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57-3858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及基本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基本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BUN和Sc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具有明显变化(P0.05);血磷、血清i PTH、hs-CRP及β2-M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BUN和Sc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和对照组相对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可以更好地清除血磷、β2-MG及i PTH、等分子物质,有效改善钙磷代谢水平,降低患者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适合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患者肾性骨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应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血钙、血磷、PTH、肾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肾性骨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肾性骨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应用家庭延续护理模式,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饮食调节、定期入院或肾内科门诊检查,从根本上确保预后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肾功能损害,调节钙、磷、及PTH值,降低肾性骨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瓣膜钙化与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紊乱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7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有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 PTH)水平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钙、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瓣膜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和i PTH水平高于无瓣膜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瓣膜钙化组24 h平均脉压偏高、24 h平均舒张压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收缩压略高于无瓣膜钙化组,杓型血压比例略低于无瓣膜钙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磷浓度、钙磷乘积、血i PTH升高是导致CK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可出现动态血压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在高钙血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低钙透析液,对照组使用正常钙透析液;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结果:透析后对照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均轻度升高,而观察组血钙和血磷均明显降低,钙磷乘积也显著降低,PTH水平在3个月时明显上升,6个月时趋于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钙血症患者采用低钙透析液透析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尿毒症并发肾性纤维性骨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发肾性纤维性骨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传统HD,B组予HP串联HDF,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及治疗12周前后测定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血钙、血磷,分析各指标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PTH、FGF23、BALP、钙、磷及骨痛、顽固性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PTH、FGF23、BALP、钙、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前PTH、FGF23、BALP及骨痛、顽固性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PTH、FGF23、BALP、钙、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串联HDF能有效改善尿毒症肾性纤维性骨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钠治疗组(A组45例)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B组43例),周期为6个月,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于透析前抽血化验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K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AKP、AGEs、AO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试验6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AKP无明显变化,iPTH、AOPP、AGEs、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试验6个月后血清钙、血磷、钙磷乘积、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PP、AGEs、iPT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透析的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可使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得到缓解,iPTH降低,抑制透析患者SHP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碳酸镧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时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南京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6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MHD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治疗组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在(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300~600pg/ml],对照组2、治疗组2(i PTH在600~1000pg/m L)。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给予患者口服骨化三醇2.0μg/次,2次/周联合碳酸钙750mg 2次/日和骨化三醇2.0μg/次,3次/周联合碳酸钙750mg 2次/日。治疗组1和治疗组2分别给予口服骨化三醇2.0μg/次,2次/周联合碳酸镧500ug每日3次和骨化三醇2.0μg/次,3次/周联合碳酸镧500ug每日3次,在治疗第4、8、12周末复查i PTH、血钙、血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4周、8周和12周的i PTH值均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碳酸钙组血钙升高较碳酸镧组血钙升高明显(P0.05)。碳酸镧组治疗后血磷较治疗前下降(P0.05);碳酸钙组治疗前后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可有效降低MHD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时的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传统磷结合剂治疗)与观察组(碳酸镧治疗)各20例。观察组患者血磷恢复正常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PTH、钙磷乘积水平以及血钙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碳酸镧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姚雪萍 《浙江临床医学》2004,6(5):365-365,367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不同阶段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 (PTH)的变化及与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测定 56例肾功能不全不同阶段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 PTH、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结果氮质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钙、血磷正常( P>0.05),血 PTH升高 (P<0.001).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比较,血钙降低 (P<0.05),血磷升高 (P<0.05),血 PTH更高 (P<0.02).血 PTH与血钙呈负相关、与血磷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钙、血磷是血 PTH升高的主要因素,同时血 PTH又作为一种尿毒素导致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126例,根据磷结合剂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A组30例给予碳酸钙D_3口服,B组45例给予碳酸司维拉姆口服,C组51例给予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口服。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钙磷乘积,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血钙、磷及PTH浓度,钙磷乘积,以及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B和C组血钙浓度较治疗前升高,血磷及PTH浓度较治疗前降低;A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升高,B和C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A组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8周后,3组血钙、磷及PTH浓度,钙磷乘积,以及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血钙、磷、PTH浓度及钙磷乘积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均较少,仅A组4例、B组1例、C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等消化系统反应。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相较应用碳酸钙D_3和碳酸司维拉姆降低血磷和PTH浓度效果好,且血钙浓度上升幅度小,能够延缓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碳酸镧与醋酸钙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终末期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42例,按维持治疗期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碳酸镧咀嚼片)和对照组(醋酸钙片)各2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服药后1、2、4周及4、8、12个月血钙(Ca)、血磷(P)水平及钙磷乘积,于治疗4周及12月后测定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感受负担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磷均在短期内下降;在治疗第4周、治疗4、8个月,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对照组血钙在治疗2周开始持续增加(P0.05),观察组血钙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iPTH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结论碳酸镧应用于CKD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可明显降低其血磷、钙磷乘积及PTH等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且对血钙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14-3215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情况。治疗后两组的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的钙磷乘积下降更明显,并与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血钙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的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血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而对照组的为16.67%,其中大部分为低钙血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能够有效促进钙的吸收,纠正血液透析期间的低钙血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方法:将92名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使用透析液的Ca2+浓度分为Ca-1.25组和Ca-1.5组,每组再按照透析超滤量分为两个亚组,Ca-1.25组分为A,B组,Ca-1.5组分为C,D组,A组、C组超滤量3 kg,B组、D组超滤量≥3 kg。检测透析前后各组血清总钙、血磷、透前甲状旁腺激素(plasma 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透析后血钙浓度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分别较A组、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5组血钙较Ca-1.25组高,两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及C,D组中血磷及PTH均无差异,Ca-1.25组血磷及PTH均高于Ca-1.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25和1.5 mmol/L的Ca~(2+)透析液均会使钙向体内转运,超滤量与钙转运量成正比,与血磷变化无关,且使用1.5 mmol/L的Ca~(2+)透析液的患者血钙更易达到正常水平,不刺激PTH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采用磷结合剂治疗,探讨血磷达标状况对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 1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7.1±13.8)岁,平均透析龄(38.7±14.8)月;透析前血磷>1.78mmol/L,饮食保持稳定且依从性好;病情稳定,预期生存期>2年。2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降磷治疗,分别口服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共进行为期24个月随访,期间根据血磷和血钙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个月末检测患者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计算钙磷乘积和尿素清除指数(kt/V)。4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末行颈动脉超声检测。5在随访结束24个月末将资料完整的80例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高血磷组(血磷≥1.78mmol/L)和正常血磷组(血磷<1.78mmol/L),分析血磷达标状况对MHD患者AS的影响。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18、24个月患者血磷、i PTH及钙磷乘积均显著下降、血钙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b、Alb及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随访结束后分析发现,与高血磷组比较,正常血磷组血磷、i PTH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钙、Hb、Alb及kt/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磷与i PTH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P<0.05或P<0.01)。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i PTH和年龄是MH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磷血症是MHD患者并发AS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磷达标状况与MHD患者A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患有动力缺失性骨病(ABD)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观察其提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和对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估其对血液透析患者AB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2例患者使用含钙1.25 mmol/L透析液,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含钙1.5 mmol/L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变化情况,及达到NFK-K/DOQI指南推荐目标范围的患者的比例。结果:治疗组经1.25 mmol/L低钙透析液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钙、血磷、钙磷乘积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达到NFK-K/DOQI指南推荐目标范围的患者比例上升(P0.05),仅3例患者先后出现血iPTH水平轻度超过目标范围,最高值427.3 ng/ml,需加用罗盖全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严重低钙抽搐、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压等情况发生。结论:对ABD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能有效升高其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从而达到治疗ABD的目的,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丸对血液透析(MHD)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钙、磷代谢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60例MHD后SHPT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MHD治疗,对照组采用西那卡塞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钙、磷、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i PTH]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磷及i 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钙水平高于对照组,磷及i 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UN、SCr及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及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后SHPT患者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有利于调节钙、磷代谢异常,降低i PTH水平,且对患者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代谢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那卡塞。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矿物质代谢及营养指标达标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甘油三酯达标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治疗后血钙、i PTH、甘油三酯达标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治疗后,对照组MIS评分为(6.22±2.95)分,高于观察组的(4.22±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西那卡塞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矿物质代谢水平及营养状况,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磷、血PT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可减轻骨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磷、血钙、血PTH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26-2428
随机选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碳酸钙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醋酸钙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i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和血钙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钙、iPT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水平对比不明显。在组内的F检验中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但血磷、iPTH水平呈现出降低趋势;对照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不稳定,有所提高,血磷水平和iPTH水平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iPTH水平下降的幅度略小于治疗组。在不良反应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将醋酸钙与高通量低钙透析联合治疗结合起来有助于使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且降低血磷和iPTH水平,对于预防高磷血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46例老年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乘积和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乘积和β2-微球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乘积和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头痛,恶心呕吐等各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能有效地改善老年肾性骨病患者机体钙磷代谢功能紊乱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