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SP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6例均行CT检查及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MRI动态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上颌窦2例,筛窦2例,蝶窦1例,鼻腔1例。CT表现:病变呈软组织密度,2例上颌窦病灶、1例筛窦病灶及1例蝶窦病灶在病变的基底部见相应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例筛窦病灶及1例鼻腔内病灶见局部鼻腔、鼻道增宽,骨质呈吸收改变。MRI表现:病变大部分呈等信号,4例病灶内可见小片状短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6例病变均呈中等程度强化,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可以见到"卷曲脑回征";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曲线均呈平台型。结论 OSP的CT、MRI表现与内翻乳头状瘤较为相似,但OSP更好发于鼻窦、病灶内常见不均匀短T1信号。  相似文献   

2.
崔冬月 《武警医学》1999,10(8):458-459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系发生在鼻及鼻窦上皮的息肉状的良性肿瘤,NIP的特点是破坏性生长方式,发展快,手术后复发率高,较易发生恶变,确定瘤体的基底位置,肿瘤切除是否彻底,范围是否足够大,是治疗NIP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为NIP的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20例病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a的8例,6~10a的8例,10a以上的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12 症状 本组均有患侧鼻塞,嗅觉不同程度减退或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1~2012-12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10%。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电梯抗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小电梯地震反应的阻尼层被动控制措施,推导了相应的运动方程,并对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阻尼层被动控制措施,对减小电梯的地震反应是十分有铲的,可以在电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以及细胞核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的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对细胞核进行Fuhrman分级,同时对肿瘤组织做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细胞核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肿瘤境界均清楚,最大6.3cm,最小2cm(平均3.5cm),较大肿瘤可见明显出血囊性变。显微镜观察,肿瘤呈乳头或管状乳头状排列,出血、坏死和泡沫细胞多见,其中6例肿瘤为多灶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Ⅰ、Ⅱ级6例,Ⅲ、Ⅳ级7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K7。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2个月(28~102个月),其中3例于术后36、41和50个月因肿瘤转移或复发死亡,其余10例均无瘤存活至今。死亡病例均为细胞核Ⅲ和Ⅳ级。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其他肾细胞癌类型不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并且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l资料.结果 36例内翻乳头状瘤源于鼻腔外侧壁25例,上颌窦4例,筛窦2例,额、筛窦2例,筛、蝶窦2例,额窦1例;其中11例为复发病例,3例伴恶变.26例呈分叶状,10例形状不规则.病灶最大径22~82 mm,平均38 mm.36例边界均清楚.与邻近肌肉比较,MR T1WI呈等信号32例,稍高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34例,不均匀等信号2例(伴恶变).与鼻中隔黏膜比较,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4例;32例病变在T2WI或增强T1聊上病变内部呈较规整的栅栏状,2例旱不规整的栅栏状(伴恶变).8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速升缓降型,另1例局部区域的曲线呈速升速降型(伴恶变).结论 MR T2WI或增强T1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外观是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征象,形态不规整可能提示伴发恶变.  相似文献   

8.
鼻腔、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翻乳头状瘤33例,11例行CT检查。本组CT特征(1)不同程度强化占5/11例;(2)多部位受累,累及二个及以上部位占10/11例;(3)骨质破坏不明显。与以往文献报道略有不同。文内还探讨了其临床特征,CT检查价值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左颊部无痛性肿块4年。查体:左颧骨下方面颊部明显隆起,有色素沉着,肿物边界尚清,质中偏硬,活动度小,无压痛。X线摄片颅骨未见异常。血白细胞11.8×109/L,嗜酸性细胞0.13×109/L。术前诊断为混合瘤。术中见肿物无包膜,与颊脂垫粘连,深面为肌肉及下颌骨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误诊原因。方法 对 10例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而术前CT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团块 ,轻到中度增强 ,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 严格操作规程 ,行增强扫描 ,可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CT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鼻腔病灶12例,9例起源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鼻窦腔病灶2例;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现3例,混合表现7例,多数(11/14)密度相对均匀;位于鼻窦腔者骨质破坏明显,2例均可见骨质缺损;位于鼻腔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较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病灶易累及邻近结构,6例鼻翼、鼻背部皮肤肿胀,皮下脂肪层消失,3例颊部软组织肿胀。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3.
余江萍 《西南军医》2012,14(3):410-4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患者90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鼻腔鼻窦患者30例,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兼有患者30例,分别分为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联合组。对于鼻中隔组患者实施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鼻窦组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实施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手术,联合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观察三组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记录,将联合组患者情况分别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 90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其中联合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余两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炎兼有患者采取一次性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患者的疗效没有降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CT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9例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 ,术前采用鼻窦轴位和冠状位 ,平扫和 /或增强后CT薄层扫描。结果 病变密度不均匀 ,为低高混杂密度 (2 6/2 9) ,边界清楚 ,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 ;上颌窦和 /或鼻腔呈膨胀性扩大 ,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以上颌窦内侧壁多见 (13 /2 9) ;多数病例既有骨质破坏 ,又伴有硬化增厚 (15 /2 9)。结论 CT对出血坏死性息肉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MEBO治疗放射性鼻腔粘膜糜烂17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放射性鼻粘膜糜烂,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患创面均用MEBO全程治疗。结果:17例创面均在MEBO的治疗下自行愈合。结论:MEBO可促进放射性鼻粘膜糜烂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病变CT扫描与鼻内窥镜检查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CT和鼻内窥镜 (nasalendoscope ,NE)对鼻腔和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80例同一时期内具有鼻腔鼻窦区CT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 ,并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 ,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NE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鼻窦炎、鼻窦肿瘤诊断正确率相似 ,鼻腔、鼻窦息肉、鼻腔肿瘤、鼻甲肥大NE诊断正确率高于CT ,副鼻窦体的解剖变异、鼻窦囊肿CT高于NE。结论 NE可以了解病变的形状、质地、颜色 ,并可在镜下活检 ,有助于病变的定性。CT可以了解病变的大小、形状和病变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 ,两者互补可更全面诊断病变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和10例传统非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中有症状的36例,按粘连的部位不同,实施相应的手术分离,术后用四环素可的松油纱条填塞隔离粘连面,并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等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1年,都未发生再粘连,同时鼻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术后鼻腔粘连治疗的主要关键是分离粘连必须彻底及时,隔离物放置时间必须足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诊断鼻腔鼻窦肿块病变的价值。方法100例鼻腔鼻窦肿块,按病变累及部位分3种情况:A,肿块局限于鼻腔;B,肿块累及鼻窦和(或)鼻腔;C,肿块累及鼻腔、鼻窦以外的邻近结构。将鼻腔鼻窦肿块分良性病变组(60例)和恶性病变组(40例),对比分析肿块累及部位情况。结果肿瘤累及部位,良性肿块病变组:A,53例;B,1例;C,6例;恶性肿块性病变组:A,3例;B,9例;C,28例,2组差别显著(Ρ<0.05)。对于肿块骨质结构改变,良性肿块病变组:正常51例,骨质吸收2例,骨质破坏7例;恶性肿块病变组:正常1例,骨质破坏39例,无骨质吸收病例,2组差别显著(Ρ<0.05)。结论根据CT表现,多数可确定鼻腔鼻窦肿块的性质和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CO2激光治疗宫颈疾患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宫颈糜烂及宫颈内瘤变合并HPV感染100例患者行激光锥切汽化。其中,细胞学HPV( )病理HPV( )宫颈糜烂20例,细胞学HPV( )病理HPV(-)宫颈糜烂37例,CINⅠ HPV( )16例,CINⅡ HPV( )27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宫颈糜烂,根据其轻重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1~3次的治疗,不同类型的宫颈患者有效率分别为:细胞学HPV( )病理HPV( )宫颈糜烂95%(19/20),细胞学HPV( )病理HPV(-)宫颈糜烂94.6%(35/37),CINⅠ HPV( )100%,(16/16),CINⅡ HPV( )96.3%(26/27)。全部病例在治疗后随访2个月均未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CO2激光汽化锥切治疗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后人体乳头瘤病毒基本消失,此手术简单、安全、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