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测定对叶百部的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中的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IX H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附录IX K中的灰分测定法测定.[结果]对叶百部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3.41%~80.48%,平均值69.61%;水分含量为6.17%~11.25%,平均值为8.41%;总灰分含量为3.61%~10.55%,平均值为6.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36%~1.85%,平均值为0.84%.[结论]所得结果可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何首乌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何首乌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77%,总灰分不高于6.04%,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71%,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03%。结论:本方法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空心苋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空心苋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空心苋的生药学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其水分不得超过15%,总灰分低于23%,酸不溶性灰分小于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3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空心苋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中药材鱼腥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物质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IX 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 中药材鱼腥草的含水量均不超过12%,总灰分不高于15%,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2.5%,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7%,70%乙醇浸出物量不低于12%。结论 为建立和完善鱼腥草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饮片中的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含量。结果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质量标准为:水分含量≤5.0%,总灰分含量≤1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5.0%,水溶性浸出物浓度≥20.0%,乙醇浸提物浓度≥8.0%;次黄嘌呤含量≥0.006%,肌苷含量≥0.40%。结论建立了较完善的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的质量标准,改变了过去仅依靠经验和感官判断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夏枯草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为新版《中国药典》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方法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对中药材夏枯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质量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14个夏枯草测试样品中水分含量为10.59%~7.32%,平均值为9.38%;总灰分为11.049%~7.444%,平均值为9.09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19%~0.415%,平均值为0.848%;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18.769%~9.022%,平均值为13.033%;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21.178%~10.055%,平均值为15.410%;70%乙醇浸出物量为18.127%~10.274%,平均值为12.833%。结论在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时中药材夏枯草的含水量以不得超过10.00%,总灰分不得高于12.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1.60%,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9.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0.00%,70%乙醇浸出物量不得低于10.00%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大叶千斤拔的检查标准.[方法]参照药典方法对大叶千斤拔的水分、灰分及其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大叶千斤拔各批次水分含量最高为13.31%,最低为10.98%;总灰分含量最高为3.35%,最低为2.06%;酸不溶性灰分最高为1.22%,最低为0.16%;水溶性浸出物最高为8.93%,最低为3.56%;醇溶性浸出物最高为12.26%,最低为4.03%.[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制定大叶千斤拔的检查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木犀科植物鲫鱼胆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鲫鱼胆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鲫鱼胆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鲫鱼胆化学成分类型,建立了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确定了鲫鱼胆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限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鲫鱼胆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薄层色谱鉴别与水分、灰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定性鉴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和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分别进行水分、灰分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显示,在各批次供试品色谱图中均能显现出木犀草素对照品的斑点,且斑点圆整清晰;水分灰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均不超过3.59%;总灰分含量不高于2.93%,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3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为制定滇桂艾纳香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垂头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结果:确定了垂头菊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限度。结论:可作为垂头菊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峨眉产黄连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为建立峨眉产黄连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黄连中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浸出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测得黄连药材水分11.68%~19.04%,总灰分2.51%~3.79%,酸不溶性灰分0.34%~1.48%,醇溶性浸出物量24.82%~36.14%。结论:峨眉产黄连药材水分不超过14%,总灰分不高于5%,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醇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5%。  相似文献   

12.
桦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桦黄的质量标准。方法测定了10批桦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采用TLC法和HPLC法鉴别和检测了麦角甾醇。结果均值:水分15.4%、总灰分9.4%、酸不溶性灰分0.2%、水溶性浸出物34.5%。TLC色谱上麦角甾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05056~1.5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49×10~6X-9245.2,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2.83%。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桦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来研究苦豆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用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的薄层反应法鉴别生物碱,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苦豆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生物碱薄层鉴别方法及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确定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限度,根据测定结果苦豆子药材水分在5%~7%之间为适宜,总灰分在2.0%~3.5%,酸不溶性灰分在0.2%~0.3%之间为适宜。结论测定苦豆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为了建立苦豆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收集四川产和广西产的叶下珠,分析比较2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的质量,以便为叶下珠药材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丙酮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法,综合分析评价四川和广西两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质量间的差异。结果:四川产的叶下珠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1.50%-12.82%、22.05%-22.22%、9.09%-9.58%和1.93%-2.15%;而广西产的叶下珠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0.86%-12.19%、16.41%-17.27%、10.86%-11.03%和2.91%-3.03%,丙酮溶性浸出物含量较四川叶下珠的低,而灰分含量较四川叶下珠的高;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采用HPLC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027-0.17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98.99%,RSD=0.81%。结论:四川产和广西产的叶下珠药材质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荔枝核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市售9批荔枝核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增加对市售荔枝核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市售9批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定与《中国药典》中所载结果相同,样品中水分含量范围为9.98%~12.02%,平均值为10.97%;总灰分含量范围为11.56%~14.02%,平均值为12.8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范围为0.99%~1.60%,平均值为1.28%;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范围为10.12%~10.79%,平均值为10.44%;95%乙醇浸出物含量范围为5.13%~5.64%,平均值为5.43%,并对其含量限度提出了建议。结论:荔枝核药材中水分检查限度不超过15.0%,总灰分检查限度不超过15.0%,酸不溶灰分检查限度不超过2.0%,水溶性、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不低于10.0%和5.0%。所制定荔枝核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荔枝核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金牛七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金牛七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从金牛七的性状、鉴别、检查及浸出物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金牛七的性状、鉴别特征明显;药材水分平均含量为9.40%;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4.13%、0.68%;醇(40%乙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27.47%.结论 从性状、鉴别、检查及浸出物测定等方面可以有效控制金牛七的质量,该研究为金牛七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