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继承传统中医辨证思维基础上,融合西医较全面的辨病思维,总结出在西医辨病基础上,中医辨病、再辨证这一现代临床思维模式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周美利  王鸿君 《河北中医》2000,22(6):451-452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临床只重西医辨病而忽略中医辨证的专方专药倾向,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误入“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试从中医外科角度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辨病必须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强调辨证用药,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若弃辨证不顾,见是病用是药,势必造成弊害。如王某,男性。右侧腰部疼痛,并向同侧下腹…  相似文献   

3.
张霆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2-363
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存在以辨病代替辨证、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的情况。强调西医辨病不能代替中医辨病,辨病应与辨证相结合,提出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证是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12):946-946
答: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无容置疑。但单讲西医辨病是不全面的,因为中医不仅强调辨证论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讲辨病论治,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医病位辨证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实体病位,还有传统医学的人体生理病理功能体系,如五脏辨证理论、六经辨证理论、经络辨证理论、归经理论等,它们从空间与时间、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阐述病理生理,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从病位辨证角度出发,在古今诸家医案医话和现代临床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检索、筛选、整理,横向总结胁痛的西医辨病与中药、针灸治疗方法,提出了以胁痛为主诉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用药结合的临床思路。这种思路不仅使治疗方向更加明确,也能更加清晰地缕清诊疗逻辑,同时可吸收应用现代中药理论,加深中医与当前诊疗实际的契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膏方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体系为指导,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笔者从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情志4个方面,简述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辨病论治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应包括中医之病及西医之病,既要看到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又要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面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本文介绍了从临床角度谈谈辨证与辨病(指西医病名)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半夏厚朴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为治疗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的主方 ,目前该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1〕据我们观察 ,该方所治诸症多以精神应激为背景 ,病人多有明显的焦虑症或焦虑情绪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将半夏厚朴汤加味方应用于修正的大鼠束缚水浸急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研究该方对不良应激的抑制及对应激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IL R系小鼠 6 6只 ,雄性 ,体重 18~ 2 2 g,由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  (1)多虑平混悬液 (0 .5 m g/ ml)…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8-281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病机即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灵活辨证论治的一种整体诊疗观念。病机辨证既有对疾病的整体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有具体辨证施治的规范,实现了辨病与辨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民  徐进秀 《福建中医药》2007,38(5):46-47,57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精髓,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近几年来辨病又受到了普遍关注。对于中医临床是以辨证为主还是辨病为主,抑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二者是否应该结合,可谓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笔者从循证医学角度谈谈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病临床辨病与辨证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中医临床要提高慢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必须首先把握住辨病与辨证的关系问题。辨病与辨证都必须依赖临床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而病人的自觉与他觉症状是两者都必需的,从症状学层次中西合参,能提高对慢性胃病辨证的准确性。而根据慢性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其辨证用药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来充实和补充中医临床之不足,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9-208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探究诊治疾病的核心过程,辨病论治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辨病论治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与辨证论治结合,与现代微观医学结合,重视疾病动态变化,更具有医学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脏躁”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丽华  李翠萍 《河南中医》2009,29(2):113-1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论述了脏躁的证治。脏躁为情志方面的疾病,临床中比较常见,历代对于其病机的认识,见解不一,特别是对“脏”的理解,诸家众说纷纭。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及方药等方面对脏躁的病机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脏躁之“脏”是指五脏而言,脏躁的病机可概括为五脏的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7.
蜥蜴临证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名称,主治,功效,毒性4个方面对动物药晰蜴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辨析。认为,药用晰蜴系晰蜴科动物丽麻晰(Eremias argus Peters)和密点麻晰[Eremias multiocellate(Guenthe)]全体;主治癫痫,结核,无名肿块等;功效破结利水,消瘘散结,并提出6点功用,提出临床应用毒性反应不明显但应注意其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8.
郭振球 《河南中医》2009,29(4):313-314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等分步骤论冶。  相似文献   

19.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创造性采用部位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及注重引经药物的使用,希望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