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Z1)
目前,西部欠发达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不完备,需通过专项计划引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教育部面向区域地方实施的"蓝火计划",结合区域地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地方对接,能有效推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蓝火计划"试点城市百色市,通过引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百色铝加工等特色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了百色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欠发达城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其自身教育改革深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应当要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新人才。为此,本文主要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高校体育专业除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外,还要培养更多的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社会体育人才,由他们引领群众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深化和开拓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开发的方法与途径,从根本上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也提出要把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我国主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如何通过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应在理解中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是如何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以及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和影响层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Z1)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在政策制定层面倡导开展人才和科技成果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其科研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和3个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使用分类DEA模型测度31个地区高校整体科研效率水平。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区域高校的科研资源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人均GDP欠发达地区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产出最为不足,科研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是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4)
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很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力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程度和功能发挥程度的综合反映。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强,目前我国创新政策和区域性创新体系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何实现优化管理,加强对创新政策运行机制的监督力度;搭建区域科技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将是本文的主要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当前,世界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城市正逐渐从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转化为区域科创中心,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人才高地和核心地带。建设以城市集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已经成为全球科创的新趋势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核心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把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提出要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所处太湖湾地区集聚了全国三个GDP过万亿地级市中的两个,建设区域科创带不仅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无锡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的发展优势和面临挑战,分析研究当前存在的瓶颈制约因素,结合无锡发展实际,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校培养人才应该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此外,高校要着力加强党支部组织凝聚力建设、学生党员思想引领作用,实现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助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机械学院科技创新党支部成立已有六年的历史,通过科技创新、各类学科竞赛,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这个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机械科技创新党支部总结了很多工科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模式。新时代对高校工科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匠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科技创新党支部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利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平台,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了"机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引领生态审美文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低碳科技研究、提供低碳社会服务等功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培养模式,在生态美学审美观指导下依靠科技创新,培养服装产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0)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冠疫情之后,东北区域急需反思在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治理短板,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排头兵,创新谋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实施"政校企"协同长效发展机制、"产学研基地"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资本与创新"融合注入经济新动能、"日、韩、俄"多边合作创设新局面等措施,对于助力东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