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城区公园蜱类的种群分布和病原体携带情况,评估衢州市城区公园蜱传疾病的传播风险。  方法  2017 — 2019年每年3 — 11月,选择衢州市6个县(市、区)共18家城区公园,利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进行蜱种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微小巴贝西虫、无形体/埃立克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结果  共捕获蜱168只,春、夏、秋季分别采集蜱标本41、70、57只,季节间无明显差异;168只蜱均为成蜱,隶属于1科5属7种,以革蜱为主,其次为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分别占36.90%(62/168)、26.79%(45/168)、占14.29%(24/168);游离蜱39只(23.21%),寄生蜱129只(76.79%),其中宿主为鼠类的有96只(74.42%),远高于其他宿主;其中47只检测5类病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27.98%;以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最高(13.10%),无形体/埃立克体阳性率最低(1.79%)。  结论  衢州市城区公园捕获蜱类以革蜱和长角血蜱为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TSV等病原体。 市民存在被蜱叮咬及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澄迈县新发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海南省澄迈县进行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方法 以病原学证实的首发患儿居住村外延收集可疑病例并采集当地野生啮齿动物抗凝血,用现代Shell vial培养技术进行立克次体病原分离,对分离株进行16S rRNA、gltA、ompA、17 kD蛋白基因及groEL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以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间接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情况,为当地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2020年在云南省西部2个县(市),北部5个县(市)选点,采用笼日法和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经形态鉴定后取肝、脾脏器组织,提取DNA,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无形体属16S rRNA基因660 bp目的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作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1 142只,经鉴定分属3目8科21属39种。 PCR扩增阳性21份,总阳性率1.84%。 其中14份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6份为绵羊无形体,1份为牛无形体。 阳性小型兽类分属1目2科3属6种,均是啮齿动物。 在孟连县和元谋县的斯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元谋县的斯氏家鼠、黄胸鼠、社鼠和大绒鼠中检出绵羊无形体;在孟连县的白腹鼠中检出牛无形体。 统计学分析表明,孟连县和元谋县的小型兽类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阳性鼠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腹鼠和斯氏家鼠感染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生境和海拔的啮齿目小型兽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云南省啮齿动物携带多种可导致人群和家畜致病的无形体,宿主种类多,但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应当重点关注人群、家畜的无形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通过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对浙江省金华市野兔、野猪寄生蜱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343份蜱标本分47组进行检测,分别从1组龟形花蜱和1组镰形扇头蜱中扩增出DNA阳性条带;经测序分析,分别命名为ZJ42和ZJ43株片段。ZJ42株与R.sp JL-95株关系较近,该株在外ompA的575~580位点有6个碱基(AAATAT)的插入缺失,可能是一个新菌株或种。ZJ43株与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sia BAR-29和Rickettsia rhipicephali关系较近。结论浙江省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媒介蜱,应加强在媒介蜱,特别是镰形扇头蜱和龟形花蜱中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监测,并研究它们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钦县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 对2013-2014年期间在德钦县采集的315份犬血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315份犬血样本中共有18份扩增到目的片段,总阳性率为5.71%(18/315),其中中华田园犬的阳性率为7.14%(12/168),藏犬的阳性率为5.13%(4/78),哈巴犬的阳性率为2.99%(2/67),狼犬中未检出HGA。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10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当地无形体分为2类流行株,将其命名为Yunnan HGA1和Yunnan HGA2,分别占检出菌株的16.67%和83.33%。Yunnan HGA1与在乌拉圭、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的无形体片段(HM366583)同源性为100%,Yunnan HGA2与加拿大发现的肩突硬蜱中检测到的无形体片段(HG916766)同源性为99%。结论 云南省德钦地区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进一步开展相应媒介、宿主及人群感染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蜱类进行Q热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方法 采集蜱样本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扩增Q热com1基因,通过Blast软件比对分析测序产物,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253只蜱,其中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蜱类的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蜱携带Q热立克次体核酸平均阳性率为16.21%(41/253),亚洲璃眼蜱阳性率为22.65%(41/181),血红扇头蜱、短垫血蜱和边缘革蜱均为阴性,亚洲璃眼蜱显著高于其他蜱种。序列分析显示与Coxiella burnetii Cb175_Guyana(HG825990,圭亚那)进化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结论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亚洲璃眼蜱在16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间存在多样性,并首次在中哈边境地区亚洲璃眼蜱中检测到Q热立克次体核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大理州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斑点热。 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立克次体属groEL基因,并进行核酸序列鉴定和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血液中检出1例立克次体核酸阳性(检出率5%),其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Rickcttsia rickcttsii Iowa、Rickcttsia peacockii Rustic、Rickcttsia sibirica 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 结论 首次证实云南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患者, 医疗部门应加强对斑点热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首次分离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自福建省宁化县林区野兔身上寄生的越原血蜱(Haemaphysalis yeni)中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特异性免疫荧光检查初步确定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这是在我国南方分离出来的第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调查分析9种胞内致病菌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靶向立克次体17 kDa、恙虫病东方体47 kDa、埃立克次体dsb、无形体msp2、贝氏柯克斯体23S rRNA、鹦鹉热衣原体omp1、巴尔通体ssrA、土拉弗朗西斯菌ISFtu2、布鲁氏菌bcsp31属特异性基因保守区域合成TaqMan引物和探针,优化统一反应条件,评估特异性和可行性,实施临床血样多病原筛查。  结果  本研究优化了一种同时检测9种病原的TaqMan PCR阵列,分析显示各探针引物组与非目标物种无交叉反应,对内蒙古中西部2021年3—12月临床不明原因高热患者血样(N=335)进行的可行性验证发现,检出率10.75%(36/335)。 阳性病例以40~79岁男性为主;职业为农民、牧民等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群。 其中无形体6.87%(23/335),立克次体2.99%(10/335),布鲁氏菌0.90%(3/335)。 巢式PCR和测序揭示,检测到的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高度相关。 结论 提示内蒙古西部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特别是40~79岁男性农牧民中主要感染的胞内病原体可为无形体、立克次体、布鲁氏菌,提示当地临床医生和卫生行政部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景洪市鼠类及媒介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其携带的病原体特征。方法2018年3月在景洪市景讷和大渡岗2个乡镇7个调查点采集蜱标本,在勐罕、勐养、嘎洒、景讷4个乡镇4个调查点采集鼠的肾脏、膀胱标本,提取样本DNA;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伯氏疏螺旋体recA基因检测;对recA基因阳性样本用巢式PCR扩增5S ~ 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共采集牛、羊寄生蜱724只,经鉴定均为微小牛蜱;35只鼠均为黄胸鼠;524只蜱及35份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对200份蜱recA基因检测发现阳性3份;35份鼠标本均为阴性。 对3份阳性标本的5S ~ 23S rRN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其为伽氏疏螺旋体。结论云南省景洪市蜱中存在伽氏疏螺旋体感染,微小牛蜱很可能是其传播媒介,应加强对当地人群、宿主及媒介的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Rickettsiae are gram-negative, obligately intracellular bacteria responsible for arthropod-borne spotted fevers and typhus.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delineated a cluster of naturally rifampin-resistant spotted fever group species. We sequenced the 4, 122- to 4,125-bp RNA polymerase beta-subunit-encoding gene (rpoB) from typhus and spotted fever group representatives and obtained partial sequences for all naturally rifampin-resistant species.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resulting in a phenylalanine-to-leucine change at position 973 of the Rickettsia conorii rpoB sequence and present in all the rifampin-resistant species was absent in all the rifampin-susceptible species. rpoB-base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rickettsial species yielded topologies which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phylogenies.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舟山市蜱类季节消长规律、种群分布情况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2018 — 2020年在舟山市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区(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发生地周围采用布旗法收集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寄生蜱,运用荧光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采用Excel 2017软件汇总数据,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8 — 2020年共捕获游离蜱612只,以长角血蜱为主(83.82%),镰形扇头蜱次之(14.05%)。 共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20例,发病基本集中在岱山县。 在确诊病例发生地周围共捕获51只游离蜱,86只寄生蜱,均为长角血蜱,经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均为阴性。  结论  舟山市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农村外环境是蜱的主要生活环境,每年5 — 9月是蜱的活动高峰时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发生与蜱的活动高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梦玥  郭卫东  郎胜利 《疾病监测》2022,37(8):1037-104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探索肺结核高发区域,为制定相关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内蒙古105个旗(县、区)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结合中国矢量化省界电子地图,进行趋势、空间自相关以及时空扫描分析,探索其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7—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42.35/10万(42 368/10 004.97万);三维趋势分析图结果显示,2017—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年均登记率由北向南先缓慢上升后下降,东西方向呈中间低两边高的“U”形分布;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7、2019和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登记率整体存在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分别为0.256、0.314和0.339(P<0.05),2017—2020年“H–H”聚集区位于呼伦贝尔市(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共发现7个聚集区域覆盖36个旗(县、区),其中一类聚集区域以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中心覆盖东部14个旗(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结论 2017、2019和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登记整体存在时空聚集性且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  相似文献   

15.
郎胜利  徐丽娟  王翠秀 《疾病监测》2021,36(10):1035-1038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2011 — 2020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内蒙古地区2011 — 2020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初、复治比例,诊断分类等进行构成分析。  结果  2011 — 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47.4/10万(118 599/250 122 000),各盟市年均登记率在17.5/10万~110.9/10万,由2011年的67.5/10万下降到2020年的35.4/10万;肺结核患者中,男性79 090例,女性39 509例,男女性别比为2∶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组,占39.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 61.6%;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占42.5%;患者初治占91.8%,复治占8.2%。  结论  2011 — 2020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登记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登记率差异较大,应重点防控疫情较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1000人增长至6.59人年/1000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 死亡人数、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郎胜利  徐丽娟  张继薇  王翠秀 《疾病监测》2021,36(10):1048-1051
  目的  分析2015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筛查、患者纳入治疗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其流行现状、特点,探索适合当地的耐药肺结核防治相关政策。  方法  收集2015 — 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患者病案及利福平耐药筛查、患者纳入治疗等资料,数据均来源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5 — 2020年内蒙古肺结核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为60.7%,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为72.2%,新病原学阳性患者及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均逐年升高(趋势χ2=36625,P<0.0001;趋势χ2=6 465,P<0.0001);不同登记分类肺结核患者耐药检出率为9.7%,其中新病原学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0%,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2.3%,明显高于新患者检出率(趋势χ2=13 293,P<0.0001),检出率以复治失败患者最高(50.0%);新病原学阳性耐药患者纳入治疗率为66.1%,高危人群耐药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0.9%,且逐年提高(趋势χ2=928,P<0.0001,趋势χ2=1 095,P<0.0001)。  结论  内蒙古地区肺结核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纳入治疗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