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差,审计师为应对风险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具体表现为披露数量更多、披露内容更详细。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从而影响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量,并且在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ESG表现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ESG表现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对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审计师更准确地识别审计风险、提供更有效的审计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文化环境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采用2005—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深入分析区域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水平越高,审计师越倾向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区域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水平越低,审计师越倾向于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区域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低,公司财务质量越低,审计师越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据此,文化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这可以为信息使用者从文化视角理解审计师的行为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客户公司避税程度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当客户公司避税程度低时,随着公司避税程度的增加,客户公司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下降;当客户公司避税程度高时,随着避税程度的增加,客户公司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上升。第二,当审计师来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时,在避税程度最高的分位数样本中,客户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第三,公司有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下,在避税程度较低的分位数样本中时,审计客户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小。研究发现表明,公司避税与审计意见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审计师能够识别客户公司的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皓  史元  马磊 《财会通讯》2021,(5):26-30
本文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两个层面对审计师决策解释,探究未来经营风险和商誉减值下审计师决策受到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未来经营风险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承担较高的审计收费;商誉减值比率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收费较高;商誉减值显著增强未来经营风险与审计师决策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UCINET软件生成上市公司担保网络数据,并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处在担保网络中时,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程度越大、担保网络规模越大或者复杂度越高,担保网络中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除了关注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行为以及网络的形态结构外,审计师还会关注担保网络的质量。担保网络质量越好,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6.
明晰自愿性交更审计师行为与审计意见二者深层次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审计产品质量.之前一些关于上期非标准审计意见将会导致本期公司变更审计师的观点有失偏颇.在关于上期审计意见对本期变更审计师、本期变更审计师对后期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研究中,相对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而言,上期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不仅不会倾向于本期变更审计师,而且当公司上期被出具的是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时,本期发生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本期变更审计师行为显著提高了公司后期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降低了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变更审计师的决策依据是预期审计意见的改善而不是上期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ESG行为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方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MSCI对企业出具ESG评级这一外生事件,以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MSCI关注会减少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并且ESG评级越低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影响越大,这表明MSCI关注能发挥监督替代的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分析师跟踪和媒体关注是MSCI关注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两个路径。横截面检验发现,民营企业和被非“十大”事务所审计的企业,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减少幅度更大。研究丰富了ESG评级的经济后果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ESG表现评价体系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据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对家族企业中家族化管理这一非正式治理机制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2013—2017年A股上市家族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家族化管理可以影响审计师风险决策行为,具体表现为审计费用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出具概率均显著降低,且家族企业高管与实际控制人亲缘关系越近,审计费用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出具概率会越低。第一类代理成本在家族化管理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家族化管理对审计费用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出具概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来看,家族化管理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在企业衰退期并不显著。对家族企业的审计风险特点的分析,有助于家族企业治理制度的选择以及审计师对家族企业治理风险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6年中国A股存在逾期借款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师延迟披露信息的视角探讨了审计质量问题。结果发现:与企业公开存在逾期借款的前一年相比,审计师更倾向于在逾期当年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提示逾期风险信息,即存在延迟披露行为;分组检验显示该现象只在借款逾期信息产生负面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显著;2006年破产法实施后,审计师延迟披露行为明显减少。这表明在法律风险较低、相关审计准则相对模糊的环境下,审计师并没有及时披露企业的逾期风险信息,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是一种低质量审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事务所审计资源配置与审计意见的视角,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研究了法律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务所审计资源配置方面来看,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事务所配置的审计师越有经验。但是,从审计意见方面来看,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事务所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并不显著更高。进一步加入事务所规模调节变量发现,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十大”配置的审计师越有经验,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基于2015~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大样本数据,检验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对审计师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越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以及审计收费越高。在由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对审计师行为决策的影响更加显著。在控制了年报文本信息其他特征及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中,对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影响审计师行为决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推理和检验。结果发现,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是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影响审计师行为决策的内在机理。同时,探讨和验证了企业异质性对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与审计师行为决策关系的影响,发现两者的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等级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12.
以审计师个人的签字经验来衡量审计师个人的经验,以亏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因会计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来反映客户的审计风险,以非标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发现:第一,审计师个人的经验越丰富,审计师个人更可能对高审计风险客户出具非标意见,而且以上关系仅体现于项目负责人上;第二,会计师事务所为高审计风险客户配置经验更加不丰富的审计师个人,支持审计师个人的风险规避假说。进一步发现:审计师个人通过为其他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形成的经验发挥作用。项目负责人经验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小所中,但是小所并没有为高审计风险客户配置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个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去杠杆化宏观政策的实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作为重要外部监督力量的审计师,对企业相关风险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稳定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状态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存在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上市公司,审计师会投入更多的审计精力、收取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更大可能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且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越严重,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措施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对投融资期限错配公司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还会受到企业的产权性质、现金持有水平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能够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纳入审计决策过程中,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沪深交易所监管问询对审计师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收到问询函后审计师更倾向于离任,而审计师声誉和行业专长会抑制监管问询后审计师变更;选择留任的审计师则会倾向于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将签字注师更换为执业经验更丰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使得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更加谨慎,表现为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更有可能由上一年的清洁意见变更为非清洁.  相似文献   

15.
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能够从制度上对审计师独立性给予一定程度的保证,而社会关系的存在会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影响,但同时也能够增加前后任审计师工作交接的效率。以2007—2019年签字审计师轮换为样本研究发现,同一事务所内签字审计师的变更会使得后任审计师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提升,后任审计师审计当年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较低,且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较低。但是,后任审计师获取的审计费用并没有显著降低。与不同事务所之间的签字审计师轮换相比,同一事务所审计师轮换情况下,由于更易进行信息共享与沟通,后任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更高,且与前任审计师审计质量相比,后任审计师审计质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避税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这可能引发审计师的关注。以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企业是否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研究发现:(1)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企业有更高的概率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2)在企业国际避税动机更强、控股股东掏空可能性更大、利润转移能力更强的情况下,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企业当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后,下一年度与避税天堂地区发生关联交易的规模显著减小,表明外部审计有助于抑制企业避税。以上研究丰富了对避税天堂投资的经济后果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是否关注避税天堂投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存贷双高”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角度出发,研究其如何看待企业的“存贷双高”现象。研究发现,“存贷双高”型企业因更高的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结果主要体现在未来偿还资金难度较大和关联方交易较多的企业中。缓解机制结果显示,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缓解“存贷双高”型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研究结论对审计师理解企业“存贷双高”现象并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以警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存贷双高”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角度出发,研究其如何看待企业的“存贷双高”现象。研究发现,“存贷双高”型企业因更高的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结果主要体现在未来偿还资金难度较大和关联方交易较多的企业中。缓解机制结果显示,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缓解“存贷双高”型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研究结论对审计师理解企业“存贷双高”现象并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以警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惠媚  袁春力 《价值工程》2009,28(5):140-143
以我国2004~2006年制造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反映公司绩效的多个财务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公司绩效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其经营绩效有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公司经营绩效越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而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且更容易被出具比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更严厉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