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 ,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1996年被WHO列为“一级致癌因子”[1~ 4 ]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到 5 0 %以上[5] ,而中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区 ,人群的感染率为 6 0 %~ 70 % [6 ] ,已对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幽门螺杆菌是 1982年经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发现的 ,此后不久Marshall等[7] 发明了Warthin Starry银染技术 ,可观察组织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1986年后 ,ELISA、乳胶凝集试验及尿素酶依赖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及对溃疡愈合的效果。方法;对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认为阳性者46例给予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克拉霉素0.2g每日3次口服;阿莫西林0.5每日3次口服,共4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相似文献   

3.
对胃正常、炎症和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用War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用嗜银染色技术显示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变化。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无关,而与胃粘膜活动性炎症相关。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直接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幽站螺杆菌菌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胃镜活检胃粘膜快速尿素酶测定(HPUT)、胃粘膜组织学切片(GIMSA)染色三咱方法,对11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其检测出总阳性率分别为:ELISA法72.82%,HPUT71.81%,组织毁片GIM-SA染色56.30%。经结果分析;ELISA法与HPUT间无差异性(P〉0.05),ELISA与组织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幽门螺杆菌(Hp)^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不同放射活度(dpm)与Warthin-Starry银染色病理组织学(以下称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对比,研究同有dpm阳性值与后两种方法Hp检出关系。方法选择近期未用过抗菌素、铋剂和质子泵抑制的48例慢性胃病患者,同时不同^14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三项阳性者确定为Hp感染。结果 Hp感染者3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及对溃疡愈合的效果。方法:对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认为阳性者46例给予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克拉霉素02g每日3次口服;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口服,共4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胃溃疡愈合率778%;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92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溃疡为833%,十二指肠溃疡为889%,副作用发生率为218%。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且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作比较.结果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检测阳性率为81.40%,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2.0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Instant CHEKTM-H.pylori法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相符,表明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李岭  严苏 《河北医药》2001,23(12):903-904
目的:探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且与肋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作比较。结果: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检测阳性率为81.40%,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2.0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Instant CHEK^TM-H.pylori法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相符,表明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和血清CEA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2011年3月3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和36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用幽门螺杆菌HE染色和抗体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两组血清CEA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E染色、抗体检测阳性率、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83.33%、88.89%、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和幽门螺杆菌可应用于胃癌的检测,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主要寄居在胃内,其检测方法众多。本文就尿素酶试验(采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酶促反应液)与Gram染色法,同时对157例患者检恻Hp结果相近,方法各有优缺点,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检测对象:胃镜诊断为炎症、溃疡等患者未作治疗或未正规治疗者随机抽检共157例,其中男92例,女65例,年龄12岁~88岁,平均33.7岁。1.2 标本采取部位:胃窦(距幽门口 5cm内)。1.3 实验材料:胃镜、液体尿素酶试验试剂、多孔反应板3×10孔/板、载玻片、棉签、酒精灯、各种染色…  相似文献   

11.
王斌星  潘占元 《海峡药学》2013,25(2):206-207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诊治经胃镜检测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8例随机分序贯组和常规组各74例,常规组实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常规7d三联治疗;序贯组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的10d序贯治疗。结果结束治疗后进行胃镜复查序贯组总有效率95.54%与常规组的97.28%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症状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组幽门螺杆菌阴性93.24%高于常规组的78.38%(P<0.05),两组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不停药后不良反应均逐渐消失,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临床常用诊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14C-UBT(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和胃镜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的168例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C-UBT组92例,胃镜组76例(活组织切片)。结果14C-UBT诊断阳性率为91.3%,胃镜法为85.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气卡法14C-UBT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在煤工尘肺患者慢性胃炎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探讨HP在两组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方法:尘肺组55例与对照组50例均经纤维胃镜观察取胃窦部粘膜4~5块送病理检查.标本经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学确诊,将全部切片行Warthin-Starry法染色,慢性萎缩性胃炎切片做AB-PAS染色,进行光镜...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情况。方法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并对活检胃黏膜采用尿素酶法测定幽门螺杆菌,对照组64例也经胃镜活检检测了幽门螺杆菌。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1.5%。对照组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5.6%。两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胃丸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防治作用。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小鼠灌胃制备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模型。给药20 d后,取胃窦部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细菌培养及Gimsa染色进行HP的检测,并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安胃丸高、中、低剂量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0%,60%,30%,同时胃窦部黏膜炎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安胃丸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一定防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傅永红  罗晓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1019-1019
胃镜检查系侵入性诊疗手段 ,在检查中 ,同一根内镜在单位时间内需进行数次重复检查 ,这就为经内镜的交叉感染提供了机会。据报道 [1],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高达50%以上。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已成为当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上升不可忽视的因素。令人担忧的不仅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 ,而且也可导致肝炎、艾滋病等的传播。因此 ,阻断因胃镜检查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刻不容缓。1造成交叉感染的原因1 1胃镜及附件消毒不严格、不彻底 :若术后没有对胃镜及附件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灭菌 ,而连续进行检查 ,会造成交叉…  相似文献   

17.
王燕青 《黑龙江医药》2012,25(6):931-93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对胃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经胃镜下观察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胃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率85.0%、对照组检出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较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胃癌诊断上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治与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相关性,给早期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提供依据。筛选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200例,年龄20~70岁,按胃炎、消化性溃疡、不典型增生分类,治疗后采用C13呼吸试验确定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胃镜复查确定病灶愈合率。幽门螺杆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幽门螺杆菌治疗转阴组胃内微小病灶愈合有效率高达89%;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早期根治幽门螺杆菌非常必要,可以达到预防和阻止微小病灶向恶性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76例胃镜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且尿素酶试验阳性的组织切片,作石碳酸复红准滴架法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简介如下。临床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胃粘膜活检组织276例,常规石蜡切片名*m。2’染液配制:石碳酸复红液碱性复红细,纯乙因100ml,石碳酸(5%)水溶液100ml。史性复红溶于乙醇内,然后与石碳酸水溶液混合即可。3、染色方法:于脱蜡、水洗后的切片滴加石碳酸复红液2~3分钟,流水稍洗以后入0.l%盐酸酒精分化5~10秒。4、切片晾干,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结果镜下胃粘膜细胞核胞浆均呈淡红色,HP呈紫蓝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短程四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法 53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连续1周.四联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及钳取胃窦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溃疡治愈率为10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2%.结论 四联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对Hp的根除作用及对溃疡愈合率均较理想,达到了临床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