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金相方法研究了含少量钼、钛18/8 Cr-Ni不锈钢中δ-铁素体在900°—550℃恒温分解的过程。观察到在分解产物中没有σ-相。δ-铁素体分解形态及其机构随分解温度而有所不同。当分解温度高于750℃时,先析出奥氏体γ′,继之在未转变的铁素体中,才沉淀出碳化物。分解温度低于650℃时,则先析出碳化物,随后才出现有奥氏体γ′。介乎750°—650℃之间,δ-铁素体通过共析转变方式分解为碳化物及γ′。共析分解未能进行到底,在残留的铁素体中,有奥氏体γ′析出,由于合金元素分配的关系,δ→γ′的转变不久亦停止。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电解磨光后,在碳化物未全部溶解或δ-铁素体已发生分解的样品表面上,出现有马氏体。用同佯手续制备1300℃固溶处理(碳化物全部溶解)的样品,则没有出现马氏体。初步认为马氏体的出现是由于电解磨光过程中产生自由表面所引起的。但是这种表面马氏体的形成似亦与奥氏体的含碳量有关,其形成机构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7/5/6 Cr-Ni-Mo不锈钢经1100℃水淬后含40%的δ-铁素体。高温保留下来的铁素体极为不稳定,加热至550°—1000℃在δ—铁素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δ-铁素体分解产物的性质视加热温度而定,在700°—1000℃主要为X-相,在550°—700℃主要为Fe_3No_3C及(Cr,Fe,Mo)_(23)C_6。X-相形成的形态及其机构亦随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在900°—1000℃δ-铁素体通过共析转变方式分解为X-相及奥氏体γ′δ-共析组织先在γ/δ,δ/δ相界成核然后逐渐向铁素体内部推进。在1000℃粒状的δ-共析组织居多,温度稍低则出现较多的层状组织。在700°—900℃X-相成核后,奥氏体γ′未能及时成核,因而当X-相的沉淀进行到一定阶段后,δ→γ′的转变才开始。在600℃保温观察到在奥氏体基体有马氏体的形成,这个现象可能与碳化物在低温的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3.
0Cr17Mn14Mo2N不锈钢在1050—1350℃固溶处理后,具有γ+δ复相组织。金相定量测定了固溶温度下δ铁素体的含量,并用电子探针及电解分离化学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合金元素在γ及δ相间的分配,随固溶温度由1050℃升至1350℃,δ铁素体含量由23%增至42%,合金元素(铬、锰、钼)在γ及δ两相间的浓度渐趋均匀,对固溶处理后,在550—950℃温度范围等温加热时,δ铁素体的分解过程进行了金相研究和磁性测量,发现δ铁素体可以有下列几种转变:δ→γ′,δ→κ(χ)+γ′和δ→δ′+κ(χ)。其转变产物有γ′奥氏体,Cr_2(CN),(CrFe)_7C_3,Cr_(23)C_6,χ及σ相。转变的类型和转变产物随固溶及等温加热温度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钢中大量锰(~14%)的存在加速了χ相的生成并扩大了χ相的形成温度范围。χ相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硬度增高以及冲击韧性明显下降。测得χ相的平均化学式为Fe_(31)Cr_(14)Mn_(8.5)Mo_(4.5),点阵常数α_0~(552)=8.86埃。δ铁素体恒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具有“C”曲线形式,转变有孕育期。δ→κ(χ)+γ′共析转变在850℃最快。  相似文献   

4.
以Cr18 Mn14 Mo3无镍含钼不锈钢为基本成分,设计并冶炼了电渣重熔锭实测氮含量为0.008%~0.770%的4炉高氮CrMnMo奥氏体不锈钢(氮含量设计范围为0.004%~0.850%),对各试验钢的平衡相转变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氮含量在0.40%到0.85%区...  相似文献   

5.
前文叙述18/8/3/1 Cr-Ni-Mo-Ti不锈钢经1300℃固溶处理后,在750°—950℃保温,δ-铁素体先分解为奥氏体,随后才有δ→σ的转变,并观察到在δ-铁素体分解过程有TiC的沉淀。金相观察不易看出分解初期在γ/δ及δ/δ相界上所析出组织的细节,因而应用电子显微镜作进一步的观察。金相样品的尺寸为8×4×3毫米,样品经1100℃保温半小时后水淬,然后分别在850℃保温不同时间。用电解磨光方法制备作品,电解液成分及电解,磨光条件大致如前文所述。磨光后用苦味酸酒精溶液蚀刻,但在个别情况下,也用碱性赤血盐溶液。这两种侵蚀剂的成分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00Cr17Ni14Mo2钢的自动埋弧焊工艺试验及焊剂匹配结果分析,确定了合适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参数,并应用于产品焊接。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利用废钢冶炼含钼镍马氏体不锈钢的一种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废钢冶炼含钼镍马氏体不锈钢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经济的模具设计、熔炼和浇铸手段,可实现在空气条件下,利用2Cr13废钢冶炼含钼镍的马氏体不锈钢.利用该工艺冶炼出的钼镍马氏体不锈钢组织致密,化学成分与原设计成分吻合,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可为含钼镍马氏体不锈钢的冶炼工艺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金相法研究了18/8/3/1 Cr-Ni-Mo-Ti不锈钢经1300℃固溶处理后在950℃,850℃及750℃恒温分解初期金相组织的变化,并用电解分离及X射线衍射方法鉴定在不同恒温分解阶段δ-铁素体分解的产物。观察到由于提高了固溶处理温度,高温固定下来的铁素体极为不稳定,在分解为奥氏体的同时有TiC的沉淀出现。当δ→γ的转变,由于Cr,Mo等合金元素的偏聚不能继续进行时,才发现残留的δ-铁素体转变为σ-相。过去一般认为18/8型不锈钢在550—1000℃保温后,室温冲击靭性的降低是由于σ-相的沉淀所引起的,试验结果指出在σ-相出现之前,钢的冲击靭性已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可能与δ-铁素体分解初期TiC的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以等离子弧堆焊工艺进行螺套顶侧面螺旋的钴基合金堆焊及衬套内表面的镍基合金堆焊。文中先后通过试验室中的合金粉末成分和堆焊工艺选择以及堆焊生产中的具体工艺,较详尽地叙述了在此类产品上应用硬质合金粉末等离子弧堆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在2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Mo的钢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含钼2Cr13不锈钢组织、硬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1080℃淬火后的硬度最高,当在400~550℃回火时,硬度值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区域,这是由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弥散强化作用,使合金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后含钼2Cr13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比2Cr13不锈钢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含钼2Cr13不锈钢淬、回火后析出相M2X抑制了M23C6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人们已经发现加钢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因为通过时效处理而析出了-Cu相故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另一方面,奥氏体系不锈钢有时为了提高成形加工性而添加铜,所以有304J和SUSXM7等钢种,但是目前尚无有关这些含铜不锈钢的抗菌性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了加铜奥氏体不锈钢退火材和时效处理材的抗菌性。供试验研究用的不锈钢是由3O止g真空熔炼炉生产的3种产品,它们含CU分别为工2%、3.5%和3.8%,而含C(0.03%)、St(0.5%)、Mn(1.8%)、Cr(18%)、Ni(9.4%)和N(.仍%)均相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热处理状态、Cl-浓度和浸泡温度对316L高钼钢管的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316L高钼钢管的腐蚀速率增加,随着Cl-浓度的增加,316L高钼钢管耐腐蚀速率增加,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316L高钼钢管的腐蚀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钼精矿真空分解工艺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钼精矿真空分解工艺中的关键性环节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进行了真空分解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炉内压力在低于100Pa、分解温度在1773~2073 K范围,实现钼精矿分解得到金属Mo完全可能。钼精矿中As2S3、Sn S2、Pb S直接以硫化物形式升华去除,而Bi2S3则更容易分解为Bi蒸气和S蒸气,直接以气态形式去除。Cu S在较低温度下容易分解为Cu2S和S蒸气,而要使Cu2S分解为Cu蒸气将Cu去除,则需要更高的温度。硫磺可以通过冷凝的方式回收,硫磺回收的温度区间为392~490 K。通过试验得到Mo含量达到93.69%的金属钼球和S含量达到98.6%的硫磺产品,金属Mo中P、S、Cu、As、Pb和Sn等杂质元素较少。  相似文献   

14.
辉钼矿经氧化焙烧转化成MoO3的过程中,伴生的铜铅铁等硫化矿亦被氧化,并与MoO3生成难溶钼酸盐。为减少因难溶钼酸盐带来的钼损失,需要对这些钼酸盐进行再浸出处理。针对这些钼酸盐湿法浸出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25℃时Me-Mo-H2O(Me:Cu,Pb,Fe)系组分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氢氧化钠分解钼酸盐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整个pH值范围可分为H2MoO4的稳定区、难溶钼酸盐的稳定区、Me(OH)n的稳定区。高pH区钼酸盐中的Me转变为稳定的Me(OH)n物相,即实现了钼酸盐的碱分解。而Fe2(MoO4)3、CuMoO4和PbMoO4的碱浸出难度依次递增,达到一定碱度时这3种难溶盐都能很好地分解,并实现Me与Mo的分离。但过高的碱度又使大量的金属以羟基配合物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增加了后续除杂难度。  相似文献   

15.
具有低电阻率的栅极和连接材料的研究巳成为加快大型积成电路(LSI)技术进展的基础。难熔金属如Mo和W的深入研究产生了微型和高速仪器的制造技术。这些具有细颗粒的金属可制造高质量的仪  相似文献   

16.
一项苏联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已知合金有所不同的、含有铼和碳的钼基合金。该合金还补加了钛、锆、铪、钒、铌和钽。这就促进了合金物理——机械性能的提高。合金成份为:35—50%Re,0.2—2.0%(Ti、Zr、Hf、V、Nb、Ta),0.02—0.2%C,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含诏高速钢(例如WgMo3Cr4V、W6Mo5Cr4V2等)正在逐步替代W18Cr4V。而高速钢除广泛制造刀具外,还被大量地用作金属挤出模具。金属挤出模具在服役中,承受较大的正压力,尤其是定径带处摩擦力很大,并且承受一定的冲击、因此对渗氮层的韧性和耐磨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献[1]指出,无白层可控渗氮适用于承受冲击载荷的渗氮件,且在某些条件下具有最好的耐磨性。问题恰恰在于,含铅高速钢在传统的离子渗氮中,极易生成E相和网状组织,致使渗层脆性较大,定径带处在服役时造成小块崩裂。因此,利川液氢为工业离子港氮介质,选…  相似文献   

18.
19.
岑永权 《上海金属》2000,22(3):63-64
18Cr- 8Ni奥氏体不锈钢的各种性能都比较优越 ,而且用途广泛 ,17Cr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要比 18Cr 8Ni不锈钢差。为了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蚀性或加工性 ,曾经分别开发了 30Cr 2Mo (和 18Cr 2Mo)钢以及16Cr Ti Nb钢 ,这些钢在耐蚀性或加工性改善的同时 ,其它性能变差。日本川畸公司最近开发了两种含钛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R430XT和RSX 1,化学成分分别为 ( %) :C 0 0 0 5和 0 0 0 3、Si0 10和 0 0 0 6、Mn 0 2 0和 0 15、P 0 0 31和 0 0 32、S 0 0 0 3和0 0 0 5、Cr 16 3和 17 8、Ni 0 10…  相似文献   

20.
含铜马氏体抗菌不锈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适量铜,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在不锈钢中弥散析出ε-Cu相,可赋予不锈钢优良的抗菌性能.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析出相的形貌分布,还用电子能谱分析了析出相的组成.抗菌检测结果表明,含铜马氏体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效杀灭作用,而仅经过固溶处理的不锈钢则没有杀菌作用.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含铜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下降,其原因在于钝化膜与ε-Cu相之间存在腐蚀电位而发生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