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爱华 《现代护理》2002,8(3):240-240
急性血液稀释 (简称AHD)是指在麻醉后 ,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 ,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自体血储存 ,同时输入胶、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使血液适度稀释 ,血红蛋白降低 ,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病人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近年来 ,由于异体血源渐趋紧张 ,且各种血液传播疾病屡屡发生。因此 ,自体血回输已成为当前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而AHD法在自体血回输的 3种方法中以其较大的优越性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自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6月间 ,我院麻醉科采用AHD法对 32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实行了自体…  相似文献   

2.
骨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状态、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的差异无显著性,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用量显著少于异体输血组,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是骨科大手术安全补充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综合、全程血液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情况的影响。  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骨科手术的7082例患者, 其中2013年3320例, 2014年3762例; 高出血风险手术2013年2178例, 2014年2322例。2014年1月起, 骨科开始全面采取涉及全围术期的自体输血技术、改进手术及围术期治疗技术、药物干预和科学执行输血原则四方面的个体化综合血液管理措施。将2014年异体输血情况与2013年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 评估新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  结果  2013、2014两年度患者性别、年龄、高出血风险手术类型及分布情况类似。2014年总手术量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均大于2013年度。2014年所有患者异体总输血量106 950 ml(713例)低于2013年121 600 ml(760例), 异体总输入浓缩红细胞单位数2543 U低于2013年2804 U。2014年异体输血总花费680 720元, 占异体输血患者医疗总费用比例0.97%(680 720元/70 287 242.03元), 占总医疗费用0.35%(680 720元/196 100 485元)均低于2013年(分别为1.04%和0.42%)。2014年平均住院日(12.46 d比12.90 d)和并发症发生率(2.02%比5.03%)均低于2013年。  结论  通过执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血液管理措施, 可以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保持高效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 减少骨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朱红  金莉  何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1):1799-1801
目的探讨大型骨科手术中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于术前行血液稀释,每例采血10 ml/kg,输入同量血定安和3倍的平衡液,测患者血液稀释前后、术后1 d、术后1 w的循环指标、Hb、Hct、PLT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前后、术后1 d、术后1 w患者的HR、MAP、CO、CI、SVR、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血液稀释后、术后1 d患者的Hb、Hct、PLT较稀释前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 w较稀释前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骨科大型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血液功能的恢复,维持术中及术后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朱红  金莉  何丽 《现代护理》2005,11(21):1799-1801
目的探讨大型骨科手术中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于术前行血液稀释,每例采血10 ml/kg,输入同量血定安和3倍的平衡液,测患者血液稀释前后、术后1 d、术后1 w的循环指标、Hb、Hct、PLT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前后、术后1 d、术后1 w患者的HR、MAP、CO、CI、SVR、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血液稀释后、术后1 d患者的Hb、Hct、PLT较稀释前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 w较稀释前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骨科大型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血液功能的恢复,维持术中及术后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例使用自体输血为观察组,与20例未使用自体输血为对照组,两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01),术中异体榆血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自体榆血技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引起的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血液利用率,使输血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急性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体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急性血液稀释(acute hemodilution AHD)和血液回收3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应用.自1998年9月~1999年9月,笔者采用AHD法对53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施行了自体输血,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学科合作的患者血液管理(PBM)应用于成人心胸外科Ⅲ~Ⅳ级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效果.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与输血科管理系统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在成人Ⅲ~Ⅳ级手术中启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前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围术期...  相似文献   

9.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储血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患者输血治疗前有计划采集自体血液将其储存,在治疗时将其血液回输。临床实践证明,储血式自体输血不仅有利于择期手术患者、稀有血型患者及具有免疫性抗原抗体的患者输血治疗,而且也是防止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笔者对67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储血式自体输血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输血医学的发展方向,输血科作为单一个体的桥梁作用;总结学习患者血液管理方案,将其应用于临床的措施探讨,希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12.
自体输血在3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输血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而自体输血(AT)是避免因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异体输血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和避免输血相关疾病传播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一些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36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AT,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安全、合理、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外逐步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来,在我国也有开展的报道[1,2].自体输血共有稀释式、贮存式、回收式3种方法.笔者从1999年以来在骨科择期手术中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法,总体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外科学的发展,输血所具有的重要治疗作用凸显,手术用血量日益增加。2011年时任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处长衣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我国的临床用血量已由10多年前的800多吨上升至2011年的3 000多吨,这导致目前临床血源紧张,个别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机体内环境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于麻醉后手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使患者血细胞压积维持在30%左右,观察组于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不作血液回收,分别检测术前基础值、术中2h、术后2h等各时段的血气分析、血凝常规。结果:术中2h,两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压积(Hct)与基础值相比显著减少,术后2h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凝常规于术中2h、术后2h所测得的数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中85%(17例)不再输用异体红细胞。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液回收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对机体内环境及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可安全用于出血量较多的非血液回收禁忌证的手术和抢救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但患者仍然存在着大量失血的问题,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血液管理策略有许多新的研究,不过单独应用均不能解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问题.研究显示,将多种血液保护方案合并为单一策略,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带来的风险.因此,本研究从自体输血、促进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损失三个方面对全髋关节围手术...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是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而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的1个重要研究课题.自体输血在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等方面,尤其对稀有血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骨科大手术因手术创面较大出血多,术中常需输血.本院对126名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血源紧张,血液供不应求。再者外科手术经常会出现意外大出血,或急诊手术等备血不及.造成有效血液循环难以维持.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自体输血是必然趋势。况且异体血的输用有很多的弊端.如易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免疫抑制等多种副作用。部分血源的污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危害很大,也给异体输血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有时会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病种患者血液管理(PBM)对二尖瓣手术患者输血和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二尖瓣手术的4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位年龄为62.0岁(18.0~83.0岁);男性患者为217例, 女性为194例。根据是否按照2017年12月实施的《大连市医疗机构单病种临床用血评价和考核方案(试行)》推行PBM,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27, 实施PBM, 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和对照组(n=184, 未实施PBM, 入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如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Hb)值、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围手术期输血(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和输注量、自体血回输率和回输量)和转归(术后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情况等。2组患者的年龄、术前Hb值、术前APTT等计量资料的比较, 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性别构成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407例(94.87%)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322例患者(79.11%,322/407)只用自体血就完成了手术,85例(20.89%,85/407)由于术中出血量大而加输了异体血;22例(5.13%)自体血没有回输成功.共节约异体血液124550 mL.通过回输自体血完成手术的322名患者,80%(258/322)出血量在400~800 mL;加输异体血的85名患者,80%(68/85)的出血量在1 000~2 500 mL.所有患者均未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术后7d恢复情况良好.自体血回输后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液指标(Hb、Hct等)有所下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 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期手术血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失为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