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C_4H_4N_2O_2S)和相应的稀土硝酸盐Ln(NO_3)_3·6H_2O(Ln=Ce;Sm)合成了2个配合物[Ln L_3(H_2O)_2]n,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表明:2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每个中心金属离子Ln(Ⅲ)与5个噻二唑甲酸根(L~-)中的6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8,形成一个三角十二面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2.
使用方酸(H_2C_4O_4)和2,2’-联吡啶(C_(10)H_8N_2)为配体合成了3种中性一维配位聚合物[M(C_4O_4)(C_(10)H_8N_2)(H_2O)_2]·2H_2O(M=Zn_(2+)Cd_(2+) or Cu_(2+)).所有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进行了表征.在这些配位聚合物中,金属中心离子和参与配位的两个吡啶环氮原子、两个方酸氧原子和两个配位水氧原子共同构成了六配位的伪八面体结构.其中拥有d10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的配位聚合物在荧光发射光谱中的374.5nm和464.5nm处有很强的荧光强度.同时通过Z扫描技术研究了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氮杂大环配体C_9H_(22)N_4及其镍的配合物[Ni(C_9H_(22)N_4)](ClO_4)_2。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a=13.069(8),b=14.106(7),C=9.282(4)(?),V=1711.2(?)~3,Z=4,Dc=1.72g/cm~3。配合物中镍为4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扭曲的平面四方形。  相似文献   

4.
二苯亚砜硝酸铒[Er(NO_3)_3·3(C_6H_5)_2SO]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2.276(4)A,b=9.835(2)A,c=32.477(7)A,β=90.22(2)°,Z=4。结构用重原子法解出,并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修正,最后R因子为0.0465。九个氧原子围绕Er离子构成稍歪扭的“三帽三方稜柱”配位多面体。铒与配位氧之间的距离:Er—O_(DP50)=2.291A,Er—O_(NO3)=2.437A。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具有新颖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开放骨架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选择同时含有氮,氧配位原子的四氮唑取代的苯甲酸配体4-(1H-tetrazol-5-yl)-benzoic acid(C_8H_6N_4O_2,H_2L),在N-甲基苯酰胺(NMF)和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与2种过渡金属Cu和Cd配位组装合成异核双金属骨架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C_(19)H_8N_8O_6CuCd(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结晶在立方晶系,Pmma(No.19)空间群。金属铜与四氮唑结构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螯合配位,金属镉原子分别与羧基氧原子和桥氧原子配位,在x轴方向分别形成1D链,再通过配体H2L的配位链接作用形成配合物1的3D开放骨架结构。变温磁化率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显示反铁磁性,较低温度条件下转化为铁磁性。配合物1的成功合成和空旷的孔道结构为客体分子交换和气体吸附性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镧系元素配合物[C_4H_9O]~ [Ln(S_2CNC_4H_8)_4]~-(Ln=Pr和Sm)是从LnCl_3和NH_4(S_2CNC_4H_8)在THF中反应45h而得到的。[C_4H_9O]~ [Ln(S_2CNC_4H_8)_4]~-的晶体和分子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获得,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单胞参数分别为a=1.2233,b=1.5220,c=1.8308nm,β=98.62°(Pr—配合物);a=1.2208,b=1.5200,c=-1.8352nm,β=98.59°(Sm—配合物),晶体结构是从Patterson和Fou—rier方法解得,并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57(Pr)和R=0.042(Sm)。两个化合物是属于异质同晶,它们阴离子部分是由Pr和Sm原子和配位体的八个S原子构成扭变的三角形十二面体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五碘化二咪唑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合钴的水合物(C_3H_4N_2)·TP[-N(CH_3)_3]P·Co(Ⅲ)Ⅰ_5·10H_2O,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α=16.056(7),b=16.224(7),c=28.874(11),以Co~(3+)为中心的阳离子具有C_2点群对应的对称性,Co~(3+)与六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多面体成八面体构型,卟啉环平面垂直于C轴。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二(三苯基氧膦)合硝酸钕络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及氢核磁共振,确定其化学式为:Nd(NO_3)_3·2Ph_3P=O·C_2H_5OH。该化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如下: a=17.212(4)(?) v=4026(2)(?)~3 b=10.900(3)(?) F(000)=1836e c=22.296(8)(?) d实验=1.543g/cm~3 β=105.75(2)° d计算=1.540g/cm~3 Z=4 钕与九个氧原子配位,分子具有近似的C_S对称性。平均钕—氧键长为2.484(?)。Nd-O_P键显著小于此平均值,而Nd-0(硝酸根)键长都大于此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H3[Nd{C5H3N(COO)2}3].10H2O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H_3[Nd{C_5H_3N(COO)_2}_3]·10H_2O晶体结构,晶体数据:C_(21)H_(32)N_3O_(22)Nd,空间群P2_1/c,a=1.794 5(5),b=1.0 24 4(3),c=1.866 5(4)nm,β=112.05(2)°,V=3.180 2nm~3,Z=4,Z=4,D_?=1.718,D_0=1.73g/cm~3,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后R因子为0.048,测定结果表明,三个配体围绕中心Nd(Ⅲ)形成稍微畸变的三帽三方柱配位多面体,Nd-O和Nd-N键长分别在0.246 9~0.251 0nm和0.255 4~0.2575nm之间。整个结构以及羧基氧原子与水分子和水分子间氢键联结起来。氢键键长在0.274 3~0.298 8nm之间。  相似文献   

10.
配合物[Na(B15C5)(H_2O)]_2[Co(NCS)_4]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_(2h)~2-P2_1/n,晶胞参数α=16.868(5)A,b=13.004(3)A,C=21.500(7)A,β=112.78°,Z=4.用重原子法解得配合物的结构,井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全部原子的坐标参数及其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进行修正,得最终的偏离因子R=0.085.研究表明,与钠离子配位的氧原子形成五角錐构型,并且钠离子处于锥底的冠醚孔穴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苯磺酸锌[Zn(H_2O)_6](C_6H_5SO_3)_2(1)和对甲基苯磺酸锌[Zn(H_2O)_6](p-CH_3C_6H_4SO_3)_2(2),均为无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个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配合物中Zn(Ⅱ)离子均与6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还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单质子化二亚乙基三胺阳离子与偏钒酸根形成的偏钒酸铵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_(2v)~5-Pb2_1a,晶胞参数:a=8.743(2),b=10.924(3),c=23.314(5)A;Z=4;d=1.80g/cm~3。晶体结构由SHELXTL直接法程序解出,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54。结构分析表明:晶体中形成以二聚钒氧四面体为结构基元的偏钒酸根长链-(V_2O_6~(2-))_n-,沿2_1螺旋轴方向盘旋延伸。这种长链不同于KVO_3·H_2O中存在的以五配位钒氧畸变三方双锥配位多面体为结构基元的偏钒酸根链。  相似文献   

13.
以C_6H_5SO_3H和NiCO_3·2Ni(OH)_2为原料,采用挥发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配合物[Ni(H_2O)_6](C_6H_5SO_3)_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测定了[Ni(H_2O)_6](C_6H_5SO_3)_2晶体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6.9646(9)?,b=6.2868(9)?,c=22.324(3)?,α=90°,β=93.917(2)°,γ=90°,V=975.2(2)?~3,Z=2,含有6个结晶水,且中心离子(Ni~(2+))并未与磺酸基发生直接配位.通过Biginelli反应为探针,考察了[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三聚氰胺[C3N3(NH2)3]和MnCl2.4H2O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碳酸锰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32/c,晶胞参数:a=0.47795(9),b=0.47795(9),c=1.5624(4)nm,V=0.30909(11)nm3,Z=6,Dc=3.705 g/cm3,F(000)=330,R1=0.0167,wR2=0.0456[I>2σ(I)]。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每个锰离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CO32-的每个氧原子从不同的方向连接2个金属离子,把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与Cu(II)制备了深墨绿色的双核配位聚合物[Cu_2(C_7H_7O_2N)_2(C_(12)H_8N_2)_2·2H_2O]·Cl_2·(C_7H_7O_2N)_2·4H_2O颗粒状晶体,用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推断了该配位聚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无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C_(20)H_(24)O_6·AgNO_3·1/2C_4H_9OH·1/2H_2O)的晶体结构已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h)~5-P2_1/n,晶胞参数为:a=18.427(4)(?),b=14.079(2)(?),c=18.471(3)(?),β=93.56(3)°,V=4783(2)(?)~3,Z=8。结构通过帕特逊函数和付里叶函数求解,用块矩阵最小二乘修正,最后的偏差因子R=0.065(4908个I/σ(I)≥1.96的独立衍射)。冠醚的六个氧基本共面,并与Ag配位,Ag的第七配位为NO_3~-的O,平均Ag-O_(crown)为2.7(?),Ag-O_(NO_3~-)为2.5(?)。不对称单位中两个冠醚加合物通过一个H_2O和一个C_4H_9OH用氢键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在水溶液中,调节pH至6.3,合成了高氯酸钇与L-脯氨酸的配合物[Y4(HPrO)4(PrO)2(μ3-OH)4(H2O)7](CIO4)6@6H2O单晶,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菱形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b=c=12.786 3(15)A,α=β=γ=100.217(17)0,V=1977.0(4)A3,Z=1,最终偏差因子R1=0.086 9,wR2=0.220 3.每个晶胞以四个Y3+通过四个μ3-OH-离子、六个脯氨酸羧基桥联成四核簇状结构.其中三个Y3+每个均与三个μ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两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8;另一个Y3+与三个μ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一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18.
N—苄基二茂铁磺酰胺[C_5H_5 FeC_5 H_4SO_2 NHCH_2C_6H_5]为黄色棱柱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程群P2/a,晶胞参数为:a=10.178(8),b=12.503(1),c=13.222(8)A,β=107.42(8)°,v=1605.57A~3,z=4,计算密度D_c=1.469g/cm~3。在SYNTEXR_3 四园衍射仪上,用M_0K_a射线收集数据,用SHELXTL—83直接法程序求解晶体结构。最后偏离因子R=0.0431,R_w=0.0426。对分子的几何特征及s原子配位情况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结构为[CO(NO_3)(H_2O_5)]~+·(NO_3~-)(18-C-6)(H_2O)的粉红色晶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并由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n.晶胞参数 a=7.258(1),b=16.149(2),c=20.825(3)(?),β=99.15(3)°,V=2409.8(?)~3,Z=4.结果表明.Co~(2+)与5个水及一个硝酸根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稍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18-冠-6的氧原子未直接向钴配位,而是通过氢键与配位水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用溶剂热法,以1,4-环己烷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8H16CoO7)·2.5(H2O)]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981 0(2)nm,b=1.674 5(3)nm,c=0.808 20(16)nm,β=93.64(3)°,V=1.324 9(4)nm3,Z=2。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Co(Ⅱ)与6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羧酸,另外4个氧原子来自配位水(Co—O键长范围0.201 7(5)~0.224 1(4)nm,O—Co—O键角范围86.16(17)°~178.94(19)°),中心Co(Ⅱ)与6个配位氧原子形成畸变八面体配位构型,羧酸配体上两边的氧原子分别与Co(Ⅱ)形成单齿配位。金属钴之间通过羧酸桥连形成一维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水分子桥连形成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