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新的单井微测井观测系统,通过模型试算得到质心频率和方差与炮检距满足三次多项式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质心频移法,估算出了近地表等效Q值,与模型等效Q值接近。将文中方法应用于C区实际微测井数据,估算出近地表等效Q值,并拟合出适用于该工区的v-Q经验公式参数a和b,利用估算的近地表等效Q值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近地表吸收补偿,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我们利用频谱比的改进方法进行了野外测量,并以此来估价浅层地震Q0利用在实验现场记录的人工震源三分量地震波来估价未固结沉积层的Qp和Qs。假设这一改进的频谱比方法为频率相关,就可得到振幅比与一个特殊频率的任意两个检波器的波至时差,测井-振幅-时间空间内的回归线斜率就会产生每个频率的Q。结果显示Q是我们实验中得到的频率范围内(300Hz以下)的频率函数。由实验数据得到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推导进一步说明了浅  相似文献   

3.
我们利用频谱比的改进方法进行了野外测量,并以此来估价浅层地震Q。利用在实验现场记录的人工震源三分量地震波来估价未固结沉积层的Q_p和Q_s。假设这一改进的频谱比方法为频率相关,就可得到振幅比与一个特殊频率的任意两个检波器的波至时差。测井—振幅—时间空间内的回归线斜率就会产生每个频率的Q。结果显示Q是我们实验中得到的频率范围内(300Hz以下)的频率函数。由实验数据得到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推导进一步说明了浅层地震波Q为频率相关。对几何扩展进行了校正。但是,原始和校正了的Q_s在我们的数据中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可否定几何因子。尽管常规的频率非相关频谱比方法使用起来简便而快捷,但与这种改进了的方法比较,其结果的稳定性要逊色一些。Q之所以不稳定,是由于受常规频率非相关频谱比方法中的几何放大作用的影响,对Q的估算受震源因子的影响,但是,不同震源得到的主频率带上的Q基本相同 我们通过假设一个简单的幂律回归模型从而建立了频率函数,其中,n_p~1.1且Q=kf~n中的k《1。这进一步证实了风化未固结层是部分饱和,且Q_s>Q_p也强调了研究中的衰减在物理上是一个局部压缩机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震勘探目标区逐渐由平原地区向复杂近地表条件地区转移。复杂地表区由于近地表结构的剧烈变化,引起地震波传播旅行时的不均匀延迟,导致地震剖面反射层位的畸变,影响到剖面的成像精度。针对不同典型复杂近地表特点,对模型法、沙丘曲线法、初至拟合法、折射波法、层析反演法等不同近地表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区二维测线为例,通过对折射波与层析反演近地表校正方法对比,展示了层析反演技术在解决山地、山前带近地表静校正方面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处理中,当地表起伏剧烈,横向速度变化大,高速顶界面不稳定时,采用常规的反演方法建立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近地表建模各种算法的特点后,提出了基于小折射和微测井约束的层析反演方法,该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近地表模型的精度,取得较好的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地表速度的约束层析反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程函议程有限差分法计算通过速度模型的初至旅行时射线路径,然后引入先验地质信息和正则约束条件,用约束最小二乘交分解法(CLSQR)进行走时反演,获得近地表速度结构,这种层析反演方法以块体为基本单元,可以模拟和反演复杂速度结构,它不必识别波形,计算速度快,实际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表条件区表层速度存在强烈的横向变化,经层析反演获得的叠加剖面成像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7.
近地表Q值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地震叠前补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是松辽盆地中浅层砂岩-泥岩薄互层地质条件下储层识别与描述的基础,而近地表疏松介质引起的地震波衰减与频散,极大降低了地震分辨率。依据松辽盆地的近地表结构特征及其对地震波的衰减特性,提出了利用近地表调查资料与地震初至波幅值建立空变Q值模型的方法,并依此为基础发展了叠前地震数据近地表吸收振幅补偿与相位校正方法,来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多个三维地震工区的处理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展宽地震频带、保持相对振幅关系以及叠前压制低频噪声的优势,与常规处理成果相比,能够在保持地震低频成分的前提下展宽频带约10 Hz,为储层研究与水平井部署提供了高品质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是一种安全、经济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在表层结构速度调查方面得到了规模化应用。但由于存在记录延迟时差、激发子波非一致性及干扰波等影响因素,它难以直接应用于近地表Q值调查。为此,在目前常用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微测井观测系统基础上,在井口位置增设延迟校正检波器,用于校正不同炮次记录延迟时差,在相邻炮次接收范围的交界处设置一个重复接收点,用于消除激发子波的非一致性;而且基于质心频率偏移Q值估算方法,通过不同深度点接收初至波质心频率及方差随深度变化的多项式拟合,消除干扰波对初至波质心频率及方差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提高Q值估算精度。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分析和塔里木沙漠区实际资料应用结果均表明:用上述方法求取的Q值与模型和经验公式所得结果接近;同时,利用由该方法求得的Q值对实际资料做近地表吸收补偿,可显著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川中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呈透镜状展布且多期次叠置发育的特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恢复砂体振幅特征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川中地区特殊的地表地震条件和低降速带强吸收衰减效应,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建立近地表模型来求取低降速带旅行时,利用质心频移法在浅层反射波数据基础上建立近地表Q模型,实现近地表...  相似文献   

10.
准确估计地震波衰减对提高地震成像分辨率和储层预测及裂缝检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利用叠后地震资料估算Q值精度较低、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Q值估算方法。首先利用时频分辨率可调的广义S变换,对叠前CMP道集进行时频分析,减小薄层空间谱干扰的影响,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时频谱;其次,通过构建并求解时频域反演方程得到谱比斜率,由Q值与偏移距的关系(Qversus offset,QVO)经线性回归估算出零偏移距处的射线平均品质因子;最后,应用层剥离法估算层品质因子。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实际地震资料含气砂岩储层段Q值反演预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谱比法是现今最常用的Q值估计方法之一。当地震数据中含噪声时,常规谱比法稳定性差且Q值估计结果依赖所选取频段。缘于常规谱比法在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直线时采用的是等权重法,导致其拟合结果受低频和高频区异常值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谱比法的稳定性,降低其对频段选取的依赖性,提出了加权谱比法Q值估计方法。在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时,引入高斯函数作为权重因子,降低低信噪比信号的权重系数;且高斯函数的峰值频率和方差分别选用震源子波的质心频率和方差。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谱比法,加权谱比法的稳定性增强,对频段选取的依赖性降低;实际VSP资料应用进一步证实加权谱比法可稳定、有效地估计Q值。  相似文献   

12.
地下介质的地层滤波效应和吸收衰减效应会使地震信号频带变窄、主频降低、相位畸变。在对非稳态地震记录进行时变子波估计的基础上,从频率域和时间域两方面研究子波的时变性与品质因子的关系。首先推导非稳态记录正演模拟的时间域实现方法,通过子波褶积矩阵表达传播子波的时变性;其次,基于最优化思想,在给定范围内扫描Q值,使深部和浅部两个传播子波达到最佳匹配,提出了频率域子波匹配Q值估计方法和时间域子波匹配Q值估计方法。相比于常用的谱比法,频率域子波匹配法不需要做谱比,并通过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替代线性回归,具有更高的抗噪性。时间域子波匹配法通过子波褶积矩阵引入衰减响应,从根本上避免谱估计的误差,具有更高的精度。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快速有效地估计品质因子,与时变子波谱比法相比,对低信噪比数据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同时,模型测试表明品质因子估计结果的纵向分辨率有限,两个子波间的时间间隔制约着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静校正效果,本文研究了激发井深以及约束速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典型低降速层近地表模型,首先对比分析零井深、井深穿过低速层和井深穿过降速层三种情况下,射线穿过网格的特性及激发井深在低速层以下时,最小约束速度对低速层反演效果的影响;其次利用井口时间确定最小约束速度,并提出了辅助点激发确定最小约束速度的新方法;最后应用于合成与实际地震数据,提高了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的广义S变换求取地层品质因子Q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勋勋  徐峰  秦启荣  李培  邵晓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3):457-461,357,358,518
地层的品质因子Q值对衡量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以及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求取品质因子最实用的方法是频谱比法,但传统的频谱比法面临时窗选取等问题。本文利用改进的广义S变换时频特性及与傅里叶谱相联系的特性,提取地层上、下界面对应的瞬时频谱,并通过拟合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得到地层的品质因子Q值。数值模拟及实际资料处理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几种提取品质因子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品质因子对衡量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对品质因子的反演困难且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从方法原理、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验证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5种提取品质因子的方法,即频谱比法、中心频率偏移法、上升时间法、振幅衰减法和解析信号法,认为:频率域方法更稳定,多种方法应联合使用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VSP直达波资料反演粘弹介质的相速度及品质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品质因子是描述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信号衰减的重要参数。利用垂直地震剖面(VSP)地震波在频率域中的直达波方程,研究了使用广义逆反演求取粘弹性介质的相速度及品质因子的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测VSP资料的反演表明,通过反演方法估测粘弹性介质的相速度比估测品质因子容易,原因在于相速度反映的是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而品质因子反映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同时也表明品质因子对频率的变化比相速度敏感;在地震波频带范围内,低品质因子的反演结果较接近理论值,而在地层吸收较弱的地层以及小于10Hz的低频段内,品质因子的反演结果都呈现剧烈跳跃变化,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三维反演中偏导数矩阵的求取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筮轭梯度迭代技术的电阻率三维反演是近年来发展的快速、有者的方法,它只需求取Jacobian矩阵G与任一向量x的乘积Gx及G^T与任一向量y的乘积结果G^Ty,避免直接求取G和G^G,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求取G的rodi算法,导出了E-SCAN三维数据反演中Gx及G^Ty的拓展形式,只需作一次正演便可同时求得Gx及G^Ty,实现了每次反演失代仅需作一次正演计算,从而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盆山结合部位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以横穿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某二维地震测线为例,通过分析盆地、盆山结合部和山区的典型单炮记录,确定了一套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层析静校正流程——对起伏地表的高程进行平滑,将其作为浮动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应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计算炮、检点静校正量,并应用于数据体上;之后对该数据体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等常规处理,再应用高程法计算浮动基准面到最终基准面的炮、检点静校正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盆山结合部资料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的速度、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Toksoz等人提出的频谱振幅法对砂、泥岩样品的纵、横波速度(vP、vS)及其品质因子(QP、QS)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且纵、横波速度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纵波速度和纵波品质因子呈弱相关性,横波速度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纵波品质因子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孔隙率与纵、横波速度有线性关系;岩石的衰减受岩性的影响,泥岩的衰减大干砂岩的衰减,含砾砂岩衰减大干不含砾砂岩。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y schemes for freshness grading of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 and broadtail shortfin squid (Illex coindetii) based on the recent quality index method (QIM). As preliminary work, four storag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choose the relevant sensory parameters for building the schemes. From an initial large set of parameters, some were chosen to be attributes for the QIM scheme. For cuttlefish, appearance, odour and mucus of skin, texture of flesh, cornea and pupil transparency, odour of the mouth reg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bone and head tissues; and for squid, appearance, odour and mucus of skin, texture of flesh, appearance of the eyes and ocular tissue brightness and odour of the mouth region. Five storage experiments were then used to test the tables and to shelf-life studies. The shelf-life, as measured by sensory attributes, is considered to be 10 days in ice for cuttlefish and 9 days in ice for squid. Sensory and shelf-lif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 can be explained by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reasons that probably include higher rigidity of the cuttlefish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internal bone. For both specie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index and the storage time in ice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