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研究小型版纳猪供体肝脏经过缺血预处理产生的保护效应.方法 建立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实验模型,将20只实验用小型版纳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的表达量,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喂饲乙醇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表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胃饲乙醇)、实验对照组(胃饲生理盐水)、正常组各60只,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各时间段HSP70、ALT高于正常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ALT波动变化、HSP70呈不断上升,实验组指标优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胃饲乙醇预处理应用于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可有效抑制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组织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Kef-1)蛋白表达及术后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Lewis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50%移植组(PLT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移植后0.5、2、6和24 h取材,通过Western免疫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检测移植后各时间点Ref-1蛋白表达变化,同时结合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Ref-1表达变化的意义.结果 IPC可使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肝实质细胞中Ref-1蛋白表达增高.与PLT组相比,IPC组早期Re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分析显示PLT组术后24h可见到门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IPC组则损伤较轻.术后6和24 h血清ALT值分别为PLT组(1186.65±142.31)u/L;(1498.91±126.79)u/L;IPC组(799.61±125.97)u/L;(659.27±135.68)u/L.与PLT组相比,IPC组术后6和24h血清ALT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IPC可减轻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肝脏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Ref-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50%减体积肝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IPC组,检测术后2、6、24 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检测术后24 h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术后6、24 h ALT水平显著下降(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Control组肝细胞明显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IPC组损伤减轻;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MDA水平显著下降而SOD含量则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中TNF-α和MPO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IPC明显减轻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再灌注损伤,其机制部分与增强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大鼠肝移植供肝缺血预处理中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模型.随机分成3组:未行肝移植对照组(C组)、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组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ischemic precondition,IP)组.术后在分析各组供肝组织HSP70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供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LT组HSP70表达量轻度增高,而IP组显著升高(P<0.05).LT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肝组织SOD、ATP含量呈相反变化(P<0.05);与LT组相比,IP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SOD、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到LT组供肝细胞形态学出现明显损伤性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原位移植肝高表达HSP70,后者可能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供肝损伤的一个重要保护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IR)注损伤后肝CyclinD1和CyclinE表达的影响,来了解移植肝再生能力和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IP)。对照组(OLT)和假手术组(SO)三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肝功能;通过免疫组化S-P法来测定移植肝CyclinD1和Cyclin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CyclinD1和CyclinE的百分含量较低,提示移植肝细胞再生不良;实验组经缺血预处理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稍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CyclinD1和CyclinE的百分含量很高,提示移植肝细胞再生活跃。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启动内源性保护移植肝的相应机制,可促进肝CyclinD1和CyclinE的合成,激发肝细胞的增殖和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兔肝脏经适宜条件的微波预处理后能否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生成,并对随后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家免肝缺血模型,利用微波为预处理因素,检测HSP70的表达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微波预处理诱导了家兔肝HSP70的表达,预处理组肝功能损害减轻。结论 微波预处理可诱导家兔肝HSP70表达,减轻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肝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低氧预处理对缺血脑组织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缺血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体重在200~230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脑缺血组(n=10),低氧预处理组(n=10)。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按Bederson 6级5分制方法进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和HSP 70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0.00±0.00)分,脑缺血组为(2.40±0.97)分,低氧预处理组为(1.40±0.84)分,低氧预处理组与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预处理组的病变侧海马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而HSP 7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组,两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氧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后的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HSP 70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刘明忠  李生伟 《重庆医学》2004,33(6):935-93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新型免役抑制剂的应用和UW保存液的问世,临床肝移植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依然是困扰着肝脏移植的研究难点,它是引发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imary graft nonfunction)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组与I/R组以及各预处理级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中酶的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少,肝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中NO含量升高。组织中PMNs浸润量降低,HSP70及i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HSP70表达的正性调控过程。一次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是理想的肝脏缺血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未行肝移植术),肝移植组(B组)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肝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及供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而C组升高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次数增加而递减,B组供肝组织中ATP和SOD含量显著低于A组,而C组降低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 次数增加而接近A组含量,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结论:适当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对供肝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巧及术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术要点及术中监护管理经验.方法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行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0次原位肝移植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25.8) min,平均无肝期(28.4±3.2) 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虽发生急剧改变,但在严密监护处理条件下可逐渐恢复正常;动物1周存活率90%,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精细而熟练的外科技术及严密的术中监护处理是确保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时间多次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120 min,无肝期14 min。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n=6),不做肝脏移植手术;肝移植组(B组,n=12),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后,采用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1、C2、C3组,每组12只):将供肝进行缺血预处理后切除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行原位肝移植,根据阻断第一肝门5 min,开放再灌注5 min为1个循环,处理1~3个循环分别命名为C1、C2和C3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每分钟胆汁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每分钟胆汁量明显低于A组(P<0.01);C组ALT、AST、LDH活性虽明显高于A组(P<0.01),但比B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IP次数增加,C1、C2、C3组ALT、AST、LDH活性递减,而每分钟胆汁量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Bcl-2表达增加,凋亡指数降低(P<0.01或P<0.05)。结论:IP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短时间多次I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损伤分子学机制。方法 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全肝供肝原位肝移植对照组(A 组)、右半肝供肝部分肝移植组(B组)和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C组)不同移植量活体部分肝移植模型,动 态检测血清ET- 1和NO水平。结果 A、B组动物7d生存率为100%,C组仅20%。移植肝复流后各组血清ET -1水平显 著上升,1h即达高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除存活1例在第7天外,各时相点均显著 高于A、B组;C组动物在复流后1h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达到最高峰值,C组水平显著高于A组,随后迅速下降。比较 血清中ET- 1和NO比值变化趋势,可见C组除1例存活动物在第7天水平外,术后各时相点与A组存在显著差异,而B组 各时相点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清ET- 1、NO水平失衡是导致小体积 移植肝微循环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A brief ischemic event (i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C) can result in a subsequent resistance to severe ischemic tissue injury, i.e., ischemic tolerance (IT).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described in several organs (espe- cially in brain and heart). Several studies on brain toler- ance have identif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to preceding permanent focal stroke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neurological defici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underpinning o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和原位肝移植 LPS预处理组(LPS组).Sham组只开腹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LPS组按两袖套法进行肝移植.Sham组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0、60、180 min,OLT组和LPS组于门静脉血流恢复后0、60、180 min分别测定各时相点血清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NF-κB活性,并取肝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再灌注后0、60、180 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60、180 min,OLT组的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1),且OLT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OLT组肝组织损害较LPS组重.结论 肝移植再灌注期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NF-κB活性增强,产生炎性介质对移植肝造成损害;LPS预处理可降低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NF-κB活性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于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Lewis大鼠建立50%体积肝移植,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IPC组大鼠在体内切肝前接受10 min肝血流阻断及随后15 min的血液复流.分别在术后2、6、24、48 h提取肝组织.观察术后两组生存率,提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核细胞抗原(PCNA).Western blot测定肝脏中cyclin D1、CDK4、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结果:术后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ALT水平,IPC组在2、6 h低于C组.TNF-α术后6 h IPC组明显高于C组.IPC组的IL-6水平在术后2、6、24、48 h均高于C组.PCNA显示术后IP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组.cyclin D1蛋白在术后C组表达弱于IPC组.Cdk4蛋白在术后IPC组表达强于C组.STAT3蛋白术后两组表达相似.P-STAT3蛋白术后C组蛋白表达弱于IPC处理组.结论:经过缺血预处理的50%部分体积大鼠肝移植,IL-6、TNF-α诱导的肝再生信号通路增强,提示肝再生能力也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备三袖套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将其分为OLT对照组和IP组,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中ALT、AST和LDH,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移植肝细胞中腺苷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IP后血中ALT、AST和LDH均较OLT组明显降低;肝细胞浊肿、变性,肝窦变窄,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附壁,局部小叶结构的破坏变变化也较OLT组为轻;移植肝组织中ATP、ADP和能荷(EC)较OLT组明显升高。结论 IP可以维持肝组织中较高浓度的ATP,这可能是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肝细胞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