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生境下布雷图指数法与诱蚊诱卵器法在白纹伊蚊监测中的应用,为两种监测方法的应用和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4—12月,选择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和新昌县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每月上、中、下旬分别应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诱蚊诱卵器(MOI)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分析两种监测方法相关性。  结果   BI法共入户调查10 718户,发现阳性积水容器745只,BI为6.95,其中柯桥区BI为6.98,新昌县BI为6.92。 7月为城镇居民区BI峰值(11.28),农村居民区峰值出现在5月(BI为12.67)。 共布放诱蚊诱卵器11 837个,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11 657个,阳性诱卵器189个,MOI为1.62,其中,柯桥区MOI为2.37,高于新昌县(0.75)。 城镇居民区MOI为1.80,高于农村居民区(1.44)。 相关性分析发现,绍兴市总体BI与MOI有统计学相关关系(r=0.676,P=0.046)、新昌县BI与MOI有统计学相关关系(r=0.794,P=0.011)、城镇居民区的BI与MOI有统计学相关关系(r=0.691, P=0.039)。  结论   MOI法和BI法均可用于绍兴市白纹伊蚊现场监测,但两种方法在农村居民区和城镇居民区监测中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019年冬季青岛市妇幼医院和中心医院手足口病(HFMD)住院患儿病原感染情况,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基因进化特征。  方法  收集2019年冬季青岛地区HFMD住院患儿104份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分型引物扩增阳性样本,扩增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 设计Cox A16 VP1全长引物,通过半巢式PCR扩增测序,使用DNAStar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基因分析,使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  结果   HFMD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肠道病毒总体阳性率为57.7%(60/104)。 其中Cox A16阳性率为30.8%(32/104),Cox A6阳性率为26.9%(28/104)。 对32份Cox A16阳性的样本进行VP1区全长扩增、测序并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其核苷酸同源性为87.0%~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2株Cox A16中有17株为Cox A16 B1a基因型,另外15株为Cox A16 B1b基因型。  结论  引起2019年冬季青岛地区住院HFMD的病原体之一是Cox A16,且同时流行Cox A16的B1a和B1b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7年全省疟疾疫情资料,监测疟疾疫情动态。方法 通过2007年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对各地1年来疟疾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44例,阳性率为0.14%,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宁德三地。共对42个村(点) 进行传疟媒介调查和复查,捕获按蚊3824只,均未查到嗜人按蚊。结论 从2007年疫情资料分析,福建省疟疾疫情依然保持稳定,发病率比2006年下降了44.25%,但仍不可放松警惕,还应继续有效控制传播媒介,防止因蚊媒密度过高引起疟疾暴发。  相似文献   

5.
周升  李琳  陈秋兰  秦颖  李中杰 《疾病监测》2021,36(6):528-533
  目的  了解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变化特征,为我国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 — 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 采用线性趋势性分析病例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7软件分析不同来源输入性疟疾的空间分布。  结果  2010 — 2019年自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中国籍疟疾病例共5 041例,其在每年全国输入病例中的占比持续下降(χ2=1 627.63,P<0.05)。 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家分别是缅甸(4 227例)、印度尼西亚(354例)、柬埔寨(245例)。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比例持续上升,恶性疟的比例不断下降。 全国28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的中国籍疟疾病例。 89.00%的全国病例分布于云南(3 492例,69.27%)、湖南(358例,7.08%)、四川(287例,5.69%)、广西壮族自治区(158例,3.11%)和广东(93例,1.81%)5省份。 境外输入的东盟国家外籍病例545例,以缅甸籍病例为主(513例)。 全国10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外籍疟疾病例,其中云南省报告528例,占96.88%。 10年间,每月均有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 中国籍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外籍病例以<34岁人群为主(76.33%)。  结论  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持续下降,但较多间日疟输入病例对我国存在传疟媒介分布地区导致继发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云南省等局部地区的风险很高,防止输入病例继发传播的任务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城区公园蜱类的种群分布和病原体携带情况,评估衢州市城区公园蜱传疾病的传播风险。  方法  2017 — 2019年每年3 — 11月,选择衢州市6个县(市、区)共18家城区公园,利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进行蜱种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微小巴贝西虫、无形体/埃立克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结果  共捕获蜱168只,春、夏、秋季分别采集蜱标本41、70、57只,季节间无明显差异;168只蜱均为成蜱,隶属于1科5属7种,以革蜱为主,其次为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分别占36.90%(62/168)、26.79%(45/168)、占14.29%(24/168);游离蜱39只(23.21%),寄生蜱129只(76.79%),其中宿主为鼠类的有96只(74.42%),远高于其他宿主;其中47只检测5类病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27.98%;以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最高(13.10%),无形体/埃立克体阳性率最低(1.79%)。  结论  衢州市城区公园捕获蜱类以革蜱和长角血蜱为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TSV等病原体。 市民存在被蜱叮咬及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婵  徐芳  杨章女  张云  朱函坪 《疾病监测》2021,36(9):910-9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的自然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在龙游县野外捕获鼠形动物,解剖获取肺和肝脏组织。 对鼠肺进行冷冻切片,用冷丙酮固定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提取鼠肝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伯氏螺旋体、查菲埃立克体、无形体、鼠疫耶尔森菌。  结果  2017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针毛鼠、社鼠、臭鼩鼱、黄胸鼠和褐家鼠(共6种88只)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88.64%),其次为针毛鼠(5.00%),其他种数量很少。 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黄胸鼠、针毛鼠、褐家鼠、臭鼩鼱和巢鼠中(共6种103只),黑线姬鼠也为优势鼠种(84.47%)。 病原检测结果发现,在2017、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中,汉坦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85%和4.60%,伯氏螺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查菲埃立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6.41%和5.75%,无形体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鼠疫耶尔森菌均阴性。 其余鼠种均未检出相关病原。  结论  龙游县黑线姬鼠数量多,是多种重要传染病的潜在传染源,需重点监测,扩大相关病原谱的调查和监测,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9年1 — 12月武汉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19年1 — 12月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住院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型),流感病毒A、B型(FluA、B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共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  结果  2019年武汉儿童医院共收集15 636份标本,7项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为27.26%(4 262/15 636),RSV、ADV、PIV3型、FluB型、FluA型、PIV1型、PIV2型的阳性率分别是8.58%(1 341/15 636)、8.06%(1 261/15 636)、6.47%(1 012/15 636)、1.27%(198/15 636)、1.20%(188/15 636)、1.15%(181/15 636)和0.83%(129/15 636)。 男性患儿的7项病毒总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1,P<0.001)。 7项病毒中仅RSV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2,P<0.001),其他病毒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月龄至1岁及<6月龄患儿中病毒总检出率分别为33.85%(717/2118)、31.68%(1027/3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0,P=0.097),但高于其他年龄组。 7项病毒总检出率在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其中RSV在冬、春季检出率较高,PIV3型和ADV在夏、秋季检出率较高,存在明显季节性。 其中混合感染48例,最常见混合感染病毒类型是PIV3型和RSV(50.00%,24/48)。  结论  7项病毒总检出率在武汉市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常规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病原谱的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为口岸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过境时间、体温、症状、病原检测结果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情况。  结果  共监测入境人员87 450人,病原检测阳性者20 174例,女性病原阳性率(23.69%)高于男性(22.73%)。 病原的检出存在明显季节性,检出病原以呼吸道病毒为主,其次为肠道病毒,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0.81%),以B型和甲型H3N2为主。 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病原阳性率在各症候群中最高(30.87%)。  结论  口岸输入传染病的病原种类较多,病原阳性率较高,需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为防止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升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数据,运用 SPSS 22.0软件对预警系统应用效果及信息填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江西省共发出预警信号43 697条,疑似事件率高峰为9 — 12月,预警信号阳性率高峰为9月和12月,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及突发事件预警率分别为7.41%、0.78%、40.46%,与2008 — 2014年疑似事件率(χ2=3 140.745,P<0.001)、预警信号阳性率(χ2=305.895,P<0.001)及突发事件预警率(χ2=18.58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警信号阳性率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人感染猪链球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现场调查率分别为98.34%、82.25%,与2008 — 2014年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χ2=21 680.642,P<0.001)、现场调查率(χ2=109.64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预警效能提升明显,响应及时。 但总体预警信号阳性率、突发事件预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警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马敏  马晓  徐明  陈小英  杨思嘉 《疾病监测》2021,36(9):906-909
  目的   调查浙江省宁波地区登革热疫情前后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为抗药性治理和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登革热疫情发生前(2018年)在宁波市辖10个县(市、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蚊,疫情发生后(2019年)在登革热旧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蚊。采集的幼蚊在实验室繁殖1~2代,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接触法测定幼蚊和成蚊抗药性。  结果   2018年,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敌敌畏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5.43、18.85、4.81、1.55和4.13,2019年抗性倍数分别为82.00、29.43、7.14、3.27和6.25。 将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4%高效氯氰菊酯、0.1%溴氰菊酯、3%氯菊酯、0.05%残杀威和0.5%马拉硫磷各1 h,2018年试虫24 h死亡率分别为98.33%、83.33%、88.52%、95.24%和76.67%,2019年试虫24 h死亡率分别为98.89%、92.22%、98.89%、100.00%和98.89%。  结论   宁波地区白纹伊蚊幼蚊对测试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且较登革热疫情前有了较大提高,而成蚊对测试的杀虫剂则相对敏感,抗药性未出现明显提高。 幼蚊和成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并不一致,蚊虫防控应根据不同虫态的抗药性采取相应杀虫剂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邵铃玲  张丽萍 《疾病监测》2021,36(2):142-146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儿童流感流行季节流行病学特征;基于移动流行区间法计算舟山市儿童流感流行阈值和强度阈值,为当地儿童流感防控提供预警信息。  方法  统计2016年第40周至2020年第13周舟山市哨点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量并计算每周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统计每周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以ILI%、阳性率作为流感流行活动水平监测指标。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2016 — 2019年舟山市流行季节每周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作为历史数据,建立移动流行区间法(MEM)模型,计算2019 — 2020年舟山地区儿童流感流行季节流行前及流行后阈值、强度阈值。  结果  2016年第40周至2020年第13周儿童流感样病例为21 241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7184例;每周ILI%、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随着年份季节、月份周次而改变。 MEM模型计算得2019 — 2020年流行季节流行前阈值为22.62%,流行后阈值为28.37%,中等、高等、极高3个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42.00%、81.08%、95.77%。  结论  舟山地区儿童流感流行以冬春季分布为主,甲、乙型流感混合流行;MEM模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浙江省嘉善县洪溪村以创建“无蚊蝇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蝇防制工作模式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为平原地区农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座谈等方式评价“无蚊蝇村”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情况。 采用幼虫吸管法、幼虫勺捕法、人诱停落法、笼诱法、成蝇及幼虫目测法对洪溪村蚊、蝇孳生情况和密度进行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创建前后洪溪村村民、建设完成后洪溪村村民与对照村的蚊、蝇防制知识知晓情况,并了解村民对于创建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洪溪村“无蚊蝇村”创建工作有完善的村民组织管理、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 2019年4 — 11月蚊密度(百户指数、采样勺指数、停落指数)明显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并于2019年8月达到蚊密度控制评价A级标准。 2019年4 — 11月成蝇密度(笼诱法)明显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蝇密度控制水平(成蝇密度、成蝇侵害率、阳性间蝇密度、幼虫孳生率)于2019年10月达到控制标准。 创建前后,洪溪村村民的蚊、蝇防制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3,P<0.001),且创建后的知晓率明显高于2个对照村(三发村、汾湖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4、43.215,P<0.001)。 村民对开展“无蚊蝇村”创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2.26%,达到村民满意度评价A级标准。  结论   在农村地区以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为原则,实施“无蚊蝇村”创建工作可有效降低蚊蝇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具有较高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婧  尹可欣  刘伟 《疾病监测》2021,36(11):1184-1189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沙门菌血清分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耐药情况,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和耐药现状。  方法  对2016 —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7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  结果  肠炎沙门菌菌株占比最高,为59.2%(45/76);76株沙门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5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48.7%~100.0%,其中,51株沙门菌聚集形成4个簇(带型相似度≥85%);76株沙门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为亚胺培南100.0%(76/76),中介率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80.3%(61/76),耐药率最高的为萘啶酸68.4%(52/76);总体多重耐药率为52.6%(40/76),呈现出27种多重耐药谱。  结论  2016 —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沙门菌血清型和PFGE带型一致性很高,同一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或相似度很高。 相同血清型沙门菌,PFGE带型相同或成簇的菌株间耐药谱有很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7 — 2019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20%(246/976),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4,P<0.0001);0.5~1岁年龄组最高(30.61%,101/33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0份样本获得ORF1/ORF2重叠区序列,包括7个基因型,其中GⅡ.4 Sydney[P31]为流行优势株,占59.09%(65/110),其次是GⅡ.3[P12](18.18%,20/110)和GⅡ.2[P16](17.27%,19/110),其他型别包括GⅡ.6[P7](2.72%,3/110)、GⅡ.4 Sydney[P16](0.91%,1/110)、GⅡ.1 [P16](0.91%,1/110)和GⅠ.4[P4](0.91%,1/110)。GⅡ.2[P16]自2017年第二季度出现,在2019年第三季度成为流行优势株。  结论  在新疆地区诺如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GⅡ.4 Sydney[P31]、GⅡ.3[P12]和GⅡ.2[P16]是该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刘琳琳  韩诗  余晓  李翔  叶国军  方斌 《疾病监测》2020,35(12):1105-1109
  目的  了解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政策和风险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结合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湖北省流感监测数据开展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样病例(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平均为2.90,其中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重最大(61.83%),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重最低(3.69%);3个年度哨点监测标本平均阳性率为14.06%,共分离出4991份毒株,对其中565份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随季节(时间)呈现明显的交替现象;期间共报告343起ILI暴发疫情,疫情报告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的冬春季。  结论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呈现冬春季高流行峰,夏季低流行峰,各型别交替流行,冬春季易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8.
刘东艳  王勇  张闻洋 《疾病监测》2021,36(7):672-677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0 — 2019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结果,从而为调整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旗县为单位,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监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直接接触的高危人群。 采集血液样本,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 在上述人群中开展布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情况3个部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高危人群布鲁氏菌感染、发病现状及人群布病知识知晓情况,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0 — 2019年,呼伦贝尔市共检测162 539人,其中阳性8 556例,阳性率为5.26%。 2010 — 2019年,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824,P<0.05)。 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是牧区(6.19%)、半农半牧区(6.10%)、林区(5.68%)、城市(1.95%),不同区域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39,P<0.05)。 阳性人群集中在30~59岁的青壮年,职业主要有养殖(82.36%)、其他职业(包括工人、学生、无业、其他)(15.94%)、肉食品加工生产销售运输人员(1.69%)。 2010 — 2019年,呼伦贝尔市主动监测170 327人,其中布病发病1 525例,发病率为0.90%,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89.662,P<0.05)。 2014 — 2019年,连续开展布病相关知识调查,累计调查47 187人,收集有效问卷46 614份,总知晓率为90.48%,总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21,P<0.05)。 不同区域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21,P<0.05),总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92.95%)、林区(90.48%)、牧区(89.96%)、半农半牧区(88.47%)。  结论  呼伦贝尔市人间布病防控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坚持开展人间布病监测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徐德顺  严伟  纪蕾 《疾病监测》2022,37(5):613-617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对2019—2020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10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109株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72株)。 所有分离株均携带tlh基因,仅2株菌携带trh基因。 108株菌产生72种PFGE带型,不同带型的相似系数为19.10%~100%。 分离株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最高(63.30%),其次为氨苄西林(49.54%)。  结论  加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持续监测有助于开展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为其引起的肠道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提出当前防控特点。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浙江省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  2019年报告173起学校诺如疫情,涉及170所学校,累计3172例病例,波及161711人,总罹患率为1.96%。 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53.18%)和托幼机构(27.16%),病例的年龄集中在7~12岁(47.95%)。 疫情在春季和秋冬季均有发生,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94.80%),食源性传播和水源性传播引起的疫情较少。 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121起,69.94%)。  结论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应重视病例的排泄物/呕吐物及环境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