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利用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做会阴解剖时,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为参照基点,解剖出双侧阴部神经及其分支。后3例患者用亚甲蓝标记阴部神经封闭位点。结果:阴部神经在Alcock管出口处位于阴部内动脉、静脉下方,分出会阴神经和肛神经,左侧有个别散发肛神经。经皮穿刺至坐骨结节,再垂直其内侧进针26mm注射亚甲蓝,可见阴部神经周围被蓝染。结论:距坐骨结节前缘内侧26mm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恰当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痔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两组各25例Ⅲ、Ⅳ度痔患者分别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腰部麻醉,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第一次疼痛的时间,最大疼痛分级,术后继发出血、尿潴留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第一次疼痛时间13.53±1.82 h相比腰部麻醉组6.15±2.60 h明显延长(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在各时段最大疼痛分级明显优于腰部麻醉组(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腰部麻醉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好,镇痛时间长,降低了常规腰部麻醉带来的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为门诊手术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阴部神经阻滞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89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采用药物对双侧阴部神经进行阻滞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治愈者达33例,占37.1%;治疗效果好转者31例,占34.8%;治疗无效者25例,占28.1%。治疗有效患者中注射后3个月至1年返院复查,出现症状复发者27例,占治疗有效者的42.2%。结论阴部神经阻滞痛苦小,费用低,而且操作简单,疗效较好,且可以间断反复进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妇女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的解剖基础、症状.诊断标准、有用的诊断试验及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阴道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阴道分娩镇痛效果.方法产妇宫口开全后将采用常规会阴处理的1 01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1 327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第二产程时间、拨露至胎头娩出时间、会阴完整、裂伤及侧切率.结果上述各项除会阴裂伤率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可缩短第二产程,提高会阴完整率及降低侧切率,减轻产妇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法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常规组行常规会阴处理,麻醉组行改良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产妇预后状况。结果麻醉组产妇麻醉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产妇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常规组,会阴切口出血量低于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法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及产妇治疗依从性,减少会阴切口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4年1月~12月对足月初产妇运用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降低了会阴切开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存在诱发会阴裂伤因素(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将足月分娩中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头过大的初产妇3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对照组150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结果两组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充分松弛会阴,缩短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的分娩镇痛方案对产妇分娩疼痛、产程及保护会阴完整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7例,年龄22~30岁,BMI 20~39.9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组(T组,n=54)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C组,n=53)。所有产妇在宫口扩张至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连接镇痛泵。T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夹闭镇痛泵,并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阴部神经阻滞。C组产妇直至第三产程结束时停用镇痛泵。记录两组产妇宫口扩张至3 cm、硬膜外阻滞后30 min、胎头着冠时和会阴缝合时的VAS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使用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情况和会阴撕裂程度;记录产妇分娩后24 h内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和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硬膜外阻滞后30 min比较,胎头着冠时T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明显升高(P0.05)。胎头着冠和会阴缝合时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C组(P0.05),会阴撕裂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两组使用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较单纯硬膜外阻滞能更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会阴损伤,保护会阴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阴部神经损伤在创伤骨科领域中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见于应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及牵引下行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过程中,特别是在极度内收的牵引体位下。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区的感觉异常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我科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与托肛法保护会阴分娩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减少产妇会阴裂伤及侧切率,对132例足月经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加托肛法助产,并与采用单纯托肛法助产的132例产妇进行对照,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胎头拨露至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会阴侧切率、裂伤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结合托肛法可提高助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以前,人们只关注“露在外面的部位”(颜面、胸部、四肢等)是否漂亮,青春,进行的大多是双眼皮、隆鼻这样的面子美容术。而在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外阴的形态和功能就越来越多的女性所关注——从世界范围来说,这既是整形外科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部外动脉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 ,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 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 ,外径(1.8± 0 .4 )mm ,伴行静脉 1~ 2支 ,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 ,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 ,分别经 2 (10 )点、3(9)点和 1(11)点进入阴茎 ,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 ,外径(0 .8± 0 .2 )mm。结论 阴茎皮肤血管恒定 ,以阴部外动脉为蒂 ,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 ,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阴部乳房外Paget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一侧阴囊和腹股沟乳房外Paget病彻底切除后修复提供安全可靠的皮瓣。方法:根据阴囊皮肤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阴部乳房外Paget病切除后创面。结果:5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至5年,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阴囊旋转皮瓣血供安全,操作方便简单,容易成活,阴囊旋转皮瓣修复一侧阴囊和腹股沟区乳房外Paget病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指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又称为阴部神经卡压综合征,多发于女性。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十分困难,且无明显特异性体征,常被归为慢性盆腔痛,造成患者长时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产生抑郁或焦虑等伴随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对阴部神经痛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阴部外动脉皮瓣 (superficalexternalpudendalarteryaxial- patternflap ,SEPA皮瓣 )是基于阴部外动、静脉系统的轴型皮瓣。本院于 1991~ 1999年采用SEPA皮瓣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 2 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 18例、女 8例 ,年龄 18~ 3 0岁。损伤电压为 1~ 10kV ,其中伤及患者手掌侧 2 4例、手指 2例。进行SEP A单侧皮瓣修复后 ,除 1例皮瓣边缘有小块坏死外全部成活。2 .皮瓣设计及应用 :(1)SEPA皮瓣始于耻骨外下 3~ 4cm隐股交界处相对应的股动脉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一侧阴囊和腹股沟乳房外Paget病彻底切除后修复提供安全可靠的皮瓣.方法根据阴囊皮肤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阴部乳房外Paget病切除后创面.结果5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至5年,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阴囊旋转皮瓣血供安全,操作方便简单,容易成活,阴囊旋转皮瓣修复一侧阴囊和腹股沟区乳房外Paget病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