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秀晶 《中外医疗》2009,28(34):146-146
目的探讨导尿术中常见问题的观察要点与处理方法。方法分别从导尿管插入受阻、导尿管的位置深度、气囊的灌注、膀胱冲洗、导尿管拔出困难几个方面阐述常见问题的观察、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结果导尿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导尿管插入受阻和膀胱冲洗中的问题更要正确处理。结论本文所述观点和方法经临床实践,能解决导尿术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
韦秀佳 《华夏医学》2007,20(5):906-906
常规导尿方法是:按无菌要求准备用物,导尿时将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用止血钳夹闭导尿管再插入5cm,然后接尿袋,注水入气囊固定尿管。笔者将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后再行导尿,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准备导尿管时,将一次性尿袋与尿管连接后,再按无菌要求将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不需夹闭导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不仅是观察病情,也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男性患者导尿时,常因其生理或病理因素致导尿管插入困难或者失败,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导尿术的基本技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br〉 1导尿器材的合理使用〈br〉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以硅胶气囊尿管为宜[1],硅胶的表面光滑,无黏性,可减少黏附,对尿道黏膜刺激小,头端较硬,便于插入,内径相对粗,尿流速度快,不易沉淀,可有效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硅胶气囊尿管不需要外固定、方便护理等优点临床广泛使用,分为单腔导尿管(用于一次性导尿),双腔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三腔导尿管(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相似文献   

4.
张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50-350
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的患者,膀胱内易积存不少沉淀物,易发生堵塞尿管的现象。我们常通过膀胱冲洗清除沉淀物,保持尿管通畅。临床常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膀胱冲洗,输液器针头插入导尿管腔内的时候经常容易刺破气囊导致尿管脱出,在避开尿管气囊端插入针头的谨慎操作下仍有气囊瘪塌尿管滑脱的情况发生。我科2008年2月-7月膀胱冲洗为2018人次,通过应用改进技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留置双腔单气囊导尿管操作心得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思雨 《吉林医学》2008,29(20):1787-1788
导尿术是用无菌导尿管自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行导尿术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称为留置导尿。现在临床常用的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此尿管采用硅胶制成,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胶布固定,插入后与阴道密合程度大,能有效的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深受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好评。现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拔除术后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流程。方法:198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病人,在给病人拔除尿管前,先与病人沟通,使病人有拔尿管的心理准备,然后用含有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溶液250ml进行膀胱冲洗,冲洗液在膀胱内滞留10 min。将装有50~55℃温开水的便盆放入病人臀下,浸有40~45℃温开水的小毛巾置于病人会阴部,抽出导尿管气囊中的全部液体,拔出尿管。对照组采取在膀胱空虚时,抽出气囊中全部液体,拔出尿管。比较两组病人在拔出尿管后的尿道疼痛情况和自行排尿情况。结果:应用护理流程拔出尿管的观察组病人,留置尿管拔出后,自行排尿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病人尿频、尿痛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膀胱冲洗加基础护理流程拔出尿管,能提高骨科术后病人的自行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些外科手术的病人,根据病情常需要留置尿管,插入或留置导尿管可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重者造成黏膜损伤,为细菌侵入及繁殖提供了条件,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病人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是双腔导尿管(一腔是水囊、另一腔排尿),以往膀胱冲洗时将输液器针头端插入膀胱冲洗液内,挂至输液架上,常规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常规导尿失败并引起尿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补救办法.方法采取用金属导尿管插入膀胱导入斑马导丝,再在导丝引导下顺利插入尿管.结果20例病人有18例顺利插入导尿管.结论该方法对男性导尿所致尿道损伤后,再次导尿困难能顺利插入尿管,避免行更大手术,降低了风险,且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在条件有限的县、乡级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导尿术是在无菌操作下,利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双腔气囊或三腔气囊尿管效果好,但由于医务人员操作技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泌尿系统有无疾患等多方面的原因,留置导尿过程中常出现如插管困难、尿管脱出、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现就留置导尿过程中所存在的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尿潴留插管导尿术中对导尿管监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超声监测下行插管导尿术的3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资料。结果(1)超声可显示导尿术中导尿管体内段特征性的双线状或粗线状稍强回声,并可判断后尿道的走行;(2)超声可通过对导尿管前端回声观察准确判断导尿管前端到达的位置和提高后尿道结石的诊断率;(3)超声可通过在膀胱内显示气囊已扩张,导尿管呈特征性的单个穿葫芦状的声像图表现来作为导尿术成功的依据。结论 超声对急性尿潴留插管导尿术的监测能显示导尿管前端,体内段以及气囊的位置和形态,为临床操作提供一个可视的手段,提高插管导尿术的成功率,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纳米银涂层尿管的抗菌作用. 方法:神经外科留置导尿患者30例,随机分为纳米银抗菌尿管组、普通尿管组,留置尿管时间小于7 d者剔除,达到入组要求患者30例,其中纳米银抗菌尿管组17例、普通尿管组13例,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留取中段尿查白细胞、细菌培养,拔除尿管后,尿管末端行细菌培养. 结果: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普通尿管组尿白细胞阳性数分别为1,5,6,8,9;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1,2,4,5;普通尿管组尿培养阳性数分别为0,3,5,7,8,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0,1,3,4,后者明显降低(P《0.05). 尿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3,4,3,1,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2,1,1,1,0例次. 尿管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8,3,4,3,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3,1,2,0,1,后者低于前者(P《0.05). 结论:纳米银涂层尿管具有一定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的组织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观察其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将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实验组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基础上,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根据使用说明书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比较2组患者第3、7天膀胱尿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培养细菌3 d有12株,7 d有30株,实验组则分别为5株和8株。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体、3 d以及7 d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喷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可显著降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提示能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效果可维持7 d以上。但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针刺在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温州市中两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合并排尿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留置导尿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间歇导尿联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刺入神阙、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曲泉、肾腧、膀胱腧、八髂(上髂、次髂、中髎、下髂穴),行捻转提插手法,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5次,疗稗4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残余尿量、出现尿路感染和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结果疗程结束时,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减少(96.3±45.5)mL,尿路感染人数较少(10例),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较多(31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留置导尿法,间歇导尿联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49-125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63例,分别施以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等膀胱功能训练;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治疗后检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3个月,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3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4.3%、28.6%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容量Crede法排尿和间歇导尿组明显大于留置导尿组,残余尿量Crede法排尿组少于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尽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进行Crede法排尿,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免除了因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忧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91-95
目的 探讨常规留置导尿失败后处理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的不同方法,以期提高患者一次性留置导尿成功率,尽早解除尿路梗阻并减少尿道损伤。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我院20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尿道扩张后留置导尿组(尿扩组)和内镜下导丝引导留置组(内镜组),分析两组留置导尿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尿扩组中所有女性患者、无尿道手术史患者及尿道外口狭窄患者经尿道扩张扩后均能成功留置导尿;内镜组中TUR及TURP患者均可成功留置导尿管。TUR及SP患者两组留置尿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URP(P0.001)及RP(P=0.008)患者内镜组留置尿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尿扩组。内镜组留置尿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尿扩组(95.7%vs 80.9%,P=0.001);内镜组术中VAS疼痛评分(2.2±0.3 vs 5.7±0.9,P0.001)及术中明显肉眼血尿发生率(5.4%vs 23.5%,P0.001)均显著低于尿扩组;术后3个月拔除尿管后,内镜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扩组(15.1%vs 28.7%,P=0.02)。结论 女性及无尿道手术史的男性患者大多可经尿道扩张后即可成功留置导尿;而对于合并尿道手术史,尤其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的男性患者,内镜下留置导尿管优于单纯尿道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导尿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将门诊前列增生症且行导尿的195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导尿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导尿操作中疼痛程度、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顺利程度、两种方法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导尿操作中疼痛程度、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顺利程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导尿方法使患者疼痛减轻,提高插管成功率,黏膜损伤减少,插管顺利程度提高,使患者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排尿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2例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B超、尿道探试、尿道造影、膀胱尿道镜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前尿道狭窄7例,膀胱颈狭窄和挛缩各2例,腺体残留4例,后尿道狭窄3例,组织碎片或血块阻塞2例,膀胱颈和尿道水肿2例。对患者均先行尿道扩张,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重新电切、膀胱冲洗、重置尿管并抗炎治疗,治疗后随诊3~6个月。结果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排尿困难是TUR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尿道扩张和微创处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材料"洁忧神"在预防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的留置导尿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用药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尿道口护理,2次/天;用药组,按常规行尿道口护理后,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导尿管与尿道口,2次/天。观察两组患者置留导尿管后第3、5、7天膀胱内尿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用药组置管期间尿培养尿路感染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洁忧神"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兴华  彭爽  唐杰 《吉林医学》2011,32(25):5326-5327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留置尿管后第1天即行膀胱冲洗,定时开放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当天不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拔管当天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半小时后拔管,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 h、2 h、4 h、6 h内排尿率和尿道口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可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