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国内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一种新的钻井方式,为了进一步深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页岩气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应用。通过对Geo-Pilot Hybrid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首次使用江汉测录井公司自主引进的Geo-Pilot Hybrid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焦页2平台的JY2-S2HF井、JY2-S4HF井进行应用。应用表明,与同平台、同水平段长度、使用常规LWD定向井钻井技术的JY2-S3HF井对比,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具有机械钻速快、定向便捷、测量盲区短、轨迹平滑等点。应用认为,该项钻井系统可为国内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锁紧装置液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锁紧装置,讨论其构成,对作为驱动装置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并作出原理图,运用solidworks和3D Studio Max软件对锁紧装置进行建模仿真.锁紧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主要采用比例阀控制的同步回路和用顺序阀的顺序动作回路来分别实现液压缸的同步运动以及顺序动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旋转导向钻井稳定平台系统摩擦的不确定性,研究预测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稳定平台的工具面角控制中。同时,利用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功能,设计稳定平台广义预测控制仿真平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钻井速度,解决滑动导向方式带来的井身质量差、井眼轨迹不规则、净化效果差等问题;还具有井下闭环自动导向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定向钻井效率和井眼轨迹控制的精度;能有效解决定向钻进中"托压"问题,提高钻井安全性;能够钻出更符合设计要求的轨迹。在江汉油田,共有6口井应用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实践表明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对于复杂工艺井具有提高定向钻井效率的作用;适合上部防斜要求难度高的地层,下部在长井段稳斜及长水平段延伸钻井中具有明显优势;能更加精确高效地进行工程和地质导向。在现场运用中,需要对底部钻具组合进优化,进一步提高实际施工中的造斜率,以满足各种井型需要;还应加快推进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动力定位实时交互仿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拟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复杂海况下的动态响应,对动力定位平台的低频运动与环境载荷进行了数学建模.根据深水钻井平台海上作业的安全等级要求,设计并搭建了DP-3级动力定位实时交互式仿真系统,该交互系统主要包括DP-3级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与视景仿真系统.给出了DP-3级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阐述了视景仿真系统与D...  相似文献   

6.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为了适应油气田开发中进行定向井、水平井特别是多分支井和大位移井作业的需要而开发的新技术。该研究所开发的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能够在钻柱旋转状态下实现井眼轨迹的随钻导向控制,可克服滑动导向作业中摩阻过大、岩屑沉积等问题。其通过闭环钻井实现闭环控制,代表了钻井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该技术为《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3年度)》中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重点推荐项目。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陀螺井迹多参数测量系统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简介该系统以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为测量敏感元件,通过测试地球重力场、地球自转和仪器自身运动等参数,利用惯性捷联解算方法,实现了对油井和钻井井眼轨迹的连续测试和精确定位。该系统为《军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当前海工行业对经济、高效、安全的装备的需求,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BTAB海工设计公司设计了中深水型半潜式钻井平台——BT5000,并已与意向船东达成协议,启动了BT5000中深水型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工作。BT5000中深水型半潜式钻井平台专门针对英国北海大陆架地形而设计,装备有最新设计的钻井系统,最大工作水深可达1500m,最大钻井深度为9144m,服务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9.
VSP测井仪采用先进的光纤传感技术进行油气层测试。要保证其能准确的测试,推靠机构的设计至关重要。利用ADMAS软件进行推靠机构的优化设计,选择对机构性能影响较大的部件尺寸作为设计变量,以推靠力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采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进行仿真计算,既准确又提高设计效率。最后得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当井径在100~250 mm,推靠臂的长度为230 mm;当井径在250~400 mm,推靠臂的长度为383 mm;当井径在400~520 mm,推靠臂的长度为487 mm;最佳间距为42 mm;最佳水平推力为6 000 N。这种设计使仪器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使VSP仪器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能源,工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光纤陀螺漂移的数据分析及建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设计了应用于陆用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的数据采集系统,对IFOG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测试曲线.采用Allan方差法对IFOG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辨识出了各项随机误差系数.此外,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IFOG的随机漂移误差模型.所得结论为改进IFOG设计及实际应用中对IFOG的误差补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导向式灰盒模糊测试(DGF)是能够快速生成测试用例,达到给定的程序目标区域并且发现漏洞的模糊测试技术. 针对当前DGF技术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能量调控的DGF技术. 通过静态分析技术构建程序的函数调用图(CG)和控制流图(CFGs),定义并计算更准确的函数级别、基本块级别的目标距离;通过跟踪种子的执行轨迹,计算种子到目标区域的距离;基于动态能量调控函数对模糊测试中种子的变异数量进行更有效的调控,引导生成到达目标区域的测试用例. 基于该方法,实现导向式模糊测试原型系统AFL-Ant,并与现有的导向式模糊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对目标区域进行测试,在补丁测试、漏洞复现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多能源综合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混合动力车辆的能源管理与控制,针对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了基于分层结构的多能源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将混合动力控制逻辑划分为决策层、中间层与伺服层:决策层确定系统总功率需求与控制模式;中间层进行功率分配并确定各部件稳态控制目标;伺服层根据控制品质要求确定动态过程瞬时控制目标.开发多能源综合控制器ECU软硬件,并对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进行典型工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多能源综合控制策略实现了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管理与控制,发动机工作点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控制策略的分层结构设计方法,使控制逻辑更为简明、清晰,同时兼顾了功率流的优化配置与动态过程的品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低成本软件测试自动平台的实现方法,描述自动测试架构和测试管理系统的作用与实现,对一般应用系统的黑盒测试和回归测试的自动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平台在开放源码项目DejaGnu的基础上依照国内一些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大量成熟的B/S应用技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要求测试者创建可重用的测试用例并与开发人员保持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设计了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系统,分析了激励式仿真系统的特点,对激励式仿真模式与传统仿真模式进行了逻辑结构和功能比较,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软件开发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并在LN2000的基础上实现了激励式仿真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将钻井工程信息管理、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集成为一体,设计并实现一个安全优化钻井实时监控智能计算机系统.系统的知识模型由领域层、推理层和任务层组成;知识的表示应用了本体论中的科学方法,建立基于本体的安全优化钻井领域知识构架,对钻井数据、信息、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实现安全优化钻井知识整合.系统可用于钻井设计、施工、完钻总结阶段的钻井异常问题的检测、识别、预测、诊断、预防和处理,实现安全优化钻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化法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疲劳损伤和应力范围进行分析,并通过平台结构疲劳谱闭合分析得到波浪谱的短期分布密度函数,根据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准则求解平台整体疲劳损伤。研究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极端海况下的疲劳损伤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及历史疲劳损伤对在用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剩余寿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历史损伤累积效应和极端海洋环境载荷作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剩余寿命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300TYYJ-四柱式液压机生产电缆母线槽的油路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油路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解决了液压机高压保压时的压力下降问题,克服了活动平台停止后,向上移动引起的压力波动冲击问题,为今后该类油路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推靠臂是VSP测井仪的主要零件之一,它可以使VSP测井仪稳固的推靠在井壁上,能够准确的测试地层的参数。依据有限元技术,采用ANSYS软件对推靠臂进行静力以及模态分析,经过静力学分析,得出推靠臂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经过模态分析,计算得出推靠臂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对应的振型,并计算出了各阶固有频率对应的特征参数的灵敏度。对预防其在工作中共振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涠洲w油田因主力储层被多条断层分隔、主力砂体厚度较薄、横向变化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及地层倾角变化大给水平井钻井作业带来的储层钻遇落空、轨迹控制困难、井眼清洁和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难题,通过优化钻头设计,优选钻井参数、钻具组合和钻井液体系以及对Power Drive Archer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实际造斜能力分析,成功实施了一口连续造斜率9.81°/30 m、最大井斜角107.8°的水平井作业,实现了一个水平井段动用多个断块储量的地质预期,为后续超高井斜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所属单位北京天高智机技术开发公司产品简介该自动垂直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北京天高智机技术开发公司为了适应油气田开发中定向井、水平井特别是多分支井和大位移井作业的需要而开发的新产品,可在钻柱旋转状态下实现井眼轨迹的随钻导向控制,克服了滑动导向作业中摩擦阻力过大、岩屑沉积等问题;亦可通过闭环钻井实现闭环控制,是代表钻井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前沿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在高转速下工作、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