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再生水回用中氮磷对两种典型水华藻类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标准,试验选取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值,对蓝藻水华常见的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常见的小球藻分别进行了单独培养以及两者的竞争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3~0.5 mg/L,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1~0.5 mg/L;在氮磷比为15、30、50、150的试验条件下,竞争试验中的优势藻均为小球藻.建议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景观水体中,再生水的氮磷浓度分别控制为:总氮≥15 mg/L、磷≤0.1 mg/L、氮磷比为150以上,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景观功能保障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观赏性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研究了过滤系统在改善再生水景观功能中的作用,同时得出以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的景观水体爆发水华时的水质特征和优势藻种。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相关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过滤系统作为再生水景观功能的水质保障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利用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主要问题是其引发的水华现象,选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西护城河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水体中藻类群落发现,绿藻中的栅藻为优势种;调整河水中N、P的浓度做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氮磷含量及氮磷比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使用小球藻对ES抑藻剂进行抑藻测试,主要测试该抑藻剂对藻类抑制效果,同时确定了ES抑藻剂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华刚开始爆发时和水华爆发后的最低使用浓度和使用周期。经过测试,发现该抑藻剂对水华的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水华发生前实施药剂抑藻,药剂投加量少,抑藻效果好。对以再生水为补水的景观河道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时ES抑藻剂使用浓度为实验室确定的使用浓度的5倍。经过测试,该抑藻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华的暴发,保证测试河道的景观功能。同时在有外来含大量藻类的水体进入河道时,及时对含藻水体投加抑藻剂能够有效控制藻类数量,成功治理藻类水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再生水对斜生栅藻和天然混合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为了不抑制有益藻类生长,再生水所占比例不宜超过12%;再生水对针杆藻属和微囊藻属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对栅藻属和小球藻属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藻华爆发现象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以内蒙古呼伦湖为研究区,采用基于离散粒子群优化的光谱匹配(SMDPSO)算法提取藻华,以浮游藻类指数(FAI)的分类结果作为验证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然后分析2009-2018年藻华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此算法应用于黄海。结果表明:SMDPSO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呼伦湖藻华,与FAI分类结果之间的R2为0.97,RMSE为0.22 km2;呼伦湖藻华爆发于7-8月,且主要出现在湖泊边缘;SMDPSO算法既可以较好地识别以蓝藻为优势门的呼伦湖藻华,也可以提取黄海的浒苔(绿藻);SMDPSO算法不仅保留了光谱指数法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它还具有成本低、参数少、无需人工干预的优势。该研究为藻华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有助于控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回用人工景观水体优势藻和水华指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人工景观水体用水,考查了北京5~9月期间藻类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以二级出水作为景观用水的人工水池中,夏季暴发水华的优势藻种类以绿藻为主,主要有小球藻、十字藻、栅藻等,另外还有短时期的裸藻出现,蓝藻一直没有成为优势种属。试验水体的氮磷比为5~15,处于地表水的氮磷比为3~45,可见氮磷比并不是决定水华优势藻的主要因素。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及分析表明,碳元素的水平才是影响水中优势藻种的关键。试验结果得出水体透明度与藻类生长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本试验中当透明度低于0.4m可称已发生水华,可作为水华发生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营养水平对沉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影响,选取室外条件下自然繁殖生长的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种植水,研究有害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在两种营养水平下对穗花狐尾藻种植水的生长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种植水显著抑制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的生长(P<0.05),影响生理过程,但低营养水平下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营养加富穗花狐尾藻种植水暴露9 d后,对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23.5%和20.9%,对光合系统Ⅱ实际光合效能的抑制率分别为7.4%和17.6%,丙二醛浓度分别增大5.6%和9.1%;而直接将铜绿微囊藻接种到穗花狐尾藻原种植水中,对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0.7%和49.3%,对光合系统Ⅱ实际光合效能的抑制率分别为15.4%和23.4%,丙二醛浓度分别增大11.1%和18.2%。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易出现水华,相伴而来的还有卫生学和美学问题.控制氮磷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预防水华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国再生水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中对氮磷浓度值的规定偏高,对再生水水力停留时间的规定大于藻类生长的世代周期.对实际水体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标准中对氮磷浓度的上限要求并不能有效控制水华的发生.一些再生水回用量大的水体稀释能力差,长期使用会引起营养盐积累,因此建议制定再生水中氮磷浓度的标准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完全以再生水补充的水体,氨氮浓度宜降低到1 mg/L以下,总磷浓度宜降低到0.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硅藻在不同环境中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梅尼小环藻为代表,研究了在高光照与低光照两种条件下,3种不同昼夜温差对梅尼小环藻生物量、光合活性、营养盐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10 ℃范围内,昼夜温差的减小能促进梅尼小环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的增长,使其比生长速率增加;在高光照下,各组梅尼小环藻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差异显著,降幅范围为36.3%~65.2%(P<0.05),而低光照下各组Fv/Fm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随着温差减小,培养基中PO3-4-P的净减小值越大;不同处理组梅尼小环藻对硅的亲和力也表现出差异:高光照下,5 ℃温差组的硅亲和力最高,其半饱和常数(Km)为1.755 ng/L,而低光照下,恒温组的亲和力最高,其Km为4.673 ng/L;不同光照条件下,梅尼小环藻的生理习性对昼夜温差的响应不同,但总体上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减小有利于梅尼小环藻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奥运机遇,朝阳区水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务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水务规划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我区水务工作以及国内外水务工作的思路,贯彻市局提出的"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安全供水、防汛以及节约用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水务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孙磊  毛献忠 《给水排水》2012,38(5):151-156
采用EFDC模型建立东江东莞段二维水动力和氨氮输运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及一维河网模型吻合,高、低水位与石龙站实测数据比较平均误差为0.13m和0.18m,与河网模型比较平均误差为0.03m和0.05 m,流速平均误差小于0.13 m/s,氨氮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平均误差小于0.18 mg/L.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运河排涝对东莞水厂取水口附近氨氮的影响,以及在取水口上游设置挡板对于排涝影响的改善.计算结果表明,未设置挡板时,中水位排涝流量大,取水口附近污染物浓度低,为4 mg/L;设置150 m挡板时,低水位排涝污染物受潮汐影响,氨氮浓度峰值下降至2.6~4.5 mg/L,设置挡板效果明显,中水位时设置挡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节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华 《中国水利》2005,(15):16-17
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灌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世界上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但要么适用条件有限,要么成本太高.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茆智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所提出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上成熟、应用上简单,既能节水、又不影响水稻产量,一些条件下还能增产,受到灌区和农民的欢迎,因此,也引起了国际研究机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水函数分析和水价节水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北京市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与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系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生活用水水价的比值)关系十分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并建立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函数和水价节水效果的评估方法。实例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系数的边际弹性为0.38.亦即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降低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减少0.38%;提高水价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十五”期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用水的水价累计节水量达到了0.9亿m^3,人均年节水量2m^3;现状北京市不同收入人群城镇居民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均小于1.0%,低于国际通行的评判可承受标准值2.5%,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对水价承受能力比较大,水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白杨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和转换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引水坝生态用水是可调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用以解决调水工程用水的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年径流量、引水坝上游的农牧业需水量、水库下泄流量、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时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首先应对建设项目总体的可收集原水水量、中水设施处理水量、中水用水量和自来水补水量进行计算、调整,使其达到供与用的平衡和一致.以某大型交通枢纽及配套服务用房、大型住宅小区、大学校区三个典型建筑小区为例,探讨了其中水水源及中水用水的种类和选取顺序、中水水量平衡计算原则与方法,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功能区水质响应系数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响应系数是计算水环境容量,进而明确排污责任主体的重要基础。以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基于线性叠加原理,推导了水质响应系数矩阵,探讨了基于综合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水功能区水质响应系数矩阵高效计算方法。基于HEC-RAS模型建立了辽河干流水动力水质模型,据此计算了辽河干流水功能区水质响应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基于综合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水功能区水质响应系数矩阵高效计算方法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而且HECRAS模型不仅在水动力模拟方面优势显著,在水质模拟方面亦表现出良好特性。较之公式法,基于综合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水功能区水质响应系数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系统危机是最严重的水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新木 《中国水利》2009,(19):30-3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年的专题研究报告描述了中国水污染的转型特征:“当前我国的水污染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问题日益复杂化、尖锐化,水污染呈现出复合性、流域性和长期性.并处在急剧的转型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国最严重的水问题”。该报告对中国水危机的描述已超出了多年来水理论界的一般表述,如水多、水少、  相似文献   

19.
1虚拟水概念与发展 虚拟水(virtual water)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农业或工业产品生产所消耗的水资源;也有学者提出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虚拟水还应包括土壤水等概念.与我们常说的传统与非传统水资源相比,虚拟水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嵌入水资源"、"外生水资源"或"边缘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性、关联性、预期性、不确定性”,以信息技术当前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物联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概念:其总体架构是集物理水网、虚拟水网和市场水网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系统;其核心特征是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其关键技术是基于云技术的监测、计算和服务,基于多水源高效能的智慧调度,基于多通道优拓扑的精准投递;其核心目标准确预报、精准配送和高效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效能,促进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