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囊壁部分切除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IVU)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囊壁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6—24个月,9例肾积水消失,2例肾积水明显改善,未见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输尿管囊肿的确切手段;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 ,我们收治了 2例膀胱肿瘤切除后 ,经尿道直接灌注丝裂霉素C(MMC)致尿道狭窄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 ,男 ,6 5岁。因排尿困难伴无痛性血尿 2个月入院。 7年前因膀胱左输尿管开口处癌肿 ,在本院行膀胱部分切除及左输尿管移植术 ,术后不规则用噻替哌膀胱内化疗。入院前 1月因无痛性血尿 ,膀胱镜证实膀胱右输尿管开口处癌肿 ,而再次行膀胱部分切除及右输尿管移植术。术后经尿道直接灌注MMC(浓度为 2 0mg/ 5 0ml) ,每周一次 ,第5次后感排尿费力 ,尿线细 ,经膀胱尿道造影证实全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 ,尿道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尿道瓣膜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12例后尿道瓣膜临床表现及各种辅助检查 ,分析本病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 ,以提高诊断率及筛选最佳检查手段及治疗措施。结果 :新生儿期多表现为耻区肿块及尿性腹水 ,儿童 10例表现为排尿困难 ,尿流无力及尿线细 ,1例表现为充盈性尿失禁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12例 ,均见膜部以上尿道明显扩张伸长 ,膜部以下尿道正常 ,8例膀胱输尿管返流 ,膀胱呈梗阻样改变。B超及 IVU 8例见输尿管迂曲扩张肾积水。结论 :产前 B超双肾积水羊水少的病例出生后早期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及时尿液引流保护肾功能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手术应首选尿道镜电灼或冷刀切开瓣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应用气膀胱腹腔镜(pneumovesicoscopy)行非乳头移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体会。方法’对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并输尿管全程扩张、肾积水患儿,经膀胱镜注水扩张膀胱,膀胱镜观察下在脐下以带针缝线经皮穿透膀胱全层做牵引线,鞘管(trocar)沿牵引线穿刺插入膀胱与牵引线固定。同法两侧放置操作鞘管,经中线鞘管目镜观察,两侧鞘管操作。同开放手术样行非乳头输尿管移植。术后放输尿管内双J管及导尿管,术后7~9天拔除导尿管出院,术后2个月经膀胱镜拔除双J管。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60min(平均130min),住院9~12天,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6.8个月)。复查B超及CT泌尿系造影(CTU),肾及输尿管积水完全消失2例,明显好转3例,逆行膀胱尿道造影检查,均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在熟练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后,气膀胱腹腔镜技术结合非乳头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简便易行、示教性好、安全可靠、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壁段梗阻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7例输尿管壁段梗阻患者临床资料,25例采用经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2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切开术,并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24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及排尿期膀胱造影,经尿道电切组有4例仍见输尿管壁段梗阻,肾积水较前加重,改行腹腔镜手术,另有3例轻度反流;腹腔镜组手术效果满意,未见输尿管壁段梗阻,仅2例患者轻度反流.结论:经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壁段梗阻复发率明显低于经尿道输尿管口切开术,且发生反流的几率低于经尿道切开组(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周正东  包娟  王增军 《江苏医药》2002,28(6):465-466
后尿道瓣膜病是男性患儿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 ,我院 1 996年~ 1 999年收治了 7例后尿道瓣膜病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 7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1 4岁 ,平均年龄 6岁。临床表现 :发热 (T :3 8℃~ 40℃ ) ,反复尿路感染 (尿常规脓细胞 ~ ) 2例 ,其余皆以尿细、下腹部包块、发育迟缓、白天尿失禁就诊 ,其中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 3例 (2例为左侧 ,1例为双侧 ) ;合并重肾及法乐四联症 1例。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近端扩张 ,排尿时尿道瓣膜处充盈缺损 ,前尿道尿流细。小儿尿道膀胱镜显示膀胱内有小房小梁或有憩室 ,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5例行经尿道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随访1~15年,12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囊肿大小和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病例。其中双例1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IVU及尿道膀胱造影检查,9例行输尿管。肾盂逆行造影,2例行CT三维尿路重建(CTU)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1例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9例患者获1-8年随访,均行B超及IVU复查,7例积水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IVU或逆行造影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方法,输尿管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梗阻性巨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15例4-12岁(平均年龄7岁)诊断为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进行Lich-Gregoir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留置双J管,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并出院,术后2个月内来院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1例患儿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5例患儿术后经彩超证实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梗阻解除,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无1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Lich-Gregoir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抗返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口附近表浅膀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附近的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TURBT)治疗经验。方法18例术前均诊断膀胱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输尿管口2.0cm以内(其中覆盖输尿管口2列),术前彩超及分泌造影检查未见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CT检查未见膀胱壁外侵润及远处转移,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至肌层,输尿管口采取只切不凝的方法。结果18例术中均未改开放,术中经过顺利,术后复查彩超未见肾盂积水,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见术侧输尿管开口喷尿正常。结论输尿管口表浅肿瘤电切治疗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理想的膀胱表浅肿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SPECT在诊断成人膀胱尿管返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单光子发射体层扫描同时检测20例成人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其中3例有膀胱输尿管返流,均由SPECT间接法查出,MCU没有查出返流,由此可见,SPECT在诊断VUR时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口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2例采用三角区重建术治疗,2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切开术,5例行输尿管囊肿切除术,2例行输尿管原位移植。结果11例患者均获治愈,开放手术平均时间86 min,术后平均住院10.5 d;腔内手术40 min.术后平均住院6.0 d。随访3个月至9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结合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治疗上宜早期手术处理,输尿管口囊肿切除、三角区重建术是一种好的术式,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内窥镜尿道内会师治疗创伤性后尿道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耻骨上膀胱镜和膀胱尿道镜窥视下于尿道断端会师。自膀胱镜向下插入输尿管导管,经尿道镜将其引出尿道外口,再由输尿管导管将18F硅胶气囊导尿管引入膀胱。结果 11例创伤性后尿道断裂在内窥镜直视下尿道内会师均获成功,所有病例无尿失禁,其中9例维持性功能。随访2~3年,3例无需进一步处理,尿流率正常。另8例出现短程继发性尿道狭窄,经1-2次尿道内切开后排尿正常。结论 早期内窥镜尿道内会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完全断裂具有安全、快速和无创等优点;并能降低由于阴部神经损伤所致的阳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姜从义  刘旭东  蒋辉  李彬  刘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06-1107
目的:评价数字化成像在排泄尿路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成像对56例患者进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动态观察并点片。结果:运用数字成像能较好地对输尿管结石、尿路梗阻作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静脉尿路造影术(IVU)检查56例中,肾结石9例,输尿管阴性结石7例,阳性结石20例。膀胱阴性结石1例,阳性结石4例。肾盂癌、迷走血管压迫各1例。输尿管术后狭窄2例,膀胱癌3例,膀胱憩室2例。腹部(KUB)IVU检查无异常6例。结论:数字化成像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膀胱镜检查是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以直接观察膀胱和尿道内病变的检查方法,也可向输尿管口插入输尿管导管分别收集双侧肾盂尿和进行逆行性泌尿系统造影,使肾盂和输尿管的影像更为清晰。经过膀胱镜还可进行肿瘤切除、碎石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1检查前护理1.1检查前准备(1)器械准备:膀胱镜消毒可用40%甲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腺性膀胱炎病例资料、诊断、检查和经尿道电切气化、膀胱灌注等治疗的临床疗效.42例均行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治疗.结果 42例中30例经尿道电切、气化及术后膀胱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12例经电切治疗后6~20个月复发;6例再次电切,3例采取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2例膀胱镜复查时多点活检证实为膀胱腺癌.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气化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发病情况和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本病手术方式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的16例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结果 术前检查结果分别为:16例静脉尿路造影中,4例不显影,12例肾积水;膀胱镜检14例中,3例输尿管口肿瘤;逆行肾孟造影11例,5例插管受阻,6例输尿管狭窄;B超检查6例,均示肾积水,其中输尿管肿瘤6例,腹膜后肿块1例;CT检查3例,腹膜后肿块1例,2例肾积水;尿脱落细胞检查6例,2例查到肿瘤细胞。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16例均示移行细胞癌。结论 认为对早期单发病例可行姑息性手术,对浸润性的高级期肿瘤应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必须随访膀胱镜、B超等。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电切除部分囊壁治疗输尿管口囊肿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037008)王军宏李荣军李海潮周长霖我院自1993年至1996年采用经尿道电切除部分囊壁的方法治疗输尿管口囊肿患者12例,疗效满意。术后随访一年以上,采用B超、膀胱造影的检查方法复查。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余阎宏  邹永康 《云南医药》1999,20(4):309-310
1998年6~10月,作者对3例复杂性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儿行开放手术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患儿。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岁,均因外伤性骨盆骨折所致。初诊行尿道会师术2例,膀胱造瘘术1例,3例入院前共曾行5次手术治疗,入院时均留置膀胱造瘘管。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摄正斜位片及尿道探子会师摄正侧位片作出诊断。后尿道狭窄段长12~22cm,其中2例狭窄段接近膀胱颈。瘢痕体质并前尿道长段狭窄1例,膀胱挛缩并严重骨盆畸形,后尿道受压迂曲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尿感。均经腹会阴联合入路行瘢痕及狭窄段切除,1例还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及综合应用Bus、Ivp、逆行肾盂造影(RP)、CT、膀胱镜及输尿管镜等检查,诊断肾盂癌15例。其中混合癌4例:肾盂癌合并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盂癌合并同侧输尿管癌及膀胱癌3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14例,鳞状上皮癌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并定期行膀胱灌注化疗,定期复查膀胱镜。结论 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肾盂癌的最常见症状,肾盂癌的诊断以尿路造影和CT检查为主,联合其他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混合癌的漏诊和误诊率。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为标准手术方式。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有利预防膀胱内种植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