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民族药碎米果为材料,对其紫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碎米果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无水乙醇,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h.碎米果色素在自然光照下稳定;在强酸性(pH≤3)时呈现鲜艳的紫红色,在微酸近中性时变浑浊.高锰酸钾、苯甲酸钠对碎米果色素具有增色作用;亚硫酸钠、Vc、柠檬酸、EDTA对其具有减色作用.金属离子Ca2+,Mn2+,Zn2+,K+,Na+,Fe2+,Mg2+,Cu2+,Sn2+,Co2+,Al3+,Pb2+等对碎米果色素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其中,Fe2+的护色作用最显著;Fe3+影响色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民族药白簕的成熟果实为材料,对其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簕果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乙醇水溶液(v/v)、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lh.白簕果色素在自然光照下稳定,在酸性(pH≤5)环境中呈现鲜艳的深红色,在中性及弱碱性环境中变为褐绿色.高锰酸钾、Vc、柠檬酸、亚硫酸钠、苯甲酸钠、EDTA等对白簕果色素具有增色作用,但随着亚硫酸钠、EDTA浓度的升高其增色作用减弱.Ca2+、Mn2+、Zn2+、K+、Na+、Fe2+、Mg2+、Cu2+、Co2+、Al3+、Pb2+等金属离子对白簕果色素具有减色作用,Sn2+、Fe3+影响色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三华李果渣食用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华李果渣为原料,对果渣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渣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 0.8 %HCl的 55 %乙醇溶液、提取温度 40 ℃、浸提时间 70 min、料液比 1:7(m:v).三华李果渣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 520 nm,耐热性好,耐光性较差,在酸性条件下,在还原剂和蔗糖、柠檬酸中稳定性较好;在氧化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中稳定性较差;该色素对大部分金属离子稳定性较高,其中Fe3+、A13+对色素有增色效果,Cu2+使色素溶液变色,K+、Ca2+、Na+、Mg2+和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洋葱醇溶性色素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75%的乙醇浸提洋葱,研究了pH、温度、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对洋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洋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稳定;洋葱色素可以耐受较高温度;洋葱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均不稳定;洋葱色素对氧化剂有较好的耐受力,还原剂中Na2SO3、抗坏血酸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FeSO4·7H2O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洋葱色素对金属离子K+、Ca2+、Mg2+、Al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Cu2+、Zn2+、Fe2+、Fe3+对该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洋葱色素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洋葱醇溶性色素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75%的乙醇浸提洋葱,研究了pH、温度、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对洋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洋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稳定;洋葱色素可以耐受较高温度;洋葱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均不稳定;洋葱色素对氧化剂有较好的耐受力,还原剂中Na2SO3、抗坏血酸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FeSO4·7H2O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洋葱色素对金属离子K+、Ca2+、Mg2+、Al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Cu2+、Zn2+、Fe2+、Fe3+对该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洋葱色素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叶子花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子花苞叶为原料提取红色素,经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光、温度、pH值、氧化还原介质、6种金属离子和4种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子花红色素为水溶性花青素的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41nm。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乙醇为提取剂,配料比为1:15,25℃下保温浸提3次,每次1h。该色素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对光的耐受性较差;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耐还原性强,但耐氧化性较差。6种金属离子中,Cu2+、Zn2+、Fe3+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Mn2+、Mg2+、Al3+对色素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作用。葡萄糖、NaCl、VC、苯甲酸钠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对菝葜根茎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色素的稳定性进行探究性试验。把单因素试验结果作为试验基础,以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通过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验证试验对菝葜根茎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最佳优化,同时探究其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菝葜根茎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液浓度50%乙醇,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为1∶10(g/mL)。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对菝葜根茎色素的吸光值有上升趋势;金属离子检测时Fe3+对色素有显著影响,其他金属离子对菝葜根茎色素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残次红枣皮色素在不同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等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枣皮色素在80℃以下较稳定,对光相对稳定,在pH小于6的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稳定性较差;乳糖、蔗糖、麦芽糖、双氧水、抗坏血酸、苯甲酸钠对红枣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金属离子Na+、Mg2+、K+、Zn2+、Ca2+、Al3+对该色素稳定性较好,Fe2+、Cu2+、山梨酸钾、葡萄糖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树果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构树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红色素,并研究该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构树果红色素在43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水溶性极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色素在中性及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自然散射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除Fe2+、Fe3+、Sn2+外,对大多数金属离子稳定,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和柠檬酸相对稳定,山梨酸对色素有护色作用,抗坏血酸对色素具有减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西红花色素,并考察了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碳水化合物、pH值、光照及温度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红花色素溶液在强光、碱性环境和高温下不稳定,在酸性、中性环境、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大部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溶液中表现稳定,但溶液中的Fe3+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淀粉溶液对西红花色素具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檵木叶片为材料,对其花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99.5%的甲醇、料液比1:5(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h。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强酸性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有增色作用,VC具减色作用。金属离子A13+、Ca2+、Co2+等具增色作用,Cu2+、Mg2+、Zn2+、Mn2+、K+、Sn2+等有减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红花龙胆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素进行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红花龙胆花色素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1nm;以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提取花色素的效果较好;该花色素对紫外线、高温、VC,以及H2O2和 Na2SO3的耐受性较差,但葡萄糖、蔗糖和柠檬酸对色素溶液几乎无影响;Na+、Ca2+、A13+等金属盐离子对花色素的影响很小,但Fe2+对花色素具有显著增色作用;花色素在pH值小于等于3时保持红色色泽,但中性和碱性环境下其红色色泽被完全破坏。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该花色素为含有酚羟基的花青素。  相似文献   

13.
杨雪飞  潘利华  罗建平 《食品科学》2010,31(20):251-255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优化蓝莓色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并分析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蓝莓色素超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g/mL)1:13、超声温度55℃、pH4.5、超声功率450W、超声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蓝莓色素提取率为274.36U/g。蓝莓色素耐热,在K+、Na+、Mg2+ 等金属离子以及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条件下稳定性较高,而在Zn2+、Fe2+、Fe3+、Ca2+ 及碱性环境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王振宇  任健  张宁  郝秀梅 《食品科学》2010,31(17):92-97
研究紫叶稠李小果、紫叶稠李大果和稠李果色素的光谱特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叶稠李小果、紫叶稠李大果和稠李果色素对光、热有较好的耐受性,对pH 值、氧化剂、还原剂较为敏感。相对而言,紫叶稠李小果色素的耐光、耐热和耐氧化还原能力强于紫叶稠李大果和稠李果色素;而稠李果色素耐氧化还原能力强于紫叶稠李大果色素,但耐光能力不如紫叶稠李大果色素。除Fe2+、Fe3+、Cu2+ 外,其余金属离子对3 种色素均无不良影响。食品添加剂中柠檬酸对3 种色素有增色作用,抗坏血酸和苯甲酸钠有减色作用,蔗糖和葡萄糖对3 种色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猪苓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色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以及氧化剂、pH值与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1:60时,以1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95℃、时间90min是猪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干燥的猪苓色素为深褐色粉末,能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热稳定性好,光照会加速其分解,对H2O2不稳定,溶液pH值5~10范围时色素表现稳定;Na+、K+、Ca2+、Mg2+、Zn2+等离子不影响色素的稳定性,而Mn2+、Fe2+、Fe3+及Cu2+则有影响,其中Fe3+和Cu2+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龙陵紫皮石斛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 种类型的龙陵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茎为试材,用溶剂法提取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3 种类型龙陵紫皮石斛色素溶液在可见光533.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其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紫鞘型、紫条型和血草型紫皮石斛花色苷含量分别为39.65、35.05、15.85 mg/L。温度的改变对紫皮石斛花色苷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颜色逐渐加深;在阳光照射下,花色苷极不稳定,Mg2+和Al3+对花色苷有很好的增色、稳定作用;Cu2+、Zn2+和Fe3+使花色苷明显褪色,并伴有沉淀;随着H2O2 和VC、Na2SO3浓度的增大,颜色逐渐消退;食盐对紫皮石斛花色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蔗糖和柠檬酸使花色苷明显褪色。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野酸梅皮色素的条件与方法,并对树脂法所得色素的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101树脂对野酸梅皮色素的吸附效果最佳,以体积分数80%乙醇溶液作洗脱剂洗脱效果较好;野酸梅果皮色素在酸性条件下(pH≤4)较为稳定,耐光、热性较差;金属离子Al3+、Fe3+、Mg2+、Cu2+、Na+对野酸梅果皮色素有不同程度的降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涛  姚志刚  许杰  吴兴杰 《食品科学》2009,30(10):97-100
本研究以盐地碱蓬为原料,对碱蓬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以及光、热、pH值、氧化还原剂、糖、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蓬红色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纯有机溶剂,最大吸收峰为538nm,初步确定碱蓬红色素为甜菜红素;较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剂,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25(g/ml); 碱蓬红色素的耐光、耐热、耐氧化性较差,对还原剂有一定耐受性,适用pH 值范围为4~7;糖以及金属离子Fe3+、Fe2+、Mg2+、Ca2+ 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而Zn2+、Na+、K+、Al3+ 对色素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向珊珊  张楠  潘晴  李雨浩  吴傲  孙爱东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1):191-195,201
为探究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的最优工艺条件,本文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以及料液比对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同时根据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大小,研究了光照、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60 W,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65℃,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2.212 mg/g。稳定性实验表明:木鳖果假种皮中β-胡萝卜素在光照、高温(100℃)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酸性条件对β-胡萝卜素有增色作用,而碱性及中性条件对其有减色作用,保留率降低;Na+、K+、Fe2+、Fe3+、Cu2+、Zn2+对β-胡萝卜素有不同的作用,其中,Fe3+对其有较强的增色作用,而Fe2+、Cu2+、Zn2+对其有减色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高效利用木鳖果假种皮中的β-胡萝卜素以及假种皮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金盏菊花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浸提法对金盏菊花中的色素进行提取,通过对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同时考察光照、热和食品添加剂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金盏菊花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剂90%乙醇、料液比1:8(g/mL)、在70℃水浴中浸提40min;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对光和热稳定性好;pH值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pH5)下该色素较稳定;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蔗糖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金属离子Na+、Mg2+、Ca2+、Cu2+对金盏菊花色素无不良影响,而Fe3+则对色素有明显影响。结论:获得金盏菊花中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色素对光、热、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良好,为其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