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广鹏 《畜禽业》2010,(7):53-5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一种脊椎动物病毒。可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将PCV划分成了无致病性(或PK-15源性)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圆环病毒(Porcinecircoiru,PCV)并不算是新发现的病毒,早在1974年,TischerI等在PK-15细胞系ATCC-CCL31的传代过程中,出现类似细小病毒和乳多空病毒的颗粒,这种颗粒状物质不引起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因此,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1982年,TischerI等用电镜观察核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 ecircovirus,PCV)是1974年由德国学者Tischer从猪传代肾细胞系PK-15中作为一种污染物首次分离出来的类似细小病毒的颗粒,它是一种小的、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由单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病毒粒子直径为17n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该病毒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2,(3):57
<正>为探讨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仔猪的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内钙信号变化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选取19头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5周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4头)和试验组(15头),试验组仔猪通过滴鼻接  相似文献   

5.
科海撷英     
《畜禽业》2007,(4):42-43
<正>●PRRSV+PCV2共感染对仔猪外周血天然免疫细胞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施开创等,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的6周龄仔猪,于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7和10d,采用血常规法、SWC3a单色流式细胞术以及CD3/CD8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感染猪外周血中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圆环病毒属DNA单股病毒,分PCV1型和PCV2型。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临床表现为:仔猪先天性颤抖,颤抖由轻微到严重不等,一窝猪中感染的数目也变化较  相似文献   

7.
PCV2可严重导致猪群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和并发其它传染病的发生;也可加重其它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PCV感染可能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猪圆环病毒属于单股DNA圆环病毒科,该科的共同特征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为负链,是单股环状DN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其中PCV1基因组大小为1759bp,包含7个阅读框;PCV2基因组大小为1767~1768bp,包含11个阅读框;目前诊断PCV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血清学方法,另一类为病原学方法,本病尚无疫苗可用,目前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本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3,(5):89
<正>PCV2病毒被认为是PMWS的病原因子。除PMWS之外,来自现场及实验室的研究有力的证明,PCV2感染与猪的繁殖障碍及早期(断奶)和晚期呼吸道综合症有关;猪皮炎及肾病综合症、肠炎等也与猪圆环病毒感染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并且,已经证明PCV2还大量存在于增生性和环死性肺炎患猪体中。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自1997年Clark等首次分离到PCV2以来,该病已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疫病。PCV2分离自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属  相似文献   

10.
<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us2,PCV2)是最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病毒。自90年代以来,PCV2及与其有关的疾病已经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  相似文献   

11.
PCV2d已成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优势流行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20,(10)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PCV2的感染可使猪场种猪的繁殖效率下降、仔猪的生长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给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手段,然而PCV2变异较快,主要临床流行毒株已从PCV2b逐渐演变为PCV2d,现有商业化疫苗免疫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就近年来我国PCV2流行毒株的转变,以及商业化PCV2疫苗的毒株亚型进行分析,旨在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控及疫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能特异性扩增PCV2ORF2基因的引物,通过对PCR方法的优化,建立了快速的PCR检测方法用于病料中PCV2感染的检测。用本方法对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进行了扩增,均未有条带出现,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的最低DNA模板浓度为1.0×10-5ng/μL;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中诊断出与猪圆环病毒II型相关的肺炎。很多实验室诊断的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病例通常是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在美国,200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占病例的42%,PCV2占22%,猪流感病毒(SIV)占19%,猪肺炎支原体占22%;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与此相似。本文介绍3个临床病例分别是PRRSV和PCV2共感染、PCV2和SIV共感染以及PCV2和猪肺炎支原体共感染。这就是今年国内的主要猪病形势,经常导致严重的临床疾病,唯一的组织学损伤是淋巴组织消退和气道纤维化,在这些损伤中大量的PCV2抗原表明PCV2在PRDC中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去年夏季,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部分区域发生了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性出血为主的猪疫情。根据所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相关动物实验,初步认为造成本次猪疫情发生的主要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以及猪2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2)感染,即3P综合征(3P Syndrome,以下称3P综合征)。这就是例证。PCV2感染相关的疾病经常与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共发生。PCV2感染经常在PRDC暴发中出现,可能导致这些病例中损伤的严重性和持续性的原因。PCV2感染相关的损伤能够在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现,并不局限于消瘦症状。  相似文献   

14.
方勇 《畜禽业》2024,(2):79-81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ve circovirus type, PCV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可对猪群造成严重影响。介绍了PCV3病毒及其危害,并阐述了规模化猪场中PCV3病毒检疫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RT-PCR和测序技术等,提出了有效防控该病毒的建议,以帮助规模化猪场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PCV3病毒,减轻其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两对覆盖PCV2基因组全长的引物,对PCV2分离株S2、P11、L进行全基因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PCV2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与其它地域的24株PCV2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3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9.3%。序列分析表明欧洲分离株和美洲分离株分别构成PCV2的两个大的分支:欧洲系和美洲系。S2、P11属于欧洲系,L属于美洲系。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两对覆盖PCV2基因组奎长的引物,对PCV2分离株S2、P11、L进行全基因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PCV2毒株序列进行同泺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与其它地城的24株PCV2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3个分离株之问的奎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9.3%。序列分析表明欧洲分离株和美洲分离株分别构成PCV2的两个夫的分支:欧洲系和美洲系。S2、P11属于欧洲系,L属于美洲系。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缩写: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和PCV2。其中PCV2为致病性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也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颤抖、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增生性坏死  相似文献   

18.
在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用PCR方法对采自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温州市11家养猪场的70份疑似有发病猪的组织病料,进行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8家猪场的45份病料为PCV2阳性,猪场阳性率为72.73%,样品阳性率为64.29%。表明PMWS在温州市发病比较严重,并且患有PMWS的病猪群广泛存在着PCV2感染。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7)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破坏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最终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共有6种不同的PCV2疫苗获得了新兽药注册证书。文章就目前国内外PCVD的流行状况、我国当前PCV2疫苗特点及PCVD的科学免疫等方面作一简述,以期为PCVD的疫苗选择和科学防控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离培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巢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 SCs),建立并优化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分离培养体系。无菌条件下,取发育至第Ⅲ期的尼罗罗非鱼精巢,PBS清洗后,剪碎精巢组织,0.25%胰蛋白酶消化,用含10%犊牛血清(Newborn bovine serum, NBS)的L-15培养液终止消化,过滤、离心,获得细胞。差速贴壁法获得SCs后,在26℃、无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采用含10% NBS的L-15、M199、F12培养液,含5%、10%、15% NBS的L-15培养液,含1%罗非鱼血清的L-15+10% NBS培养液培养尼罗罗非鱼SCs。各组每2 d取细胞计数,绘制SCs生长曲线;甲基绿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s的形态。尼罗罗非鱼SCs培养1~2 d,细胞贴壁;培养3~5 d,细胞完全贴壁并迅速增殖。单个SCs呈不规则多边形,其核位于胞质中央,呈卵圆形,胞质中可见吞噬颗粒和空泡,空泡聚集于支持细胞胞质的两极或散布于核的四周。SCs在L-15培养液中贴壁生长,在F12、M199培养基中较难贴壁。与F12、M199培养液相比,L-15培养液更有助于尼罗罗非鱼SCs生长增殖(P<0.01)。与添加5%和15% NBS相比,在L-15培养基中添加10% NBS更有助于尼罗罗非鱼SCs生长增殖(P<0.05)。与未添加尼罗罗非鱼血清相比,在10% NBS+L-15培养中添加1%尼罗罗非鱼血清,能显著促进SCs生长增殖(P<0.05)。研究表明,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获得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10% NBS+1%罗非鱼血清+L-15培养液培养,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