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不平衡数据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数据重抽样方法是影响分类准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现有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不能很好地保持抽样样本与原有样本的分布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密度峰值的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首先,应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估计多数类样本聚成的不同类簇的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进而根据样本所处类簇区域的局部密度和不同密度峰值的分布信息计算样本权重;然后,按照权重大小对多数类样本点进行欠抽样,使所抽取的多数类样本尽可能由类簇中心区域向边界区域逐步减少,在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同时又可抑制噪声;最后,将抽取到的多数类样本与所有的少数类样本构成平衡数据集用于分类器的训练。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RBBag、uNBBag和KAcBag等欠抽样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F1-measure和G-mean指标上均取得一定的提升,是有效、可行的样本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K-means聚类的欠采样存在仅适用于超球形状数据、未考虑重叠区对分类的影响及簇中样本的稠密程度等问题.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自适应欠采样方法.首先利用近邻搜索算法识别重叠区的多数类样本并将其删除.然后应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自动获得多个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子簇.再根据子簇中样本的稠密程度计算采样权重并进行欠采样,在获得的平衡数据集上进行bagging集成分类.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在大多数数据集上性能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平衡数据集中的少数类在传统分类器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欠采样和代价敏感的不平衡数据分类算法——USCBoost.首先在AdaBoost算法每次迭代训练基分类器之前对多数类样本按权重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根据样本权重选取与少数类样本数量相当的多数类样本;之后将采样后的多数类样本权重归一化并与少数类样本组成临...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平衡数据集分类结果偏向多数类的问题,重采样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传统过采样算法易合成无效样本,欠采样方法易剔除重要样本信息。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SVM的不平衡数据过采样方法SVMOM(Over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SVM)。SVMOM通过迭代合成样本。在迭代过程中,通过SVM得到分类超平面;根据每个少数类样本到分类超平面的距离赋予样本距离权重;同时考虑少数类样本的类内平衡,根据样本的分布计算样本的密度,赋予样本密度权重;依据样本的距离权重和密度权重计算每个少数类样本的选择权重,根据样本的选择权重选择样本运用SMOTE合成新样本,达到平衡数据集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类结果偏向多数类的问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不平衡数据常出现在各应用领域中,传统分类器往往关注于多数类样本而导致样本分类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欠采样的集成分类算法(ClusterUndersampling-AdaCost, CU-AdaCost)。该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维度加权后的欧氏距离得出各簇的样本中心位置,根据簇心邻域范围选择出信息特征较强的多数类样本,形成新的训练集;并将训练集放在引入代价敏感调整函数的集成算法中,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于少数类别。通过对6组UCI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欠采样过程中抽取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对少数类别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6.
欠抽样方法在非平衡数据集分类时,未充分考虑数据分布变化对分类结果造成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聚类融合去冗余的改进欠抽样方法。采用聚类算法得到多数类样本高密度分布区域的聚类中心,将多数类样本划分为不同子集,通过计算各子集的相似度冗余系数对多数类样本进行去冗余删除,以达到欠抽样的目的。对15个不同平衡率的数据集欠抽样后,利用代价敏感混合属性多决策树模型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降低非平衡数据集分类准确率的前提下,该方法能够提高少数类样本的正类率及预测模型的G-mean值。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大多数过采样算法在采样过程中只考虑少数类样本的分布而忽略多数类样本的分布,且数据集除了存在类间不平衡问题之外,还存在类内不平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和径向基函数的过采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自适应地为少数类聚类,获得多个子簇;利用聚类过程计算所得的局部密度为各子簇分配权重,并根据权重确定各子簇的过采样量;用径向基函数计算少数类样本的相互类势,以相互类势为依据对少数类进行过采样。将算法与不同分类器结合进行实验,用不同指标评价分类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分类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针对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等传统过采样算法存在的忽略类内不平衡、扩展少数类的分类区域以及合成的新样本高度相似等问题,基于综合考虑类内不平衡和合成样本多样性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整合DBSCAN和改进SMOTE的过采样算法DB-MCSMOTE(DBSCAN and Midpoint Centroid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该算法对少数类样本进行DBSCAN聚类,根据提出的簇密度分布函数,计算各个簇的簇密度和采样权重,在各个簇中利用改进的SMOTE算法(MCSMOTE)在相距较远的少数类样本点之间的连线上进行过采样,提高合成样本的多样性,得到新的类间和类内综合平衡数据集。通过对一个二维合成数据集和九个UCI数据集的实验表明,DB-MCSMOTE可以有效提高分类器对少数类样本和整体数据集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9.
张枭山  罗强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63-66
在面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时,大多数 传统分类算法假定数据集类分布是平衡的,分类结果偏向多数类,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融合欠抽样的改进AdaBoost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聚类融合,根据样本权值从每个簇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多数类和全部的少数类组成平衡数据集。使用AdaBoost算法框架,对多数类和少数类的错分类给予不同的权重调整,选择性地集成分类效果较好的几个基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据识别分类在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VM)个体分类器上正确识别率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思想(cost-sensitive)和自适应增强(AdaBoost)的SVM集成数据分类算法(CAB-SVM)。在自适应增强算法每次迭代训练SVM弱分类器之前,根据样本总数设置初始样本权值,并抽取样本组成临时训练集训练SVM弱分类器。其中在权重迭代更新阶段,赋予被分错样本更高的误分代价,使得被分错样本权重增加更快,有效地减少了算法迭代次数。同时,算法迭代过程极大地优化了个体分类器的识别鲁棒性能,使得提出的CAB-SVM算法获得了更优越的数据分类性能。利用UCI数据样本集的实验结果表明CAB-SVM分类算法的正确识别率高于SVM和SVME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不平衡数据分类是机器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传统分类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的少数类识别率过低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改进AdaBoost分类算法。算法首先进行基于聚类的欠采样,在多数类样本上进行K均值聚类,之后提取聚类质心,与少数类样本数目一致的聚类质心和所有少数类样本组成新的平衡训练集。为了避免少数类样本数量过少而使训练集过小导致分类精度下降,采用少数过采样技术过采样结合聚类欠采样。然后,借鉴代价敏感学习思想,对AdaBoost算法的基分类器分类误差函数进行改进,赋予不同类别样本非对称错分损失。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使模型训练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保证总体分类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少数类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平衡数据集分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混合采样的不平衡数据集算法(BSI)。通过引进“变异系数”找出样本的稀疏域和密集域,针对稀疏域中的少数类样本,提出了一种改进SMOTE算法的过采样方法(BSMOTE);对密集域中的多数类样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欠采样方法(IS)。通过在六种不平衡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取得了更高的G-mean值、F-value值、AUC值,有效改善了不平衡数据集的综合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3.
欠采样是当前解决类不平衡问题的主流方法之一。现有研究表明,高效地处理类别重叠能够有效提升过采样方法的性能。然而,目前对欠采样的研究大多认为由于样本选择策略不当而导致的关键样本丢失是影响欠采样方法性能的主要原因,为此,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方法,但鲜有对欠采样中类别重叠的研究。提出一种融合贝叶斯后验概率和分布密度的欠采样方法(BPDDUS)实现重叠区域样本的检测和清洗,并通过样本的分布信息对清洗后的样本进行欠采样。具体来说,该方法通过贝叶斯后验概率对多数类样本中潜在的噪声和重叠样本进行清洗以增强分类决策边界的清晰度。对清洗后的多数类样本,引入全局分布密度和信息熵来度量样本对不平衡数据分类学习的重要程度并对其分配相应的采样权重。按样本权重欠采样并构建集成分类系统,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在43个KEEL数据库数据集上进行的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的BPDDUS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郑燕  王杨  郝青峰  甘振韬 《计算机应用》2014,34(5):1336-1340
传统的超网络模型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时,具有很大的偏向性,正类的识别率远远高于负类。为此,提出了一种代价敏感超网络Boosting集成算法。首先,将代价敏感学习引入超网络模型,提出了代价敏感的超网络模型;同时,为了使算法能够自适应正类的错分代价,采用Boosting算法对代价敏感超网络进行集成。代价敏感超网络能很好地修正传统的超网络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时过分偏向正类的缺陷,提高对负类的分类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代价敏感超网络Boosting集成算法具有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的结构化SVM集成分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面向不平衡数据的SVM分类器性能,以结构化SVM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结构化支持向量机集成分类器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训练样本的聚类,得到隐含在数据中的结构信息,并对样本进行初始加权.运用AdaBoost策略对各样本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适当增大少数类样本的权重,使小类中误分的样本代价增大,以此来改进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高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单个分类器在不平衡数据上分类效果有限的问题,基于对抗生成网络(GAN)和集成学习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针对二类不平衡数据集的分类方法——对抗生成网络-自适应增强-决策树(GAN-AdaBoost-DT)算法。首先,利用GAN训练得到生成模型,生成模型生成少数类样本,降低数据的不平衡性;其次,将生成的少数类样本代入自适应增强(AdaBoost)模型框架,更改权重,改进AdaBoost模型,提升以决策树(DT)为基分类器的AdaBoost模型的分类性能。使用受测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作为分类评价指标,在信用卡诈骗数据集上的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与合成少数类样本集成学习相比,准确率提高了4.5%,受测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提高了6.5%;对比改进的合成少数类样本集成学习,准确率提高了4.9%,AUC值提高了5.9%;对比随机欠采样集成学习,准确率提高了4.5%,受测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提高了5.4%。在UCI和KEEL的其他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平衡二分类问题上能提高总体的准确率,优化分类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张宗堂  陈喆  戴卫国 《计算机应用》2019,39(5):1364-1367
针对传统集成算法不适用于不平衡数据分类的问题,提出基于间隔理论的AdaBoost算法(MOSBoost)。首先通过预训练得到原始样本的间隔;然后依据间隔排序对少类样本进行启发式复制,从而形成新的平衡样本集;最后将平衡样本集输入AdaBoost算法进行训练以得到最终集成分类器。在UCI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利用F-measure和G-mean两个准则对MOSBoost、AdaBoost、随机过采样AdaBoost(ROSBoost)和随机降采样AdaBoost(RDSBoost)四种算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OSBoost算法分类性能优于其他三种算法,其中,相对于AdaBoost算法,MOSBoost算法在F-measureG-mean准则下分别提升了8.4%和6.2%。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样本权重更新的不平衡数据集成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衡数据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的各个应用领域,如医疗诊断、异常检测等。研究者提出或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不平衡数据的学习,比如数据采样(如SMOTE)或者集成学习(如EasyEnsemble)的方法。数据采样中的过采样方法可能存在过拟合或边界样本分类准确率较低等问题,而欠采样方法则可能导致欠拟合。文中将SMOTE,Bagging,Boosting等算法的基本思想进行融合,提出了Rotation SMOTE算法。该算法通过在Boosting过程中根据基分类器的预测结果对少数类样本进行SMOTE来间接地增大少数类样本的权重,并借鉴Focal Loss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根据基分类器预测结果直接优化AdaBoost权重更新策略的FocalBoost算法。对不同应用领域共11个不平衡数据集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不平衡数据算法(包括SMOTEBoost算法和EasyEnsemble算法),Rotation SMOTE算法在所有数据集上具有最高的召回率,并且在大多数数据集上具有最佳或者次佳的G-mean以及F1Score;而相比于原始的AdaBoost,FocalBoost则在其中9个不平衡数据集上都获得了更优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