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团队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术思想,建立癌毒病机理论,并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本文提出前列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湿、热、瘀、毒;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精室;病位在精室,与肾、膀胱密切相关,并涉及肝、脾。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其中,抗癌解毒为核心,补益脾肾为根本,清热化湿、祛瘀散结为关键,佐以疏肝理气,同时,强调整体辨证,以平为期,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指导,阐述前列腺癌的辨证治要,突出癌毒病机理论在治疗本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医药辨治前列腺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杰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收集病例,对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理论创新及临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列举医案验证。[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方面,张教授认为脾胃亏虚为本,内外合毒为因,胃络瘀阻为标,虚、毒、瘀互结,并独创"肝脾建中、脾阳为本"理论指导临床,主张以肝脾同建、顾护脾阳为主要治法,兼顾解毒化瘀、扶助正气,临证重视舌脉合参,遣方用药遵循经方。所附医案,张教授辨为肝胃气滞、毒瘀互结,治宜肝脾同建、行气宽中、解毒化瘀,以柴平汤、胃痞汤两方加减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注意肝脾同建、顾护脾阳,兼顾解毒化瘀、扶助正气,临证时重视舌脉,遵循经方,其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崔云教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崔教授诊治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结合其临证所谈所述,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崔教授诊治此病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 崔教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具有深刻认识,他认为肝肾受损、骨气内虚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根本,湿热痰瘀胶结癌毒是促进骨转移和诱发骨痛的关键,治疗上重视补益肝肾、扶正壮骨以治本,清除癌毒、祛邪止痛以治标,同时重视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调治,包括胃肠道反应、急性放射综合征、骨髓抑制和贫血、肝酶异常,深谙诸症病机,用药精简适宜。此外,崔教授重视本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张身心同调,用药之余配以言语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综合手段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所举医案中,患者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疼痛,辨为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证,治以补益肝肾、化痰逐瘀,用六味地黄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坚持扶正祛邪一体观,灵活化裁,效果显著。[结论] 崔教授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本虚标实的特点,治疗上坚持扶正祛邪兼顾,合理权衡用药,据证化裁适宜,药物多偏中和而不峻猛,为临证辨治本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郭淑云教授认为,正虚毒结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两大因素,正虚为本,毒结为标,对此类病症,如何辨别病性寒热尤为重要。郭教授重视患者自身对寒热的感觉以及饮食寒性热性的问诊来辨明寒热,并细辨寒热错杂及寒热真假之证。治疗上,早期邪盛而正未衰,人体正气有能力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使邪气外出;中期邪气盛,正气渐虚,机体尚能耐受祛邪药物的作用,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外出;晚期正虚而邪实,人体正气虚衰,邪气盛实,则需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5.
邪正关系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相互对立制约的重要因素,正虚易感外邪,邪犯必伤正气。外感热病虽以正虚为根本原因,然不可妄补,皆宜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如何正确处理好复杂之邪正关系,就某种意义而言,扶正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祛邪是为了尽快恢复失和之正气,但必须做到扶正不碍邪、祛邪勿伤正。正气失和,外感热病就常易出现兼挟,无论伤寒、温病均应重视邪之兼挟,临证邪及兼挟,必须要同治分消。文章就伤寒、温病的证治,举临床医案为佐证来探讨强调邪正关系在外感热病发生治疗转归中的作用以及运用分消法治疗兼挟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何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虚实夹杂,尤以脾肾亏虚为本,继而出现水湿、痰浊、血瘀等实邪,这些实邪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功能失常,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难愈.何立群教授论治慢性肾脏病,调理肺脾肾三脏,注重阴阳表里的调和,扶助正气的同时,兼顾祛除邪气,多法联用,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马丽俐教授从脾论治瘾疹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证收集和记录门诊病历,整理马教授从脾辨证论治瘾疹的经验,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规律,并举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马教授认为,瘾疹的核心病机为脾虚失运,感邪致病,总属正虚邪中,本虚标实,临证常见脾虚营卫失和、脾虚湿困、脾虚肝郁。治疗上马教授灵活运用补运二法以健脾体,以调和营卫、运脾化湿、补土疏木分治,同时注重因人制宜,个体化论治。所举验案中患者年逾花甲,皮疹反复,诊断其为脾虚湿蕴之瘾疹,治宜运脾祛湿、祛邪止痒,后期兼扶正补虚,随症加减,用药灵活,疗效显著。[结论] 马教授秉承以脾为本的辨治思想施治瘾疹,疗效明显,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何任教授不但擅治内,妇杂病,且精于癌症的防治,介导“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症治之”的治癌法则。本文从不断扶正乃汉本之法,扶正以补脾益肾为重,审度病热适时攻邪随症治之标本兼顾等方面、探述何任教授的治癌法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临证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翻阅古籍资料,从谢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认识,临证分析辨证及用药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结果]谢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饮食、起居、情志等因素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发病根本原因是脾虚,证候要素以脾虚湿盛、湿热、寒湿、阴虚、阳虚、气滞、血瘀为主,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提出以寒、热、虚、实为纲辨治,热者以湿热蕴结为实,以阴亏热稽为虚;寒者以寒湿内停为实,以脾肾阳脱为虚。拟定了清肠燥湿、养阴泄热,化湿温中、升阳固脱,健脾疏肝、扶正固本,调气和血、化瘀敛疡的治疗法则,其中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的治法应用于患者的全程治疗。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10余年,为痢疾之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寒、热、虚、实为纲,辅以健脾疏肝、调气和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清晰,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吴金玉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并分析记录吴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阐述吴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治思路,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总以本虚标实为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临床治疗中重视顾护脾胃,从脾治肾,同时兼顾补益气阴,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擅用活血化瘀之法。所举医案中医辨病为水肿,属脾肾气虚、瘀血内阻之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标本同治,以后天脾气固补先天肾气,祛除湿浊瘀血,邪去正安,疗效显著。[结论] 吴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疾病,详辨病因病机,标本兼治,治疗上以脾肾亏虚、湿浊瘀血为切入点,据证化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松江教授在治疗大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用药平实而疗效卓著,深受患者信赖。吾师认为本病实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虚,以湿热、气滞、血瘀、热毒为标实,因此,治疗应以培补肺脾肾、扶助正气治其本,并以通腑攻下、祛邪解毒治其标,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邪正盛衰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灵活掌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侍诊,归纳整理病例,从肿瘤转移的基本病机、主要治法,对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分析,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程海波教授基于癌毒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肿瘤转移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流注",正气亏虚是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癌毒流注是肿瘤转移的病机关键,癌毒流注具有特异性的通道、载体及规律,"扶正培本、抗癌解毒"是辨治肿瘤转移的主要治法。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一例肺癌脑、肝转移患者疗效显著,转移灶显著缩小。[结论]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具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导师宋康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的组成、配伍特点。[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搜集整理宋师治疗肺癌的医案,总结宋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配伍特色、用药规律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作用机制,同时附验案一则。[结果]宋师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痰、毒、瘀等阻塞肺络,日久成积所致,正虚与邪实是其两大病机,因此扶正与祛邪是其治疗总纲,清、消、补为其常用治疗三法。宋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于正气不足的肺癌患者,常用补益中焦、益气养阴、补肾益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邪实者,针对其痰、瘀、毒等不同致病因素,常用清热解毒祛瘀、化痰散结通络等药对以祛除实邪。所举病案,病属肺癌之痰瘀互结证,治以宋师常用降气化痰、解毒祛瘀之药对,疗效真实肯定。[结论]宋师运用药对治疗肺癌,选药精当,用药精准,疗效良好,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证随诊,收集、分析贾教授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关用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贾教授认为,食管癌病机可概括为,早期属“痰凝气滞”,晚期整体属“本元亏虚”,局部“痰瘀互结,气机阻膈”,痰、气、瘀胶结酿毒,变生癌浊,壅塞成瘤。临证辨治应始终以“气”为着眼点,尤重“气机”调达,肺、脾、肝三脏同调,根据患者的舌脉特点动态辨治,施药强调揆度“扶正”与“祛邪”的尺度,使瘀滞得化、癌毒得除、膈道得通。本文所附验案为正气亏虚,三焦代谢失常,以致癌浊久羁难化,辨证为痰凝气滞、瘀结阻膈证,治以降气化痰、化瘀宽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用药,终获良效。[结论]贾教授基于食管癌的特点及患者的体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食管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17.
张玉  胡皓  赵一  蔡小平 《中医学报》2016,(12):1845-1848
食道癌的发病主要在于患者正气亏虚,不能内守,加之七情六淫失常、饮食失节,终致邪毒侵袭。病初正气尚盛,久则正气亏甚,邪毒炽盛,因此初期治疗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随着病情变化,当改为扶正为要,驱邪次之。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互参,内服与外敷相辅的原则,治病求本,循时而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等病邪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痰瘀为病理产物;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少阳三焦衰弱,因此临证必须紧抓少阳三焦衰弱这个根本病机。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从益气健脾和补益肝肾入手;祛邪则根据风寒湿热以及痰瘀等的夹杂灵活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以及通络等治法。范教授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强调适时祛邪以及不忘宣利肺气,所列举医案充分佐证了范教授临床灵活应用扶正祛邪的这一治疗原则。[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审因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整理感染后咳嗽医案,熟读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相关文献,结合笔者对中医学术的思考,在确定小儿感染后咳嗽分期的基础上,探究陈师基于不同分期辨治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主张分“风邪束肺”“肺热壅盛”“正虚邪恋”三期辨治小儿感染后咳嗽,其中“正虚邪恋”期又以“脾虚痰湿”“阴虚内热”证为多见,分别采用疏风宣肺、清肃肺热、健脾化痰或滋阴清热法治疗,充分体现了浙派中医儿科“善用风药、巧用和法、健运脾胃、滋阴清热”的学术特色。所列案例为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典型医案,风邪束肺期疏风宣肺,肺热壅盛期清肃肺热,正虚邪恋期养阴清热或健脾化痰,疗效确切。[结论]陈师通过分期辨治小儿感染后咳嗽,灵活运用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改善患儿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小儿汗证当以虚实辨之,虚证以扶正为主,实证治从肝脾,不拘于补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