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IF)核转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亚低温组,每组12只。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建立T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处理。TBI后24 h,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AIF的表达部位;免疫印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线粒体和细胞核AI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TBI后,损伤侧脑组织可见沿灰白质界面的挫伤和出血,亚低温组挫伤和出血灶明显减轻。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TBI后,损伤脑组织caspase-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核AIF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而线粒体AIF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组损伤脑组织caspase-3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细胞核AIF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而线粒体AIF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AIF位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外;TBI组后,损伤侧皮质及海马区AIF从线粒体转移至细胞核内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损伤侧皮质及海马区AIF发生核内转移的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IF的核转位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创伤性(TBI)组和假手术(SO)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于伤后4h、8h、12h、1d、3d、5d、7d取出大鼠脑组织,进行以下实验:①测创伤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的量,以EB外渗的量反应BBB通透性的变化;②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交(ISH)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损伤后,BBB通透性增加,其增加有两个高峰,分别在TBI后12h和3d,后者尤为更明显。IHC和ISH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1d达高峰,持续至3d后下降,7d接近SO组水平。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94,P〈0.05)。结论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增加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TBI后BBB通透性增加,可能与AQP4表达上调有关,两者的变化影响TBI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钠通道α亚单位1.3(Nav1.3)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成年SD大鼠实施脑液压伤后,在伤后2h、12h、24h和72h处死,取伤侧海马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On,0Nav1.3在海马的表达特点。结果大鼠脑液压伤后Nav1.3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伤后12h其上调达最高水平,而Nay1.3蛋白的表达也在相同时间段出现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av1.3在海马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结论TBI可导致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TBI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TBI)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 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轻型TBI组(n=18)和假手术组(n=6),轻型TBI组又分为伤后3 h(n=6)、伤后24 h(n=6)、伤后72 h(n=6)三亚组。采用液压冲击法制作轻型TBI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采用Fluoro-Jade B(FJ-B)荧光染色检测变性神经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轻型TBI后3 h、24 h、72 h邻近顶叶皮质、海马CA2/3区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缺失区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增生明显。FJ-B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3 h无明显增加(P>0.05),伤后24 h皮层区FJ-B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加(P<0.05),伤后72 h海马区FJ-B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加(P<0.05)。伤后72 h伤侧皮层区与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和FJ-B阳性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85,P<0.05)。结论 轻型TBI后星形胶质细胞超急性期(3 h)即出现损害和胶质反应,神经元则在急性期(24 h)至亚急性期(72 h)出现明显损害,星形胶质细胞缺失程度可以反应神经元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内NOGO-A分子含量及大鼠脑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二者与RHOA/ROCK信号传导通道的联系。 方法45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度创伤组和干预组,每组15只。中度创伤组和干预组大鼠采用击锤、撞杆自由落体原理致伤,制作TBI大鼠模型,干预组大鼠创伤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TBI后24 h处死各组大鼠,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损伤区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A蛋白的含量,并测定NOGO-A蛋白的灰度值。 结果TBI后24 h,中度创伤组及干预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区出现病理性损伤,干预组程度较中度创伤组轻。3组大鼠脑组织内NOGO-A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085,P<0.05),中度创伤组的NOGO-A蛋白含量最高,干预组次之,对照组最低。 结论TBI后24 h大鼠脑内损伤区出现细胞核、线粒体损害及细胞水肿,NOGO-A含量增加。RHOA/ROCK信号通路被阻断后能够改善TBI大鼠脑组织损伤区细胞超微结构损害以及减少NOGO-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对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匹罗卡品(Pilo)制作大鼠癫癇持续状态(SE)模型,随机分为Pilo组、Mel组和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和caspase-3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E后6h,Pilo组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SE后6h,Pilo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细胞数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h,达到高峰;SE后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SE后7d,caspase-3表达基本恢复正常。Mel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低于Pilo组大鼠(均P〈0.01)。结论Mel可减少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caspase-3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区神经元线粒体与细胞核超微结构的损伤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用KA诱导大鼠SE2h。分别于SE终止后第3h、12h、24h取海马CA,区制作切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同部位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SE后24h神经元出现排列散乱、胞体皱缩、胞浆红染以及胞核固缩。电镜下SE后3h,可见线粒体嵴肿胀及膜的崩解;SE后24h细胞核染色质明显边聚。Caspase-3平均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于SE后12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24h出现极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SE后早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可能是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致痫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给予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每日腹腔注射bFGF(bFGF组,n=36)、生理盐水(NS组,n=36),分别于痫性发作后6h、12h、24h、48h、3d、5d处死取脑,切片进行bcl-2、caspase-3染色,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结果痫性发作6h后两组海马CA1、CA3区的bcl-2、caspase-3、TUNEL染色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48h表达逐渐增强,bFGF组bcl-2、TUNEL的表达显著高于NS组,bFGF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NS组(P均〈0.01);3d后表达减弱,bFGF组与N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能显著减轻癫痫所致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提示可能通过调控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损伤后病理学,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α-KGDHC)活性以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七组:假手术组(n=5),液压脑损伤常温组(1.8~2.2atm)(n=25),液压脑损伤亚低温组(n=20)。常温组伤后6h,24h,72h,7d检测创伤侧皮层、海马及丘脑线粒体α—KGDHC活性及Caspase-3的活性。伤后15min应用亚低温,30min内脑温降至33℃并维持4h,检测24h及72h酶活性以及Caspase-3的活性。以及亚低温对损伤后24h皮层丘脑及海马CA3区神经病理的影响。结果Fluoro—jade染色显示亚低温显著减少损伤后24h坏死神经元数目(P〈0.05),伤后24h及72hKGDHC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伤后24hCaspase-3的活性显著降低(4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能够恢复能量代谢酶的活性,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损伤后神经元的变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rxR2)在颅脑损伤大鼠皮质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5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6)和颅脑损伤组(n =48)。颅脑损伤组采用改良的 Freeny&#39;s 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伤后1 h、3 h、6 h、12 h、24 h、3 d、7 d、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 TrxR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皮质中 TrxR2 mRNA 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7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伤后1 h~3 d 各时间点 TrxR2 mRNA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TrxR2蛋白在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14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1 h~7 d 各时间点 TrxR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 TrxR2表达增多,提示 TrxR2作为一种急性应激反应蛋白参与颅脑损伤早期抗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h、12h、1d、3d、7d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I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l、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最为显。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l—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 bcl—2蛋白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脑外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将Sprague-Dawley大鼠5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人参总皂苷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8只.模型建立后24h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水含量,光镜下观察尼氏染色海马细胞形态,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脑外伤组比较,人参总皂苷治疗后的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减低,损伤侧海马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减少,bcl-2的表达增高,bax、caspase-3的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总皂苷可以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升高bcl-2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从而阻滞TBI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Loss of neuron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might involve dysregulated apoptosis. Activation of caspase-3 is one hallmark of apoptosis. Therefore, caspase-3 activity (cleavage of DEVD-afc) was measured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amples (n=113) from 27 patients with TBI at day 1 to 14 after trauma. Caspase-3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31 (27.4%) CSF samples with highest values (> 5.5 microM/min) seen at day 2-5 after trauma. No caspase-3 activity was found in serum from patients or CSF from controls.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caspase-3 in CSF suggests ongoing apoptotic processes dur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电刺激)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于电刺激后24h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施行液压打击术,制备颅脑创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量创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侧海马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阳性(vwF)微血管密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认知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单纯打击组比较,创伤后3h和6h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00),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与其他各组相比,伤后第1天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vWF微血管密度即开始增加,至第7天达高峰平台期(P=0.000);与单纯打击组相比,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时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电刺激预处理可促进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创伤前动员机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使得伤后更多的内皮祖细胞归巢到损伤区域,有助于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后自噬是否被激活并探讨其在脑外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定量脑外伤模型,于脑外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并取脑;应用透射电镜检测脑组织自噬双层膜结构以及次级溶酶体的形成情况;应用白噬标记抗体LC3B和DBeclin-1对脑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C3和caspase-3或Beclin1和Fluoro—Jade双标记检测。结果脑外伤后1h在损伤区周围即检测到双层膜结构,并且一直持续到脑外伤后32天。脑外伤后1h,脑组织中LC3和Beclin-1表达增加,损伤后3天内阳性细胞以神经元为主,之后阳性胶质细胞增加,第8天达到高峰,并可持续至脑外伤后32天仍维持高表达。大多数阳性细胞分布在损伤区周围(包括海马)而不是损伤区。此外,脑外伤后24小时以前,在损伤区周围不是所有的LC3阳性细胞都与caspase-3阳性细胞重叠。同样脑外伤后6h至48h,Beclin1阳性海马神经元与Fluoro—Jade染色不重叠。结论脑外伤后自噬被激活,在损伤后早期保护损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免于凋亡和退行性变,并对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发挥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灌注的变化,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质粒对照组,外伤组.通过RT-PCR检测脑伤后1h、6h、24h、3d、7d、14 d VEGF mRNA在损伤局部的表达改变;应用CT灌注像(CTP)研究不同时间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在VEGF-165基因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VEGF-165基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后经RT-PCR扩增的VEGF mRNA绝对积分光密度值水平显著高于外伤组和质粒对照组(P<0.05).CTP参数和伪彩图均显示基因治疗组脑灌注在伤后24h CBF、CBV有增高趋势,伤后3d、7d脑灌注明显高于TBI 组(P<0.05),虽然伤后14 d CBF、CBV开始降低,但和TBI组比较仍然较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外源性VEGF基因能够提高脑损伤组织的脑灌注,改善脑损伤部位微循环,为损伤组织的恢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选择性抑制剂5Z-7-oxozeaenol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对伤侧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外伤+二甲基亚砜组,外伤+5Z-7-oxozeaenol组,按照改良的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外伤模型,外伤后10 min通过左侧侧脑室给药,24 h后取标本,Western blot检测TAK1和磷酸化TAK1的表达,并用凝胶迁移实验检测其下游核因子κB和活化蛋白-1的活性,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溶剂组相比,治疗组伤侧海马TAK1和磷酸化TAK1的表达量、核因子κB和活化蛋白-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海马CA1区TUNEL和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5Z-7-oxozeaenol通过抑制TAK1信号通路降低海马组织中NF-κB和AP-1的活性起到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