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对可信计算平台的应用和实施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可信计算平台应用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把信任链延伸到网络上,并构建网络信任管理系统.基于网络信任管理系统结合信息保密网的应用给出可信计算平台的应用方案.在研究整体信任解决方案后,使用信任延伸模型计算信任值.此方案在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款全新的32位安全芯片SSX0903,这是国内首款支持国家可信计算标准TCM规范的32位安全芯片。据悉,SSX0903安全芯片是一个基于32位RISC处理器的安全处理平台,内置密码算法硬件处理引擎,是可信计算平台的核心模块。  相似文献   

3.
联想集团推出国内第一款在国家密码管理局立项、并由其自主研发成功的安全芯片“恒智”。该安全芯片是全球第二款支持TCG(国际可信计算组织)规范的TPM1.2芯片,其成功开发.意味着联想集团在国内可信计算领域率先掌握了芯片级核心技术.也标志着我国在可信计算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于TPM的安全操作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操作系统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攻击,如何设计安全的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提出了可信计算规范,其主要思想就是通过度量和验证来保证平台及应用的安全。结合TCG规范中"可信链"的思想,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module,TPM)提供的可信计算功能,给出了基于TPM的安全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基于TPM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启动设计和应用安全设计,可较好地解决目前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可信计算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安全新技术,为克服单纯依靠软件安全防范方式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平台上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构建可信计算环境。远程证明是可信计算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发出证明请求的一方确认远程平台的身份和平台状态配置信息的过程。本文围绕可信计算的远程认证进行研究,从可信平台模块、可信软件栈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和改进,为基于可信计算的远程认证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可信计算(TC)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可信计算平台(TCP)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信计算支撑软件(TCSS)为TCP中的可信平台模块(TPM)提供支持.为了确实保障TCSS的产品质量,需要依照可信计算的规范对其进行测试.提出了一种对TCSS的测试方法,参照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CC)对TCSS的安全功能进行了划分,给出了TCSS测试的模型,并描述了测试原型系统的具体实现,对一个具体的TCSS产品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可信计算集团(TCG)可信平台模型TPM的可信认证网关系统(TAGS)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其原理和设计,并对TAGS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可信平台模型(TPM)中保存着与芯片所在平台相关的密钥和证书,验证者可以通过TAGS系统确定何时可以安全地向一个网络请求开放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8.
加密文件系统是保护用户敏感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的加密文件系统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并不是非常可靠且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性。文章基于可信计算平台和Linux 2.6内核设计,实现了一个堆栈式加密文件系统TEFS(Trusted Computing-based Encrypted file system),该加密文件系统利用可信计算技术为其提供底层安全支撑,并结合可信计算平台中安全增强的操作系统定制、实施安全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可信计算平台模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信计算机在安全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计算机领域工作者的重视。可信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可信计算平台模块(TPM),文章介绍了关于TPM的体系结构、使用、平台证实等内容,并对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链及其安全引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现代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级网络对抗中的重点攻击目标。中国电网已经全面建成了以网络隔离及边界防护为主的网络安全纵深防护体系,但面对以快速演进的恶意代码为主要技术手段的APT攻击,存在防护技术滞后于攻击手段、安全功能制约于业务功能、防护措施影响控制业务实时性等问题。可信计算是一种运算与保护并行结构的计算模式,通过保持计算环境及计算逻辑的完整性,为计算平台提供了对恶意代码、非法操作的自主免疫能力。基于可信计算技术,建立电力监测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免疫系统,由控制主站系统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可信网络通信及可信现场测控终端构成,覆盖电力控制业务从现场监测、通信、计算分析、控制指令下达与执行全部环节,为电力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主动防御机制。主站系统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包括作为信任根的可信密码模块硬件和嵌入到操作系统内核的可信软件基两个核心组件,实现计算机的可信引导,对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度量、强制访问控制和强制执行控。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在标准的信任链构建方法基础上,在操作系统引导器中植入度量代码,通过CPU实模式驱动下的可信密码硬件对系统引导程序代码完整性进行回溯度量。与当前通用的可信计算技术实现方式相比,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将度量的起点从操作系统前推到操作系统引导器,从而使得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结合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标签机制,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对应用进程实现了融合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的双重强制访问控制。结合调度数字证书系统,实现了应用程序预期值安全管理,确保预期值的真实性与权威性。电力可信计算平台使用了计算组件中的原生安全功能,无需对业务程序、逻辑和系统资源进行改动,避免了对在运业务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工程上切实可行。全面的测试及广泛的工程实践表明,电力可信计算平台消耗系统资源少,运行效率完全满足控制业务实时性要求,对业务功能没有任何干扰。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构建的网络安全免疫系统,为电力监测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套高效率、高强度防护机制,对恶意代码、非法操作具有主动防御能力,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业务逻辑固定、系统更新不频繁、安全等级要求高的工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可信计算的出现为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信计算存在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对于更好的利用可信计算技术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设计一套基于Xen的可信虚拟机系统TV/Xen,对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利用该系统解决了针对TCG完整性度量的TOCTOU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可信计算平台的概念和技术的基础上,文章对可信计算平台的几个关键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这些关键机制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基于上述可信机制的可信软件保护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中的密钥的分类和结构,着重分析了支持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的TSM的密钥结构和管理形式.对现有平台密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Rootkit 技术加强平台保护的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可提高密钥管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保证登录用户身份的真实是保证计算平台“值得信任”的前提。基于PAM的身份认证技术与外部认证实体相结合,提出了基于PAM的双因素身份认证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为可信计算平台提供高可靠性的用户身份认证。在Linux PAM框架下实现了一个基于UsbKey的可信计算平台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可信平台模块是可信计算技术的关键部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可信评估的结果。使用演算对可信平台模块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并利用该模型对模块中的密钥签署命令进行安全性分析。最后,经模型自动化分析工具ProVerif的验证发现了该命令存在的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多媒体的PLC实验平台集成了网络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平台从总体构架和软硬件配置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从功能和技术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使得PLC实验教学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以PVM系统为网络进行计算平台,选择合适的机群上的操作系统,建立了校园网分布式计算环境,介绍了PVM的计算模型、PVM系统在校园网上的实现过程及PVM应用程序的编制和编译链接方法等,从而解决了网络上并行计算的问题,利用局域网建立分布式计算环境,是我国科研和教育部门进行并进计算一的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