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透明复合离子液体凝胶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离子液体凝胶,由聚合物单体和离子液体单体形成柔性透明的聚合物网络骨架,通过引入导电纳米材料提高其电导。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类复合离子凝胶用于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离子液体凝胶柔性透  相似文献   

2.
利用介孔碳作为载体,制备介孔碳担载Pt-WO3复合催化剂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极.以苯为碳源,采用气相沉积法复制介孔SiO2Al-SBA-15模板结构合成石墨化介孔碳Cg,采用浸渍法制备无定形介孔碳CMK-3.通过分步沉积,将Pt和WO3担载到介孔碳载体上,采用比表面分析(BET)、X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法以及单电池极化性能测试对介孔碳担载的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其孔道结构有助于催化剂的均匀分散,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剂活性.由于石墨化介孔碳的导电性能高于无定形介孔碳,因此Pt-WO3/Cg比Pt-WO3/CMK-3具有更好的电极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按n(碳酸锂)∶n(氢氧化镍)∶n(氢氧化锰)∶n(氢氧化钴)=3/2∶1∶1∶1称取碳酸锂、氢氧化镍、氢氧化锰和氢氧化钴,再加入碳酸锂质量的6%的过量碳酸锂,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入蒸馏水球磨16 h;再置于50℃下烘干;在830~970℃下微波焙烧60 min后,得到灰黑色的LiNi1/3Mn1/3Co1/3O2粉末;然后加入LiNi1/3Mn1/3Co1/3O2粉末质量的1.5%~4%(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生物燃料电池酶电极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在氧化还原酶的种类、电子介体电极、直接电子传递电极以及固定化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提高生物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出发,分析各因素对酶电极性能的影响,包括针对不同底物燃料使用相应的氧化还原酶实现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小分子或聚合物中介体存在下提高电流密度、导电聚合物等修饰电极对直接电子传递效率的贡献,以及物理或化学的酶固定化方法增加酶的稳定性等。因此采用新材料及新工艺构筑酶电极,最大程度上保持酶的活性,提高载酶量及电子传递效率,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负载的钌-铂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加入硝酸溶液中搅拌浸渍,之后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煅烧后,备用;将三水合氯化钌、氯铂酸、碳酸丙二醇酯混合,再加入还原剂还原,得到钌-铂纳米颗粒溶胶,加入准备好的经预处理的活性炭,搅拌吸附,之后过滤、水洗、丙酮洗、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催化剂;本发明以活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闪蒸法,具体工艺是:先把聚合物和溶剂按每10g聚合物50-200ml的比例加入到高压釜中,然后按每100g聚合物5~30g的质量比例加入纳米导电粉,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7.
秦悦  林小秋  郑琳姗  李惠雨  刘远峰  彭利冲  李从举 《精细化工》2021,38(9):1737-1745,1756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就能实现同步产电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绿色能源装置.电极作为MF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污染物降解及产电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MFC电极,主要包括碳基/合成材料修饰电极、导电聚合物/复合物修饰电极、金属/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及其他材料修饰电极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对MFC电极材料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阳极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率。主要综述了聚苯胺、聚吡咯等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物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修饰材料的特点与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导电聚合物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纸及其燃料电池用多孔碳电极基材,所述碳纤维纸含有表面积比在1.05以上的碳纤维,所述燃料电池用多孔碳电极基材以碳纤维纸作为主要材料。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电极基材,其碳纤维分散均匀,且具有柔软性。因此本发明的碳纤维纸非常适合于制造这种电极基材。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涉及用于醋酸加氢生产乙醇的铂锡二氧化硅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含锡的盐和正硅酸乙酯溶于乙醇,搅拌下滴加去离子水,得到SnOx-SiO_2复合氧化物;加入氨水溶液中,然后加入含铂氨盐的水溶液;将所得固体研磨成粉状,成型即得到醋酸加氢制乙醇的铂锡二氧化硅催化剂。本发明结合溶胶凝胶法和离子交换法,改进了Pt、Sn的上载方式,提  相似文献   

11.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电池级溴化锌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是将锌粉置于去离子水中,滴加溴单质,搅拌24 h,过滤;将滤液稀释,与天然纤维材料混和,搅拌24 h,过滤,浓缩,得电池级溴化锌。  相似文献   

12.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腈橡胶选择性非均相溶液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多种不同功能硅烷偶联剂分别修饰载体后负载贵金属颗粒,制备出活性颗粒分散度高,并且载体表面具有排斥腈基(CN)极性基团的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将催化剂加入到NBR溶液中,在高压反应釜中对NBR碳碳  相似文献   

13.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组装和电化学复合法等。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可作为高能物质用于研发电极材料,但目前利用导电聚苯胺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较少。综述了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化学性能,重点对导电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导电聚苯胺包覆改性LiNi_(1-x-y)Co_xMn_yO_2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聚合物在化学修饰电极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包括聚合方法、溶剂性质、支持电解质、温度、掺杂情况等影响聚合物修饰膜的导电性。通过单体的衍生改性、与其它单体共聚、掺杂、或与其它聚合物、纳米粒子等的复合等方法,改进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催化或电学、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专利     
《炭素技术》2005,24(6):38-38
燃料电池中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醇类燃料电池阳极铂钌/碳二元复合催化剂的方法;低温高辐射碳纤维电热辐射管;多孔纳米碳-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角膜;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在水处理领域中集污水处理与产电功能为一体的新技术。但其产电性能低与其制作成本高制约着微生物燃料电池向实用化发展。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化学活性和降低阴极催化剂的制备成本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非生物阴极氧还原催化剂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碳基材料等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种类、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的负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中,经高温加硝酸处理后的碳基材料表面活性提高、导电能力增强,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非生物阴极催化剂载体的推广使用。为开发高效能、低成本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非生物阴极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超级电容器MnO_2基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纳米结构的碳材料或导电聚合物与MnO_2复合能提升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但在循环性能上还有待提高。纳米结构碳材料、导电聚合物与MnO_2合成形成多元复合电极体现出较大的优势。构建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对于进一步提升MnO_2基电极材料的性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工》2011,(Z1):38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效膜电极组件结构和制造技术领域。采用控温超声喷涂工艺制备膜电极中的催化层,以实现催化层的三维网络结构,增加催化剂暴露于三相界面的活性位点数量,为气液传输提供通道,再以憎水处理的碳布为扩散层、Nafion膜为质子交换膜、Pt黑和PtRu黑  相似文献   

19.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其用于将甲烷电化学转化为甲醇,并用于甲烷直接电化学转化为二氧化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极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电极的方法,这种电极尤其适用于含有上述催化剂的燃料电池。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催化剂或电极的燃料电池。本发明提及的催化剂包括铂前体(II)和供选择的负载在杂多阴离子(HPA)上的金属离子前体M。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将甲烷电化学氧化为甲醇或二氧化碳的领域。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Paris FR);etc.  相似文献   

20.
导电聚合物共轭结构和类金属特性,使其复合材料作电极材料时能较好提高电极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从金属氧化物、硫复合导电聚合物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两方面综述近年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