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50例临床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孟祥兰,邵淑丽,刘尚义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均源于卵巢间叶组织或生殖腺基质属于性索间质肿瘤,皆有分泌雌激素的特点。颗粒细胞瘤被认为是低恶性肿瘤,晚期可转移或复发。卵泡膜细胞瘤多属良性。现将我院19年来手术治疗的5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例发病年龄为26~76岁,平均50岁。其中颗粒细胞瘤22例,平均47例;混合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8例,平均48岁;卵泡膜细胞瘤20例,平均55岁。左侧26例,右侧15例,双侧9例。绝经前21例,绝经后29例。50例均为已婚妇女,47例生育史,其中10例有自然流产史,多达3次;3例原发不孕;11例继发不孕,大多数未产在30岁之前。无妊娠与肿瘤同时存在。临床分期:Ⅰ期35例(其中卵泡膜细胞瘤均为Ⅰ期),Ⅱ期11例,Ⅲ期和Ⅳ期各2例。临床表现:绝经后子宫出血11例,个别者发生在绝经后26年。停经者5例,时间长者1年以上,短者2月,均停经后发生阴道大出血。其中1例闭经一年发现左卵巢肿物,予以单纯肿物切除。术后5年再次出现闭经一年,同时发现右卵巢肿物合并大量腹水,行手术探查右卵巢切除+全宫+大网膜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卵巢无性细胞瘤4例报告漳州市芗城区医院邓碧玉卵巢无性细胞瘤是来源于未分化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好发于幼女和年青妇女。我院收治4例,采用手术及术后化疗和放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例,年龄17~27岁,平均23岁。本病...  相似文献   

3.
3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王瑛麻富卯何传泰王霞张聪颗粒细胞瘤临床具有女性化症状,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我院于1966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卵巢颗粒细胞瘤32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发病年龄:最小2...  相似文献   

4.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73例临床病理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刘月仙,石柏,郭日升,焦士兰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属于性腺间质肿瘤,亦属功能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不同,前者属恶性,后者属良性。本文着重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材料与方法我...  相似文献   

5.
卵巢颗粒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1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并进行肿瘤复发情况1~12年的长时间随访.结果 异常阴道出血10例,光镜下Call-Exner小体8例,α-抑制素(+)10例、CD99(+)11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7例,患侧附件切除3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1例,5年后仅复发1例.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复发率低,Call-Exner小体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女性化卵巢间叶瘤,系包括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由于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以及其组织发生来源于卵巢间叶组织,故统称为女性化卵巢间叶瘤。现将我院1966年~1978年1月有病理检查的23例加以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及卵巢恶性肿瘤的6%,分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幼年型少见仅占GCTO的5%,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成年型占GCTO的95%,属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有时发生在青春期前,预后良好,但临床有晚期复发的特点。本文报告1例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充质来源的肿瘤,据文献报道占卵巢胂瘤1%左右。有时以内分泌紊乱为临床体征而忽略对本瘤的警惕。本文总结72例卵泡膜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一般资料:女性,好发年龄10岁~70岁,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全部病变为单侧卵巢。  相似文献   

9.
卵巢无性细胞瘤14例临床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冯梅,林肖玉,刘瑞华,陈国英,孙树芬,李晓航卵巢无性细胞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1986~1993年11月共收治14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卵巢无性细胞瘤14例,占同期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7.86%(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果及临床表现。方法 20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认证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有13例为原发,7例为复发;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右侧的11例,左侧的9例;病灶直径>10 cm的3例,病灶直径5~10 cm的11例,病灶直径<5 cm的6例;病灶边缘不光整的18例,病灶边缘光整的2例;4例为实性肿块,3例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13例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2例有明显的子宫内膜增生,3例伴有子宫多发小肌瘤,1例有子宫内膜癌变,1例胸腹盆腔积液的情况产生;2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有很明显的腹痛以及有肿块的临床表现。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诊断治疗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2例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大体标本、镜下情况及PNCA、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大体标本情况相似,镜下观察,观察组肿瘤细胞以粒层细胞为主,呈中-重度异型性,多为结节状排列;对照组异型性较低,多为轻度异型性,肿瘤细胞排列多样无规则。观察组患者核分裂象计数、PCNA、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相较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肿瘤大体情况相似,而前者核分裂象更加显著,PNCA和p53蛋白处于高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60例。结果60例卵巢恶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癌26例,黏液性囊腺癌11例,卵巢内膜样腺癌9例,透明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无性细胞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3例,颗粒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各种类型的卵巢恶性肿瘤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也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cT能很好显示卵巢恶性肿瘤及其内部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对患者子宫、卵巢行多切面仔细扫查,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表现,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分型、不同声像类型颗粒细胞瘤大小和血流分布情况,分析患者病理结果。结果38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形态规则,边界清,平均肿块最大径范围(8.8±3.8)cm。16例合并子宫内膜增厚,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0例有腹水。声像图类型实性6例,平均径线(5.0±2.0)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2级2例,3级3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9±0.05);声像图类型为囊实混合性30例,平均径线(8.8±3.2)cm,19例表现为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内,呈“蜂窝”征改变,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13例,3级10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2±0.08);声像图类型为囊性2例,平均径线(21.0±1.3)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1级1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53±0.03)。33例病理诊断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诊断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8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发现大致符合。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最常见,具有一定的超声图像特征,肿块内含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呈“蜂窝”征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有助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卵巢颗粒细胞瘤(0GCT)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主要类型,约占卵巢肿瘤的2%~3%,系低度恶性肿瘤。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抑制素(INH)、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颗料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将我院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妇科收住的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行手术治疗。单侧附件切除2例;全宫加单侧附件切除2例;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4例;卵巢癌根治术8例。术后15例仍存活(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此类肿瘤属功能性肿瘤,75%以上有雌激素活性,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内膜病变;对未生育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能的。手术治疗的直接反应是较满意的,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罗宁玲  黄志勇 《江苏医药》1997,23(5):325-326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5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K和Vim表达。结果:21例颗粒细胞瘤,12例CK阳性(57.1%),18例Vim阳性(85.7%),CK、Vim共同表达11例(52.4%)。2例睾丸母细胞瘤,CK、Vim阳性各1例。1例环状小营性京启CK、Vim均阳性。11例卵泡膜细胞瘤,Vim均阳性,CK均明性。提示:颗粒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与上皮(体胶上皮)细胞有关。但凭CK和Vim与卵巢上皮性肿瘤鉴别有局限,需增加EMA或浆液性癌抗原OM-1标记,有助于两者之间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3年和5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5年内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其预后有关,Ⅰ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 198 8年 1月~ 1993年 10月 ,我们采用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消胶囊对 64例卵巢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 ,现将治疗效果初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3 1例 ,粘液性囊腺癌 15例 ,子宫内膜样癌 6例 ,透明细胞癌2例 ,未成熟畸胎瘤 2例 ,颗粒细胞瘤 8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0岁。1 2 治疗 本组病例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卵巢癌根治术2 0例 ,全宫 +双附件切除术 15例 ,子宫次全切除 +双附件切除术 13例 ,双附件 +大网膜切除术 12例 ,减瘤术 4例。术后辅以化疗 2~ 10个疗…  相似文献   

20.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合并颗粒细胞瘤一例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刘改萍患者女,37岁,婚后十四年未孕。近一年闭经,一月前发现盆腔肿物,于1991年6月3日入我院。于6月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施剖腹探查,术中见左卵巢增大呈囊性,大小为8×5.5×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