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体免疫系统中执行体液免疫的抗体结构、种类、功能及产生抗体的途径,并且着重说明了单克隆抗体是人工在实验条件下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把骨髓细胞和小鼠经某种抗原诱导产生的B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而产生的同一种抗体,具有纯度高,开发前景好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研究、一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抗体。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免疫"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对只掌握简单生物知识的中学生来讲,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学生有许多疑问和困惑,比如B细胞都一样吗?白细胞有各种免疫功能,被称作机体的"白色卫士",那么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之间是什么关系?免疫系统怎样识别"自己"与"非己"呢?1.抗原种类非常多,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种类非常多人体淋巴细胞很多,活动于血液、淋巴、组织液中。淋巴细  相似文献   

3.
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具有5种性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选修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免疫”中,抗原、抗体是最基本的概念,但学生理解常出现概念混淆、分类不清等问题,现将中学涉及的抗原、抗体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一种良好的抗原,它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除蛋白质外、核酸、多糖、病毒、细菌等异物也是抗原,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物质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分子量越大,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就越多,化学结构也较稳定;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停留时间也较长,有充分的机会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接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反,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排泄掉,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的接触机会也少。血液蛋白的分子量超过60,000,是优良的抗原,卵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于40,000,亦是良好的抗原。但是,并非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免疫算法应用于十字路口交通流数据的分类处理.将所分析的数据作为抗原,利用抗体、抗原的亲和作用,通过刺激/抑制有关抗体的活动建立一个抗体记忆池,再运用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抗体记忆池进行分类,仿真实验结果清晰地反映了路口交通流数据网络的内在结构,为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控制采用动态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说明人工免疫算法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型及其多态特征在许多遗传问题中的运用已趋广泛,如在医院产房或育婴室中发生的婴儿错换、有争议的父权问题,痕检中的涉嫌者等常需通过血型做出签定.由于血液成分易于分类为不同的表现型,它们的遗传方式相对的较为简单,以及在不同的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而使这些多态性对于群体研究、家族研究以及连锁分析等都是极有用的遗传标记.虽然所有血液成分的遗传都有多态性,包括HLA系统也可称为血型.但“血型”这一术语,习惯上只限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人类的血型抗原均系由特异性抗血清检出,所用最主要的血清学方法是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型抗体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之分,完全抗体可使具有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在盐水悬液中即可发生凝集;不完全抗体只能使具有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在蛋白质胶体悬液中发生凝集,或在抗人体球蛋白试验中发生凝集.血型抗体又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天然抗体为完全抗体,大多为IgM,但它有的抗体虽属天然抗体,却为不完全抗体;免疫抗体为不完全抗体,限于IgG.对某一血型抗原来说,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是一致的.一、主要血型抗原所谓主要血型抗原,是指目前已经确认的20个血型系统中各自的主要抗原(表1),它们均已被检出,位点和基因也已确定.  相似文献   

8.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当它侵入机体以后,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受抗原侵害而造成破坏。但是当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失控时,这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相似文献   

9.
在免疫与细胞工程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抗原、抗体、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等概念。为什么在获得了杂交瘤细胞以后,还要进一步筛选出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呢?为什么单克隆抗体是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以后的产物,而不是许多种不同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呢?原来这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1 抗原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病原体统称为抗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的研究认为,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简单蛋白),无论是在人体正常的体液免疫中,还是异常的过敏反应以及自身免疫中,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抗体是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1疑问夏焦兵上科版高中《生命科学》(试验本)教材P.44-P.45:"记忆B细胞也分泌抗体,但寿命长,对抗原非常敏感,能‘记住'已入侵的抗原。如果有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B细胞能更快地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分化前都有膜抗体的表达,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后又有分泌型抗体产生。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体液免疫"时,一直强调记忆细胞  相似文献   

12.
<正> 1 抗原及其特点1.1 抗原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  相似文献   

13.
荧光染料标记小鼠膜蛋白的方法与荧光染料标记人体膜蛋白的方法相似,都是找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然后得到相应抗体,并将绿色荧光分子结合其上,最后将相应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小鼠细胞膜上相应蛋白标记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人体细胞膜上相应蛋白可以标记上红色荧光蛋白。膜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情况并不是所有膜蛋白都能运动,有些膜蛋白被某些特殊的结构限定在细胞表面的某个区域,并且不同细胞的膜蛋白的流动情况也有差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同细胞中所含糖脂的种类不同,发挥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可以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自身抗体(Ab-ox-LDL)可以看作是组织或细胞水平LDL氧化标志物,ox-LDL及其自身抗体代表体内LDL氧化应激程度,并且Ab-ox-LD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卵黄抗体(Ig Y)是指用特定的抗原免疫产蛋鸡后,从免疫鸡蛋中获得的针对免疫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其制作简单,价格相对低廉,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卵黄抗体在病毒性疾病预防、治疗与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不同血型的人若相互输血会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堵塞血管,使患者死亡。那么什么是凝集呢?凝集与凝血不同,凝血是由于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所引起的;而凝集是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引起的.即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与血浆中相应的抗体结合的反应。在人的红细胞表面带有抗原物质,称为凝集原。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选修)第一章“免疫”一节中介绍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在介绍两者概念时讲到:“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有的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而在随后细胞免疫效应阶段又讲到:“通过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细胞内的抗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由此有人认为:细胞免疫同样是由抗体而不是靠免疫细胞将抗原消灭的,因而仍属于体液免疫,不存在细胞免疫。那么,细胞免疫是否存在,免疫细胞是否必须依靠抗体才能将抗原消灭呢?为此,笔者查…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白鼠生成纯的人抗体谷平译陈敏校两组互相无联系的科学家都说,他们已培育出一些基因改变了的白鼠,可用于产生抗御人类疾病的非常纯的抗体。利用一种非常大胆的技术把白鼠本身的制造抗体的基因取出,并代之以取自人体的功能相同的基因。当将像病毒或是细菌这类外来...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21,(5):13-17
用蒜氨酸、蒜氨酸与卵清蛋白偶联物免疫动物实验探讨蒜氨酸免疫原性.蒜氨酸抗原、蒜氨酸与卵清蛋白偶联抗原,常规免疫小鼠;用蒜氨酸包被"O"型人红细胞进行玻片与微量稀释法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蒜氨酸抗体;用蒜氨酸抗原片和蒜氨酸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蒜氨酸抗体.研究结果表明,蒜氨酸免疫小鼠,没有产生蒜氨酸抗体;蒜氨酸与卵清蛋白偶联抗原免疫小鼠,获得蒜氨酸抗体,间接血凝效价达到1∶32;免疫荧光结果与蒜氨酸体内分布特点相符,蒜氨酸为半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精丸是一种口服疫苗,疫苗中的抗原并没有波吸收进入血液或组织中,是如何被人体淋巴细胞识别后产生抗体的?许多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结合教学实践并查阅相关资料,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