而耐蚀的73Fe18GrNi合金镀层,以替代部分18—8不锈钢,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因此,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就有人开始从事Fe—Cr—Ni合金电镀的工作,迄今,在实验室中已能从全氯化物或硫酸盐型的电解液中制备类似18—8不锈钢成份的合金镀层。本研究试图利用氯化物和硫酸盐型电解液的各自优点,从氯化物—硫酸盐体系中制取成分与18—8不锈钢相似的铁铬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