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先天性胆囊缺如少见,胆总管结石并发胆总管横结肠内瘘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62岁。右上腹部反复隐痛3年,期间间断寒战、发热、黄疸,经抗炎对症治疗缓解。近1年伴腹泻,腹泻每日3~4次。2个月前开始右上腹部隐痛伴寒战、发热,抗炎对症治疗,近3d病情加重,高热不退,体温达39~40℃。B超示:肝硬化、脾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未显示。外院CT报告:肝硬化,脾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及胆囊积气。我院CT、MRI、MRCP报告:肝硬化、脾大,胆总管结石,胆囊未显示(图1、2)。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85%。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6 U/L,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4 U/L,总胆红素131 μmol/L,直接胆红素46 μmol/L。诊断: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萎缩?肝硬化。急症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剑下隐痛2年,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入院.疼痛为持续性,向肩背部放射,无畏寒、发热.查体: 皮肤巩膜黄染,消瘦,余无阳性体征.B超示胆囊增大、胆囊结石,左右肝管树枝样扩张,胆总管全程扩张至壶腹部中断.CT示胆囊球形扩张,前后径5.5 cm,内见直径为1.0 cm结石,壁无增厚,左右肝管树枝样扩张0.5~1.0 cm,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2.5 cm,至壶腹部中断,其前内见软组织影.乙肝两对半(-),TB 232.7 μmol/L,DB 164.9 μmol/L,ALT 339 U/L,AST 339 U/L, ALP 543 U/L, GGT 1074 U/L,AFP(-),血常规正常.以"梗阻性黄疸,胰头癌?壶腹部肿瘤?"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肝呈瘀胆样改变,胆囊大、内壁粗糙,固醇结石一枚,直径1.0 cm.胆总管扩张,内径2.5 cm.胆囊、胆总管内充满无色胶冻样液(冰冻病检为粘液、少许上皮细胞),胆总管下端可通过7号探条.胰头慢性炎症改变.术中胆道镜检示肝内胆道开口1.0 cm,未见结节; 左肝外叶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内壁粗糙,多个细小灰白结石,可见少量无色胶冻样粘液; 右肝内胆管扩张,内壁光滑; 胆总管下端通畅,内壁光滑.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5 8岁 ,因巩膜皮肤黄染 3个月 ,右上腹痛伴发热 3d入院。体格检查 :巩膜、皮肤重度黄染 ,右上腹可触及肿大胆囊 ,有触痛。B型超声和CT示右肝后叶肝癌 ,胆囊明显增大 ,胆囊结石 ,肝内、外胆管扩张 ,肝门胆管占位病变。PTC示 :肝内胆管扩张 ,肝门部至胆总管可见 6 5cm×2 5cm椭圆形充盈缺损 ,可见造影剂从充盈缺损两旁流入胆总管下段至十二指肠 ,胆囊未显影。肝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黄疸 ,AFP 30 μg/L。术前诊断为胆管癌并肝转移 ,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术中见肝脏呈淤胆硬化症 ,表面未触及肿物 ,胆囊…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2岁.因上腹不适9个月,加重2个月,伴全身皮肤黄染以“梗阻性黄疸”入院.人院后生化检查:ALT111U/L,AST 59 U/L,TBIL 234.9 μmol/L,DBIL 190.6 μmol/L;肿瘤标志物大致正常.B超示肝总管内实性占位可能,肝内胆管扩张.CT示肝门区域胆管管腔迂曲扩张伴管壁增厚,考虑为肝总管囊肿或胆囊管囊肿可能.MRCP示胆囊壁、相邻肝总管及左肝管不规则增厚,考虑恶性可能(图1).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右肝管汇合处乳头状肿物,质巾,产黏液(图2).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和磁共振胆道成像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21例各种胆道疾病的磁共振胆道成像表现,并与B超,电脑彩超,CT作前瞻性对照研究,包括壶腹癌3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癌2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8例,肝左内叶胆管癌1例,左右肝管狭窄伴肝内外胆管结石3例。壶腹癌表现为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的“双管征”、胆总管下端侧壁的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37岁。因右上腹痛伴腹部包块 4年 ,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后 3年入院。 4年前因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包块 ,当地以慢性胆囊炎、多囊肝行胆囊切除术。术后 1 0d症状复发伴寒战、高烧、黄疸 ,且黄疸渐深、包块渐大 ,当地医院以肝内脓肿、小网膜囊脓肿行剖腹探查 ,术中诊断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外引流 ,术后带管出院。本次入院CT提示左肝管及胆总管囊肿 ;引流管造影显示左肝管及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与十二指肠间不通 ;胆纤镜检查发现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囊肿 ,下端未见明显开口及Oddi乳头。实验室检查 :胆汁淀粉酶 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胆囊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方法 利用自体胆囊制成带胆囊动脉的组织瓣,在狭窄胆管广泛切开、扩大成形的基础上,修复胆管壁缺损.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胆管镜取石致右肝管损伤1例,左肝内胆管癌侵及左肝管1例.随访至今,全组病例术后无胆漏,未出现返流性胆管炎,无结石复发.结论 本术式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同时达到了解除狭窄和畅通引流的目的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6 0岁。右上腹部隐痛 2个月 ,皮肤巩膜黄染2 0余天入院。右上腹持续性隐痛 ,无放射痛。曾经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后 3d发热 ,最高 38 5℃ ,行抗炎保肝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查体 :皮肤巩膜黄染 ,肝区叩击痛 (+) ,无其他阳性体征。B超示 :肝内外胆管扩张 ,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T示 :左肝管、胆总管囊性扩张 ,囊腔内有分隔 ,密度不均 ,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MRI :左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囊性扩张 ,左肝管直径 5 8cm ,胆总管直径 2 8cm ,囊腔内有分隔 ,增强时有强化 ,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实验室检查 :谷氨酰转移酶 :4 1U/L ,天冬氨…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于1998年采用“皮T胆囊胆管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肝内胆管结石18例,其中肝左胆管结石6例,肝右胆管结石4例,肝左右胆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3例均采用皮下胆囊胆管吻合术。 1.2 手术方法:切开胆总管,尽可能取尽结石,冲洗肝内胆管,检查奥狄氏括约肌通畅后,切开胆囊壶腹与胆总管吻合(遇到肝胆管狭窄时,切开狭窄并整形后再吻合)。吻合使用1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4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 d"入院。全腹部增强CT:胆总管上段、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软组织影,考虑肿瘤。门诊拟"胆管肿瘤"收入院。患者入院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肿瘤切除+肝门部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诊断:肝门部胆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于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二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例1 男性,36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黄疸10年入院。4年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斜切口瘢痕,长约15cm。,余无特殊发现。B超、CT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萎缩,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1cmo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约0.5~0.8cm。3d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是一种由胆管细胞分化而来、起源于各级胆管分支内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基于解剖结构,胆管癌分类包括肝内、肝门周围以及远端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位于二级胆管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之间的区域,起源于肝门周围较大的胆管,组织分型大多是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癌,其他组织类型少见。另外,肝门部胆管癌按形态分为肿块生长亚型、外生型和导管内生型。导管内生亚型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导管周围浸润型,是最常见的肝门部周围胆管癌亚型。虽然根治性切除术是唯一能够提供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治愈机会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大多数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神经浸润,因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2]。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等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0.5%,近年来随着胆囊发病率增加,其损伤发生呈上升趋势。我院1984年至2004年收治1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8.5岁(32~65岁)。均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坏疽2例,慢性胆囊炎至胆囊萎缩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各1例,Mirizzi综合征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胆管缝扎伤2例,右肝管损伤1例,右肝管横断伤1例,胆总管裂伤3例,胆总管热损伤1例,拔除T管胆总管损伤2例。本组6例为术中发现后即行…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9~1983年10月经手术治疗胆道疾病654例,其中9例经肝圆韧带途径暴露左侧肝管行胆道手术,取得较好疗效。此9例中行胆囊切除术误断肝总管3例,左肝管结石伴出血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左肝管复发性结石1例,肝外胆管狭窄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左肝管残余结石伴囊性扩张1例,高位胆管癌1例。手术步骤:进腹后如肝门处粘连致密,宜沿肝下面紧贴肝包膜分离,以免损伤其他组织,而后剖开肝圆韧带即分开左肝裂间沟的前侧肝组织,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水平面暴露左肝管横部(见图)。有的门  相似文献   

15.
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Mirizzi综合征(MS)是因结石嵌顿在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同时可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它是一种少见的胆囊、胆管疾患,其发生率约1%。我院外科20年来收治MS 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岁(31~78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绞痛24例,同时伴黄疸12例.发热1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其中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扩张2例,肝总管狭窄或扩张8例。行PTC检查4例,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行ERCP检查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功能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有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但无胆囊结石的患者,行左肝外叶切除,再经左肝外叶胆管残端取胆总管结石,术中保留胆囊。结果 30例无胆囊结石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均康复出院。结论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无胆囊结石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病人伴肝胆管癌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也愈来愈受到胆道外科医师们的重视。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肝内胆管结石2229例〔1〕,其中合并肝内胆管癌肿者21例(发生率0.94%),均经病理学证实。临床资料1.病史:在确诊肝内胆管癌前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者15例,同时发现肝内胆管结石伴癌变者6例;有胆道手术史者14例。2.癌变部位及病理: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9例,右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4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胆管癌8例。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管状腺癌12例,乳头状腺癌5例,低分化癌2例,胆管乳头状瘤恶变1例,腺鳞癌1例。3.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巩膜黄染,尿黄半个月入院.肝功能Child B级.AFP>1210μg/L.B超及CT检查示肝右叶及尾状叶略低密度软组织影,包块突向肝门部,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包块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肝实质,脾明显增大,脾门区及胃底见曲张血管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伴黄疸一年"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及明显包块,Murphy征阴性。B超示"肝门部梗阻,肝总管内稍高回声灶,左右叶肝内胆管扩张,扩张最宽处约2 cm"。进一步行MRI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病变,首先考虑肝门部胆管癌"。ERCP检查提示肝门部占位(见图1),用取石网篮套取少量组织行病理检查示"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可能"(见图2),予以ERCP下置入鼻胆管引流,每日引流量约400~500 ml。  相似文献   

20.
胆道镜下试用电凝治疗胆管乳头状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江苏吴江市农民。因三次胆道术后30年,黄疸7个月伴发热1周,于2004年6月2日入院。30年前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3年前因胆总管结石伴黄疸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个月前再次出现黄疸伴发热,在当地医院再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中见胆总管内无明显结石.肝内外胆管可见胶冻样黏稠液体,抽取做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型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