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半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住院的心血管患者和200例非心血管患者应用HRSD和HAMA量表进行心理状况检测,评估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观察在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心血管疾病200例住院患者中并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达38%,非心血管疾病200例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为22.5%,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患者(P<0.05);尤其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不同性别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率达96%,结论:在治疗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盐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的 10 47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占 13 4% ;其常表现为类似心绞痛、类似左心衰的症状 ,可伴有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合并有焦虑抑郁患者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差 ,动态血压检查以非杓型改变者居多 ;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合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疗效显著。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应注意识别其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躯体化症状 ,此类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并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其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对512例慢性肝炎并发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中并发焦虑、抑郁症状者占56.0%,常表现为肝区隐痛及类似急性肝炎的症状,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单纯使用降酶、保肝治疗效果欠佳,心理干预结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结论慢性肝炎患者常并发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干预治疗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69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4例)和对照组(18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以及对心理疗法的满意程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疗法可以明显的改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军队离退休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军队离退休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况。结果:军队离退休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较治疗前有轻微缓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介入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军队离退休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积极的治疗并辅以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焦虑、抑郁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焦虑、抑郁原因,实施焦点式护理教育,提高LN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4例LN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实施焦点式的护理教育。结果:焦虑和抑郁原因主要有:疾病易复发、疾病带来的痛苦、担心疾病预后、药物毒副作用、自我形象紊乱、影响夫妻感情等;焦点式护理教育前后,SAS、S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焦点式护理教育,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晓芳  肖云 《中外医疗》2011,30(1):138-13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治疗的焦虑症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比较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药物治疗组为66.66%,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症失眠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能有效改善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HAMD、SAS、SDS,对仁济医院心血管专科中有心脏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25例患者和单纯抑郁症伴焦虑24例患者进行测试和比较,并用赛乐特(SSRI)药物治疗。结果 经测试二组患者,评分量表分值均较高,都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给予SSRI口服治疗,二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心血管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与单纯抑郁症伴焦虑者其情绪反应无明显差异,SSRI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300例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 ,为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测查 30 0例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结果 :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 6 5 6 7% (197/ 30 0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存者为 36 87% (116 / 30 0 ) ,高于仅有焦虑障碍者 (2 7% ,81/ 30 0 ,P<0 0 0 5 )。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应激因素的存在与否和病程长短有关。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结论 :内科疾病老年患者应当重视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抑郁共病相关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COPD、抑郁共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重视和兼顾抗抑郁诊治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年平均住院率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18-119
目的:调查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2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预后SAS、SDS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福宣  曹敏  田雪梅  王朝菊  刘凤 《西部医学》2010,22(8):1532-1533,153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分别在术前1天、术晨入手术间至麻醉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焦虑值、抑郁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压、心率、焦虑值、抑郁值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心率,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德燧  何晓艳 《当代医学》2010,16(10):26-27
目的了解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文拉法辛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末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进行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比单一用文拉法辛药物能更快地控制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再进行复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8周综合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7.35±8.72)...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研究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淑明 《吉林医学》2009,30(15):1602-1603
目的:对伴有情绪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期使血压达标,同时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筛选出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心理干预,1—2周1次,疗程4个月。疗程结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打分,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及血压平稳程度明显提高,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明显。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治疗在改善情绪的同时可以提高伴情绪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使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问卷量表的方法对846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肯定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9.9%,而其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7%。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主要因素可归为4类:经济因素;睡眠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其他相关因素,如病程、住院时间、医院环境等。③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影响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结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采用认知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罗拉治疗躯体疾病及非躯体疾病性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1例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评分>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2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10分的患者,根据是否含有神经系统躯体疾病,分为躯体疾病组和非躯体疾病组;用帕罗西汀和小剂量罗拉治疗,于治疗后1、2、4、8周及3、6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以HAMD、HAMA、SDS、S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峰作用时间为第4、8周;治疗3月后临床效果在两组患者中均趋于平稳;治疗后的各观察时点,两组间的各种评分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在治疗2周后逐渐减少。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罗拉对躯体及非躯体疾病性抑郁及焦虑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小剂量罗拉可明显增强帕罗西汀的治疗作用,而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丽梅  李玉霞 《西部医学》2013,25(6):867-868,870
目的评估胃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心理的相关因素,提出心理干预对策。方法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12%的胃癌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状态。引起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是胃癌、对手术效果怀疑、担心经济承受力等。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与心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对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更应关注并及时疏导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