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素为对照物,利用三波长比色法,建立了一套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检测工艺体系,能有效扣除杂质干扰,精密度试验RSD为0.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3%,RSD为1.31%。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对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概况,内容主要包括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处理不仅能诱导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的显著变化,而且能诱导同株未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发生类似的变化,说明蚜虫取食诱导大豆叶片植株合成3种异黄酮苷元组分及总异黄酮的反应是一种系统诱导抗性;接蚜数量不同的大豆植株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的受害程度内,大豆叶片内异黄酮含量基本一致。蚜虫取食对大豆叶片异黄酮的诱导反应与光照无关,只与植株是否被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状态、风味、熔点、溶解性、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稳定性、水解、酯化等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苷、黄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异黄酮总含量分别受4、4、2、3、2和2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检测到44个与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大豆苷、染料木素、黄豆苷元、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相关的QTL分别有10、9、4、7、8和6个。连续2年分别检测到与大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关联,分别位于标记区间satt430~satt359、satt038~satt570、satt197~sat_128和satt249~satt285的稳定表达QTL,可尝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已被发现拥有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微血管增生的效能,甚至有提升智力的功能。异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实是大豆具有各种保健功能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大豆甙元对免疫白细胞中的骨髓细胞所引起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晓芳  王步军 《作物学报》2015,41(1):168-173
用制备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0AP)制备了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溶液,对其进行了1个月的短期稳定性和6个月的长期稳定性研究,特性量值为溶液的浓度值和纯度值。对在4个不同温度(–20℃、4℃、25℃、60℃)下保存一个月后的测定值与初始值进行了方差分析,短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除染料木苷外,其余5种色谱纯大豆异黄酮溶液的浓度在4℃、25℃条件下保存无显著变化,6种大豆异黄酮溶液的纯度在–20℃、4℃、25℃条件下保存无显著变化,因此认为4℃、25℃是大豆异黄酮溶液短期储存的最适温度。在4℃条件下,对经过0、1、2、3、4、6、8、12、16和24周的大豆异黄酮测定值与初始值进行t检验,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6个月的保存期内6种色谱纯大豆异黄酮溶液的纯度无显著性变化,但浓度均显著增加,分析认为分装容器的密封性是导致浓度增加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异黄酮单体溶液标准溶液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新品种中豆27(原名中作91K1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品种中豆19号作母本,美国引进材料威廉姆斯(Williams)的近等基因系P.I.L81-4590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杂种后代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200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抗癌物质(异黄酮)含量高、高产、优质(蛋白质、脂肪双高)、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豆27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的6个大豆品种为亲本,通过双列杂交配置杂交组合,测定了两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1和F2种子的异黄酮含量。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 其次为胚(子叶)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影响较小。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异黄酮含量的机误方差较大,说明异黄酮含量更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 选用豫豆29或郑90007亲本有利于增加杂种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提高品质改良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极显著,表明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会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主效应基因。  相似文献   

11.
将12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4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分别对试验组灌胃大豆异黄酮片30、100、200mg/kg(bw)3个剂量。在试验14、28、42d采血和剖杀,探讨不同剂量水平大豆异黄酮对肉仔公鸡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可促进法氏囊和脾脏的发育,并且随剂量变化更为明显,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随剂量的变化也较明显;T淋巴细胞的EtRFC%形成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大豆异黄酮可以增加肉仔公鸡的T淋巴细胞数目,使细胞免疫功能加强 (P<0.05), 但是高剂量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R2R3-MYB转录因子GmMYB184调节大豆异黄酮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黄酮是一类主要含在豆科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 在植物防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受多基因和复杂代谢网络控制, 调控代谢途径上的结构基因不能显著改变大豆异黄酮含量, 与异黄酮代谢途径相关的转录因子的鉴定和应用可能会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克隆了一个与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的R2R3类型MYB转录因子GmMYB184, 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验证。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GmMYB184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转录因子基因与IFS2 (异黄酮合酶2编码基因)的表达模式相同。同时, GmMYB184IFS2的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的积累模式相似。谷胱甘肽诱导表达分析表明该转录因子基因与IFS2共同被诱导, 说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同一或相似的生物过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其对异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影响, 发现GmMYB184能够促进IFS2CHS8启动子表达活性分别提高5倍和7倍。最后, 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 找到该转录因子在异黄酮合成调控中的直接作用证据。沉默GmMYB184导致大豆毛状根异黄酮含量的显著下降。但是, 过表达GmMYB184不足以显著提高毛状根中异黄酮的含量。总之, 本研究为大豆异黄酮合成分子机制探索及大豆异黄酮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型乳制品发酵酸驴乳的生理功能,酸驴乳的营养价值,及其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的保健作用,分析了酸驴乳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新品种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尤其是驴乳制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及其生理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介绍了乳酸菌的种类、生理特性,以及乳酸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测量,对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 kg hm-2)处理最优;在R7时期,高氮(纯氮180、225 kg hm-2)处理能够延缓大豆根系衰老,根干重、伤流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根冠比与施氮量在V3~R5时期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生育末期呈直线递增关系。伤流量冠比(y)与三节期后天数(x)呈极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y=ae-bx。伤流液氮素内含物中NO3-高于NH4+,并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套作大豆整个生育时期中根系活力呈单峰曲线,低氮处理的套作大豆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高氮处理促使根系活力的峰值推迟至R3出现,并在生育末期(R7)保持高水平(>116.00 μg g-1 FW h-1)。  相似文献   

18.
施氮对大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英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43-246
研究目的:不同的施氮量和不同时期下,分析施氮水平对大豆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今后研究大豆的各项生理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等仪器,测定V3、V4、V5、R1、R2、R3、R4、R5、R6、R7和R8时期大豆叶片光谱、叶绿素、叶面积和氮含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大豆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对大豆叶面积、氮素和叶干重的影响趋势一致,即N2>N1>N3>N0,其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SPAD值的分析结果表现为N3>N2>N1>N0;结论:在不同生育期内各生理指标的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系统地阐述了其生理功能和组成,并根据其溶解性和来源不同进行了分类,进一步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量和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