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81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行常规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等指标。结果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转移癌(MCBM)、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方面的涂片诊断率分别为80 %、87 %、50 %、38 %、74 %、67 %,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100 %、100 %、100 %、100 %、93 %、89 %,骨髓活检优于涂片(P<0.05);而白血病FAB分型及诊断,骨髓涂片优于活检 。结论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对血液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骨髓切片和涂片相结合,观察骨髓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对120例初发的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切片和涂片的结果分析,以期得到形态学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收集恶性血液病病例120份。一步法抽吸骨髓,常规方法涂片染色,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参照2001年WHO分型标准。结果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在诊断骨髓纤维化、低增生MDS、骨髓转移癌和骨髓坏死,骨髓组织切片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穿刺涂片。对于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例,骨髓组织切片中更容易找到有特征的淋巴瘤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组织切片较穿刺涂片提前找到诊断急变的证据。结论 骨髓形态学检验,将组织切片与穿刺涂片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有效地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探讨3种骨髓检查方法(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对74例患者进行3种方法的骨髓检查,评估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分期的影响以及各亚型中骨髓浸润的风险。结果:骨髓涂片阳性者12例(16.2%),骨髓活检阳性10例(13.5%),流式细胞术分析阳性23例(31.1%),流式细胞术分析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和活检检查(P<0.05);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可互相修正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骨髓浸润比例最高;对于无淋巴结、肝脾肿大者,骨髓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作用。结论: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淋巴瘤有重要的诊断及分期价值,三者互为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后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例报告郝云良,杨允玲,彭成,刘宪西,张守宽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主要调节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血细胞的功能 ̄[1],已证实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作用明显 ̄[2]。本文报道6例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筛选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的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患者3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8例患者中男154例,女174例,年龄4-79岁。骨髓活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骨髓纤维化(MF)、等方面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 结论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二者联合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病理  相似文献   

6.
2656例宫颈涂片临床分析朱彩云蔺述锋冯艾英高清风宫颈慢性疾病和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1],阴道细胞学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首选筛查及早期诊断癌的方法[2]。我院自1990年至1994年,妇科门诊为宫颈糜烂者做涂片检查,现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990...  相似文献   

7.
312例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骨髓涂片检查,其中153例同时骨髓活检切片检查,结果 312例恶性淋巴瘤2骨髓涂片发现骨髓侵犯发生率为21.5%,其中153例同时做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发现骨髓侵犯率分别为20.9%和33.3%。骨髓侵犯以弥漫型小淋巴细胞、弥漫型裂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了,以Ⅲ、Ⅳ期患者多见。结论 骨髓活检可提高恶  相似文献   

8.
宫颈细胞学涂片质量对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箭  潘秦镜  周彬  刘树范 《中国肿瘤》1999,8(8):378-380
[目的]评价宫颈涂片取材质量对诊断的影响。[方法]观察Papnet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15706例取材状况和诊断,分别记录其细胞率<20%、有血涂片、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化生细胞涂片例数。[结果]细胞率<20%,有血涂片均引起不典型细胞诊断的增加。缺乏宫颈腺细胞和化生细胞明显影响异常上皮细胞(非典型细胞和上皮病变)的检出率。[结论]宫颈涂片质量的好坏明显影响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骨髓活检在血液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断肿瘤性疾病时,病理学诊断是必不可少的“金标准”,但是骨髓活检并不等同于血液病理学检查,需结合骨髓涂片以及其他生化和免疫学等方法。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诊断之中,对于骨髓活检在血液学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更需综合考虑。尽管如此,骨髓活检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动态观察疾病进展变化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还是具有其他实验室检查所无法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优于穿刺涂片.结论: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同步分析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薛重重,杨丽萍,范雅丽,李智存,王钧,李大钧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Myelody-Splasia/MyelofibrosisSyndromeMDS/MF)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一种亚型 ̄[1]...  相似文献   

1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高度多态性区域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刘变玲,曹履先近年来,随着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不断进展,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多种儿童及成人的血液病 ̄[1,2],包括白血病、重症再障、淋巴瘤、免疫缺陷病以及造血系基因疾病等。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与移植后稳定嵌合...  相似文献   

13.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期的探讨(附32例临床分析)陈学新,陈欢,刘洋,赵仁杰,汪闻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因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变所致分化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克隆性疾病,现将...  相似文献   

14.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快速制片方法陈辉树,方立环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如用PCF(重络酸钾、升汞、甲醛)固定液固定骨髓组织,H-Gicmsa-E染色效果极好[1],但固定时间较长(12~48小时),包括脱水及浸透等制片全过程往往需要6天左右才能完成,为了缩短制片...  相似文献   

15.
郑凤仙  孙小伟  李彩红 《中国肿瘤》2015,24(12):1007-1011
摘 要:[目的] 根据2010~2013年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数据,分析当地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参与率,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为当地制定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对新密市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绝经前女性使用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A/VILI)初筛,绝经后女性使用巴氏涂片法初筛。VIA/VILI异常及巴氏涂片结果≥ASC-US者召回行阴道镜检查,并对镜下检查异常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IN2及以上妇女转诊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010~2013年共筛查115 789名农村女性,总体顺应性为59.50%;VIA/VILI筛查84 762人,阳性率为20.0%;巴氏涂片筛查31 027人,阳性率为4.81%。13 914人进行阴道镜检查,取活检4438例(31.90%)。病理诊断宫颈炎症3830例(3.31%),CIN1 126例(0.11%),CIN2 125例(0.11%),CIN3/原位癌204例(0.18%),宫颈癌67例(0.06%),另发现5例内膜癌(0.004%)、2例外阴癌(0.002%)。[结论] 2010~2013年新密市CIN2+的整体检出水平较高。农村女性参加筛查的整体顺应性不高,VIA/VILI筛查的假阳性率高,应加强对基层医生技术水平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郝昆  孙宇光  夏松 《肿瘤学杂志》2022,28(2):151-154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活检在诊断下肢恶性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恶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淋巴结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40例患者从发现下肢淋巴水肿到确诊恶性肿瘤的时间为1个月至4年。患者均存在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伴有疼痛、肿瘤标志物异常等临床表现。40例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分析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20例,来源于淋巴造血组织9例,来源不明11例。其肿瘤的原发部位多为距离淋巴水肿肢体较近处的病变器官和组织。[结论] 淋巴结活检在下肢恶性淋巴水肿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PET-CT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结果诊断淋巴瘤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淋巴瘤患者的详细临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淋巴瘤细胞起源、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行为状态、有无B症状、血LDH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涂片结果、免疫分型结果、骨髓活检结果以及详细的PET-CT影像学描述等。根据不同临床信息为患者进行详细分层,评价影响PET-CT中骨髓摄取葡萄糖的因素、影响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因素。设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阳性为对照,探究PET-CT在诊断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中的价值。分别探讨PET-CT对于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的差异。结果:在性别、病理类型、细胞起源、有无B症状及骨髓浸润等不同分层中,只有淋巴瘤骨髓浸润与PET-CT中骨髓葡萄糖摄取有密切相关性(P=0.002)。而骨髓浸润与年龄(P=0.017)密切相关。设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阳性为对照,PET-CT检测淋巴瘤总体骨髓浸润的敏感度为54.3%、特异度为80.5%、准确度为74.5%,并且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显著。PET-CT可以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共同指导淋巴瘤临床分期。结论:PET-CT中的骨髓葡萄糖摄取对淋巴瘤骨髓浸润及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中,PET-CT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的一致性不尽相同。PET仍不能完全取代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  相似文献   

18.
100例骨髓转移癌骨髓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与骨髓涂片结果进行比较。方法: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检查,行一步法骨髓抽吸取材,石蜡或塑料包埋骨髓组织,切片2μm或3μm厚作HGF或MGG染色,切片5μm厚作Gomori染色,必要时作Masson三色染色,按三种方法各染色1张切片。骨髓涂片行瑞特染色。结果:活检切片的诊断阳性率及判断骨髓增生度等较涂片明显为优。胶原纤维Masson三色染色呈阴性,提示骨髓转移癌并发骨髓纤维化,绝大多数为网硬蛋白型。结论:骨髓活检可作为诊断骨髓转移癌的常规检测手段,能够提高诊断率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骨髓活检在骨髓转移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对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制片技术对43例诊断为转移性癌的病例进行观察,同步对比骨髓涂片.结果: 活检中骨髓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涂片中23例增生减低,20例增生活跃.活检中3例增生减低,40例增生活跃.涂片中16例可见癌细胞,骨髓活检中29例可见癌巢.结论: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对转移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8岁。2004年3月出现体温升高、乏力、盗汗等症状,体温最高37.5℃。骨髓涂片及活检:小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型)IVB期,骨髓浸润。先后给予9个疗程CHOP方案、3个疗程BECHOP方案、2个疗程FC方案化疗后,低热、盗汗等症状消失。2008年10月26日末次化疗后自行中断治疗。2009年10月复查骨髓活检:小B细胞淋巴瘤,考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