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定量技术测量骨密度的价值。方法自制磷酸钙含量分别为0、50、100、150、200mg/cm3的目标体模,分别应用自行设计的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东软公司设计的单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对以上体模分别进行双能定量CT方法、单能定量CT140kV法及单能定量CT体模法的骨密度测量。应用偏离度及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真实值对比,3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偏离度分别为6.50%、31.07%、62.04%。双能方法与单能方法相比,其测量值更接近体模钙盐含量(P<0.05)。分别以真实值和每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做回归直线,双能定量CT法的截距及斜率最接近真实值。结论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优于单能骨密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3.
许多疾病和人体的衰老过程都可以影响骨代谢,造成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尤其骨量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中单位体积内骨量(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所引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骨密度的测量,因此骨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再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得出虚拟平扫图像,将常规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图像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值、信噪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CT扫描所得的图像均可清楚辨识,虚拟平扫图像的颗粒感较粗,其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性噪比与常规平扫图像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NC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CNC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进行上腹部疾病的诊断,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以术后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结、脂肪组织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有积极意义,能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DEPI)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对肺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患者的双侧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融合数据的CTPA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DEPI、MinP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双肺及双肺上、中、下部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全肺及中、下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I和MinP图像与CTPA在诊断肺栓塞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有利于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第二代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不同辐射剂量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CTPA检查,每组40例,其中A组管电压80/Sn140KV检查,B组管电压100/Sn140KV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段、背部脂肪CT值等指标,并对CT影像治疗进行主观评分,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剂量(ED)等。结果 A组患者肺动脉平均CT值、平均CNR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主观CT影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A组与B组评分无显著差异,但A组E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选用80/Sn140 KV扫描在获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CT影像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所受辐射剂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DSCT诊断,获得140 kV、80 kV及两者融合的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将140 kV和 80 kV两组图像输入双能量后处理软件(DE),获得 DE灌注图像(DEPI);将融合图像输入三维软件获得血管 MPR 图像 (V2MPR),综合DEPI与V2MPR直接显示栓子,由2位资深医师对V2MPR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 25例患者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V2MPR图像显示有区别,肺动脉、栓子、图像整体观显示不同,13例具有明显的低灌注区;DEPI中肺动脉干、叶动脉及部分段肺动脉内栓子均引起低灌注区,其余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未见明显灌注改变.结论 DS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能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变患者共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减影CTA检查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Ⅰ级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双源CT双能量成像方法的辐射剂量低,扫描完成时间短,图像减影时间短,与常规减影CTA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脑血管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图像结果,且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较小,检查所需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健民  魏江平  王川红 《江西医药》2009,44(11):1142-1143
回顾CT的发展历史.从断层扫描到螺旋扫描是第一次飞跃.从单排探测器到多排探测器是第二次飞跃.从单源到双源是第三次飞跃。2005年底西门子公司发布了业界首台双源CT.成为最受瞩目的CT新品之一。双源CT的出现解决了CT技术存在的问题.是CT领域十分重要的进展.将指引CT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瑟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57-158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60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做好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相关护理工作,并对出现的症状做适当对症处理。结果600例患者无一例推注造影剂过程中出现渗漏,只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未出现严重的变态反应;检查后,达到优良诊断标准的为570例,优良率为95%。结论细心、精确和科学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对提高影像质量至关重要,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双源CT冠状动脉筛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昆明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前后位测量腰椎骨密度 (BMD) ,受检女性 345名 ,年龄 2 0~ 90岁 ,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结果 BMD值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与方法.方法 对600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其断层图像,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莆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观察冠状动脉的走形和分布.结果 8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瘘,其中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室流出道瘘2例,右冠状动脉-左心房瘘、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右冠状动脉-右窜瘘各1例.结论 断层图像及各种重建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显爪冠状动脉瘘的起源和走形,DS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重要诊断作用,且容积再现重建方法更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694例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叶智伟 《黑龙江医药》2012,25(6):959-960
目的:探讨冠脉CT检查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双源CT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针对性心理指导,护理示范,健康教育,检查中的监测,检查后观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注射造影剂70-85ml均成功显示冠脉各支及各分支。冠脉造影阳性169例。右冠优势128例,左冠优势41例,显影质量良好,图像质量达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双源冠脉CT检查冠脉造影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并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双源CT即双源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DS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创伤小、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随访手段[2].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或控制干扰因素有重要意义.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3月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116例,男72例,女44例,年龄33~84岁,中位年龄61.3岁.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史10例,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胸痛、憋气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的双源CT灌注成像(CTPI)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HCC患者行CT灌注扫描,获得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灌注流量(BF)、血管通透性(P)、patlak血容量(pBV)等灌注参数,以评价HCC的CT灌注特点.结果 (1)HCC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在动脉期迅速上升至峰值,而后维持平衡或较快下降;(2)30例肿瘤组织在ALP、HPI、BF、P、pBV图上均表现为高灌注,其中的10例ALP图呈均匀高灌注,20例呈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无血流灌注;(3)肿瘤组织ALP、HPI、BF、pBV明显高于瘤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PVP明显低于瘤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4)边缘模糊的瘤灶周围肝组织ALP、BF高于边缘清晰的瘤灶周围肝组织(P<0.05);(5)CT灌注图像测得HCC病灶面积较原始图像所测得的面积大.结论 双源CTPI能很好的反映HCC的血流灌注特点,对HCC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广金  梅尧  苏萱  祥明 《安徽医药》2014,(11):2130-2132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 DSCT)双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金属内固定术后CT复查的患者进行双能扫描,用Dual Energy软件的Monoengergetic程序进行处理后行VR、MPR、MIP重建,对图像质量、伪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VR、MPR、MIP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优良者分别占92%、90%、88%,无明显伪影图像分别占88%、86%、88%。结论 DSCT双能扫描能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物的金属伪影及线束硬化性伪影,清晰显示内固定物及其周围结构细节,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骨量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要经历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过程[1-4],其中骨量减少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选择一种恰当的检测手段早期检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来预测骨折的发生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伴骨质疏松的妇女及健康组的第3腰椎椎体进行双源CT(DSCT)成像来显示骨小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