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速主轴结构中离心力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速切削加工的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中,采用合适的轴承、合理的润滑方式、适宜的刀柄结构及对主轴系统进行动平衡等可以克服离心力的影响,有助于主轴转速的提高和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高速主轴轴承润滑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能准确稳定地供给极少量润滑油的油气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例。  相似文献   

3.
高速电主轴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高速电主轴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分析高速电主轴的驱动和冷却润滑方式,综述其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齿轮的算例分析,阐明了用现代科学方法解决高速齿轮润滑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齿轮润滑中存在观点分歧的讨论,提出一个适用高速齿轮润滑的“喷油准则”.按喷油准则供油,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设计实例,对高速齿轮箱润滑回路中的动力来源、回油结构及各种有效的密封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国外常见的三种机床主轴一轴承系统中的滚动轴承的配置形式的基础上,讨论了常用滚动轴承其配置形式及其系统的静态刚度、热性能、润滑及其转速、使用寿命等性能,提出了不同机床主轴的滚动轴承配置形式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润滑技术———气液两相流体润滑,对该润滑技术在滚动轴承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气液两相流体润滑在高速、超高速滚动轴承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将油气润滑与油雾润滑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LEM-Ⅱ钻井液润滑仪是广泛应用于钻井液润滑性能测试的一种仪器.LEM-Ⅱ钻井液润滑仪存在着操作复杂、电路维修困难、数据处理不便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对其电气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详细分析了LEM-Ⅱ钻井液润滑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改进后电气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以及改进后润滑仪的标定方法.实验测试表明,改进后的仪器达到原仪器的精度水平,具有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数据处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的起停控制器是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可倾瓦气体动压润滑轴承的研制”中的气体动压润滑轴承的起停止性能及摩擦副材料组配试验而设计的起停试验台所配备的。介绍了采用电子控制电路控制轴承主轴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电路图及功能与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油雾、油气润滑方式,探讨了对烟机切刀进行自动油雾润滑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其润滑工况,证明采用该润滑方式可省润滑油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切刀使用寿命.还简单介绍了相应的单片机控制的微油雾润滑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具有非光滑表面的滑动轴承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适当的表面凹坑对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研究球形凹坑对径向滑动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不同形式球形凹坑的径向滑动轴承润滑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得到径向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与承载力,并研究凹坑的个数、尺寸、分布规律及凹坑深度对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光滑面相比,在充分润滑状态及轴承几何运动参数不变情况下,合理的凹坑个数、尺寸参数、分布形式及凹坑深度对提高径向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及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车用润滑油在线监测方法与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介电常数作为润滑油品质衰变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发了准确检测润滑油介电常数的玻璃管型车载电容传感器及脉冲调宽式振荡检测电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润滑油综合性能在线监测系统,从而实现了车用润滑油的按质换油,克服了"观察换油"或"按期换油"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粘度等级为N100,N150,N220,N320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油的研制过程,包括对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油基础油的研制,添加剂配方的筛选,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以较充分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研制油的性能经全面分析测定质量标准相当于美钢-136和MobilVacuoline328、330、337油膜轴承油规格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通过对齿轮传动中形成动压油膜的参数分析,得出齿面最小油膜厚度发生在小齿轮齿根与大齿轮齿顶开始啮合点的位置,认为应以此处的润滑状态作为齿面润滑状态的判断依据,同时给出了一些改善齿轮传动润滑状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对西江、阿曼、萨里尔、陆丰4种原油的360~540℃馏份段进行实沸点蒸馏切割试验,得到各原油的减压馏份,并每20℃收集一段馏份,然后以各馏份油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酮苯脱蜡、溶剂精制试验进一步得到精制油.通过试验分析,考察了这4种原油不同馏份段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特点,研究了不同原油性质与基础油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了西江、阿曼、萨里尔、陆丰原油生产基础油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性质与基础油性能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唐耒阳发电厂300MW机组汽轮机在运行中出现油中带水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调试,从系统运行和设备状况中找出导致油中带水的主要原因是开、停机轴封调整不当、低压轴封进汽量过大、汽轮机轴承的负压偏高等,并作出针对性处理和改进,消除了主机油系统油中带水现象,改善了透平油质,减少了因油质不良而引起的调速系统的故障,有力保障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摩擦磨损润滑学理论分析了蜗杆传动的三种基本润滑状态:液体润滑、边界润滑和干摩擦状态;说明这三种基本润滑状态中,液体润滑是一种理想的润滑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蜗杆传动实现液体润滑的几何条件、润滑条件及传动条件,并通过对油膜比厚的分析,说明提高啮合表面光洁度对实现液体润滑的作用。作为实例,本文还分析了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传动特点及其不同的润滑状态,说明选用合适的润滑油对提高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使用寿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极端工况条件下静压支承运行过程中的极易发生摩擦学失效且润滑状态极难获得,为解决此技术难题,设计一种新型油垫可倾式静压支承结构,形成静动压混合推力轴承,提出利用微间隙油膜形貌来表征静压支承润滑状态的想法。针对新型双矩形腔油垫可倾式静压支承,建立温升和功耗、热固耦合变形、流固耦合变形及油膜形状等数学模型。分析极端工况下微间隙油膜温度场和油膜压力场分布特征,求得摩擦副热力耦合变形,获取三维油膜形貌,判断静压支承润滑状态。搭建油膜厚度测量装置,获得油膜厚度状态,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所获得的油膜形貌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极端工况下该结构润滑效果大大改善,轻载高速时热变形起主导作用,油膜厚度差异较大。低速重载时力变形占主导地位,油膜较平滑。油腔外侧封油边交角处变形最大,此处油膜最薄,易发生摩擦学失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推导出了滚动轴承式行星摩擦传动润滑最小油膜厚度公式.根据公式作出了最小油膜厚度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和最小油膜厚度与球径的关系曲线,由关系曲线得出:转速越高和选用较大的轴承直径系列,均有助于油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应用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润滑油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或改善.简要地概括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对各种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特别强调指出:常规的含硫、磷和氯添加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润滑油极压抗磨剂的主流,其复配研究和作用机理分析仍是润滑油添加剂研究的热点.并认为多功能化合物、纳米添加剂和新型环保型极压抗磨添加剂将是未来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