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罗格列酮对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组)逆行胆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假手术组(SO组)逆行胆胰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罗格列酮组(R组)于造模前30min给予罗格列酮。检测血清淀粉酶(AMY)的变化,取胰头部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SAP组各时间点AMY、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及NF-κB和ICAM-1的表达较SO组增高(P〈0.01);R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较SAP组均下降,但仍高于SO组(P〈0.01);NF-κB和ICAM-1两者在SAP组和R组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减轻大鼠SAP胰腺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ICAM-1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O.01)。[结论]NF-κB、ICAM-1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ICAM-1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F-κB和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的表达及中药复方久泻灵颗粒荆及中药干预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乙酸局部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久泻灵颗粒剂大、中、小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后制备结肠组织标本,病理切片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切片观察结肠组织NF-κB及ICAM-1的表达.结果 久泻灵可显著改善肠黏膜炎症,降低病理组织学评分.久泻灵不同剂量可使NF-κB及ICAM-1表达减弱.结论 久泻灵颗粒剂通过抑制NF-κB激活和ICAM-1表达.阻断炎症的放大效应而达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是治疗UC的一种有效中药颗粒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 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ICAM-1蛋白的浓度。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HG组ICAM-1/GAPDH吸光度是NG组的2.9倍(P<0.01)。5μmol/L及20μmol/L罗格列酮均可显著抑制ICAM-1 mRNA的表达。HG刺激系膜细胞1 h可使NF-κB活性增强2.5倍(P<0.01),高糖诱导的NF-κB的活化可被罗格列酮(20μmol/L)所抑制(0.8±0.2vs2.5±0.3,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途径降低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7.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肠组织中MIF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其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两者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及MIF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溶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轻、重模型组共三组.每天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 (DA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技术,对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组织NF-κB 的表达;生化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正常组MPO活性,DAI,NF-κB及MIF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0.38±0.18 U/g, 0.51±0.28,0.18±0.05,0.11±0.03;模型Ⅰ组1.68±0.45 U/g,5.04±0.73,0.62±0.08, 0.65±0.04;模型Ⅱ组2.70±0.35 U/g,8.13± 0.71,0.78±0.11,0.81±0.05.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肠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 (P<0.05),NF-κB和MPO活性及DAI也显著增高(P<0.05),且在病情严重组增高尤为明显.结论:MIF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 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细胞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HO-1促进剂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2只。造模后3、6、12、24 h处死大鼠,测定各组肺组织内NF-κB结合活性、ICAM-1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内NF-κB活性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可于损伤后6 h达到高峰。HO-1促进剂组与模型组相比,3、6、12、24 h NF-κB活性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于3 h ICAM-1 mRNA表达量已开始升高,12 h表达量明显升高;HO-1促进剂组各时间点ICAM-1 mRNA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其中12、24 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NF-κB高水平激活直接或间接上调ICAM-1 mRNA表达量是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重要原因,HO-1促进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血管壁组织NF-κB和血清ICAM-1、TNF-α水平等方面,探讨蒺藜总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小剂量治疗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6.3 mg/(kg*d);大剂量治疗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12.6 m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 mg/(kg*d).2周后,测定血脂、血清ICAM-1、TNF-α水平及血管壁组织NF-κB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ICAM-1、TNF-α浓度水平均降低;模型组NF-κB活化,表达增强,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NF-κB表达的活性较模型组低.结论蒺藜总皂苷能通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B的激活,降低血清中ICAM-1、TNF-α的含量,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dCAM-1在恶唑酮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一氧化氮供体DETA NONOate和GTN 对恶唑酮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恶唑酮结肠炎组(B)、GTN干预组(C)和DETA NONOate干预组(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小鼠恶唑酮结肠炎模型,两个一氧化氮供体干预后处死小鼠.评价DAI、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dCAM-1及NF-κB;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测定结肠组织MPO活性.结果:B组小鼠DAI评分自灌肠之日起逐渐增高,而D组则变化不明显.B组小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NF-κB的表达、MAdCAM-1的表达、MPO活性(3.13±0.84,20.31±2.63,30.29±8.68,17.60±6.53,3.83±0.60)均分别高于A组(0.38±0.52,0.88±0.83,7.38±2.29,4.08±1.30,1.75±0.25,P<0.01)和D组(1.38±0.52,11.13±1.48,12.60±3.54,8.42±2.16,2.76±0.48,P<0.01),而C组则与B组相近.B组小鼠血清NO浓度高于A组(54.51±22.28vs 32.17±14.88,P<0.05),而低于D组和C组(54.51±22.28 vs 88.53±24.77,80.12±19.79,均P<0.05).B组MAdCAM-1的表达与组织学评分、MPO活性、NF-κB P65 IA值呈正相关(r=0.786,r=0.833,r=0.833,P<0.05).结论:小鼠恶唑酮结肠炎中结肠固有层MAdCAM-1的表达增加,DETA NONOate可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价值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9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0.26 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渍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降糖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不同浓度艾塞那肽和高糖共同孵育48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VCAM-1浓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艾塞那肽干预后,NF-κB p65、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高糖组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艾塞那肽可能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NF-κB活性影响其下游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高表达,由此稳定血管内皮环境,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相似文献   

13.
NF-κB、iNOS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肠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iNOS、NO的表达,探讨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及轻、重模型组共4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组织NF-κB、iNOS表达,生化方法检测MPO、NO含量,并分析NF-κ:B活性与肠道病理损伤指数、MPO、NO含量及iNOS表达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中NF-κB活性,iNOS表达及NO含量、MPO活性显著增高(P<0.01),且在病情严重组增高尤为明显.NF-κ:B表达水平与iNOS阳性细胞密度、NO含量、MPO活性及肠道病理损伤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NF-κ:B、iNOS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HBD-2和NF-κB及IL-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防御素2(HBD-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HBD-2、NF-κB和IL-8在UC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D-2、NF-κB和IL-8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UC组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UC轻中重度三组结肠黏膜中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2、NF-κB和IL-8水平在UC结肠黏膜组织中明显升高,但与UC病情轻重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亿活)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秦(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2 ml生理盐水灌肠;模型组、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均需要制备UC模型;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相应治疗,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莎尔福组、亿活组及联合治疗组NF-κB与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 05)。联合治疗组NF-κB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莎尔福组及亿活组(均P<0. 05)。结论亿活与莎尔福均抑制NF-κB与TNF-α活性,起到抗感染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抵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关系及其在激素抵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活动期中度以上UC患者35例,均予强的松治疗(20-40 mg/d)4 wk.根据治疗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和激素耐药组,均作为实验组,检测激素治疗前、治疗后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NF-κB表达水平.设立正常对照组 16例.结果: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敏感组、激素抵抗组NF-κB p65表达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9±2.7,6.1±2.9 vs 1.1± 0.8,P<0.01).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激素治疗后,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3±0.8 vs 5.4± 2.4,P<0.01).在激素治疗前后,激素敏感组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9±2.7 vs 1.3±0.8, P<0.01).而激素抵抗组在前后结果的比较中,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F-κB与UC关系密切,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F-κB在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有助于判断UC患者是否对激素抵抗,可以作为进一步预测激素抵抗的一个较早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κB表达情况,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 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UC组中NF-κB 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 UC组的NF-κB 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66.62±14.88 vs 142.30±19.01, P<0.05); 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36 vs 1.29±0.36,4.47±1.08 vs 1.37±0.26, 均P<0.01), 而IL-10表达水平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F-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 P<0.05或0.01).结论: NF-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相关性, 可客观反应UC的炎症活动情况; 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 可能与NF-κB诱导调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核因子(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动物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对照组只翻动十二指肠,罗格列酮组用罗格列酮腹腔注射。取各组大鼠肾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肾组织中NO含量、iNOS活性、NF-κB/p65水平、TNF-α水平、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罗格列酮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肾组织中NO含量和NF-κB/p65、TNF-α、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NF-κB)被认为是诱导炎性因子基因高表达的核心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随着对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诸多相关研究显示,NF—κB在结直肠炎性组织中呈高表达,它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等基因的转录,炎性因子激活后又可以正反馈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NF—κB的靶基因表达上调,促进U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核因子(NF)-κB的影响. 方法 大耳白兔37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罗格列酮治疗组,14 w后检测血脂谱、NF-κB及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组较AS组主动脉斑块面积、NF-κB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减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NF-κB表达,抑制慢性炎症反应,对AS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