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P-选择素(P-selectin)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抗体测定在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40例ITP患者,36例pSS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及40名正常人血浆中的抗P-selectin及GPⅡb/Ⅲa抗体。结果 pSS伴血小板减少组、ITP组抗P-selectin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SS伴血小板减少组抗P-selectin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ITP组(P<0.01);而pSS伴血小板减少组抗GPⅡb/Ⅲa抗体水平及阳性率与I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selectin及GPⅡb/Ⅲa抗体测定在ITP和pSS伴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和抗SSA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对符合PS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类:12例ACA阳性、抗SSA阴性和19例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在年龄、实验室数据、雷诺现象及唇腺活检组织学改变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平均年龄(68.4±7.9)岁高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54.6±16.2)岁](P<0.05);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的血清IgG[(17.89±4.08)g/L]低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 患者[(27.90±6.72)g/L](P<0.01);ACA阳性、抗SSA 阴性的PSS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8.3%与42.1%,P<0.05);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66.7%与10.5%,P<0.05).结论 ACA可以作为PSS的诊断指标,ACA 阳性的PSS患者与经典抗SSA阳性PSS患者在临床几个方面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多认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免疫因素有关。我们对 48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31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 (ACA)、抗核抗体 (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抗体的检测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 (血小板减少组 ) 4 8例 ,为本院血液科及儿科患者 ,年龄 5~ 6 5岁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m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 ,正常对照为健康体检者 (健康组 ) 31名 ,分别采集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2 试剂 :抗心磷脂抗体、…  相似文献   

5.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进展性骨髓衰竭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转化的高风险性~[1-2]。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65%~[3],且有14%~30%的患者直接死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4]。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并发症是M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一个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50×109/L的18例肺癌患者,在下一周期(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5次rhTPO 15,000u皮下注射(SC),三次化疗前(第-3、-2、-1天),两次化疗后(第1、8天),两个周期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1.0g/m2第1、8天+顺铂75m/m2第1天,监测两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 在化疗后3、6、9、12、15、18、21天,治疗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时间分别出现在第15天和第12天,最低值分别为(56±13.0)×109/L和(33.8±14.0)×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4例患者输注血小板,而治疗组无一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过合理的rhTP0使用方法(三次化疗前,两次化疗后)可以明显地降低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对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TPO/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导的可能途径及其对造血活动的作用.TPO/C-MPL系统对造血过程的影响是广泛而重要的,不仅仅限于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而且涉及许多造血细胞体系,对造血活动的很多阶段都有作用.同时,TPO/C-MPL系统自身的表达是自稳的,存在一定的调控机制.TPO/C-MPL系统的作用具有广谱性,与许多血液疾病有关,这一领域的进展将加深人们对血液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生成素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增殖、成熟、产生血小板的功能。为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结构、功能,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及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的作用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Tpo水平及其与网织血小板(RP)、血小板计数(BPC)、骨髓巨核细胞及其成熟度的关系,以及Tpo水平在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po水平;噻唑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RP;骨髓巨核细胞双重荧光染色后,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成熟度.结果22名正常对照和33例C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分别为(204.05±65.70)ng/L和(345.46±222.23)ng/L(P>0.05);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Tpo水平分别为(1427.62±468.84)ng/L和(596.09±462.95)n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TP组RP比例明显增高,AA组及AML组网织血小板绝对计数(RPC)明显降低;C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组的Tpo水平高于有效及对照组(P<0.05).结论CITP组Tpo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Tpo水平与RPC、RP比例相结合可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Tpo水平与巨核细胞成熟度无相关性.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CITP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状况进行观察。结果: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有效率为50%,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率为33.3%,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为 66.7%。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早期联合用药,是自身免疫病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对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时间5个月-8年,两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别足骨髓象有相似之处,明确诊断后调整为以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为主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有相似之处,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排除继发原因特别是风湿性疾病,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病因繁多,多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血液病、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目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在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TPORA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抗巨噬细胞抗体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试验对58例拳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抗巨噬细胞(MΦ)抗体检测,同时检测T细胞亚群、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血小板数。结果表明,ITP患者中抗MΦ抗体阳性者血小板数明显低于阴性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则明显高于阴性组。检测ITP患者血清抗MΦ抗体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A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环孢素A5mg&#183;kg^-1&#183;d^-1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羟氯喹治疗,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血压,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总有效率86.6%,其中显效率33.3%,良效率53.3%,不良反应轻。结论:CsA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症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种有效方法,并且在大多数患者其毒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66例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治疗原发病及积极控制感染,实验组患者于血小板下降的第1天给予rhTPO治疗,300 U·kg-1·d-1,皮下注射,当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升高≥ 50 × 109/L时即停用,疗程一般不超过14 d。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即刻、治疗后1、2、3、5、7、9、14 d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ICU治疗后28 d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LT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 结果实验组患者仅血小板计数治疗后3、5 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6 ± 19)× 109/L vs.(42 ± 18)× 109/L,t = 3.112,P < 0.05;(67 ± 22)× 109/L vs.(54 ± 21)× 109/L,t = 2.520,P< 0.05],且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35 vs. 11/31,χ2 = 4.022,P = 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t = 0.692,P< 0.05)、体温下降至正常的时间(t = 0.510,P< 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t = 0.262,P< 0.05)、肺部影像系统恢复至正常时间(t = 0.685,P< 0.05)、28 d病死率(χ2 = 0.001,P< 0.05)及ICU平均住院天数(t = 0.637,P< 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中没有观察到rhTPO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且经rhTPO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 = 0.697,P< 0.05)、ALT(t = 0.478,P< 0.05)、C反应蛋白(t = 0.110,P< 0.05)及总胆红素(t = 1.634,P< 0.05)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rhTPO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输注血制品带来的风险以及医疗资源的消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其受体c-mpl基因变化的意义。方法:用非放射性核素细胞原位杂交法检测tpo、c-mpl mRNA;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巨核细胞MPL。结果:ITP患者骨髓tpo、c-mpl mRNA,巨核细胞MPL表达增高。结论:c-mpl基因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人体骨髓内对tpo及其受体的调节是以负反馈方式进行的;ITP患者骨髓局部tpo表达增高,病理情况下巨核细胞MPL增高可能与循环Tpo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一种对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本文阐述了TPO及其受体c-Mpl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SL ISA)检测了7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 bopo ietin.TPO)水平,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下降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为2002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24~65 y,平均(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在干燥综合征(S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lSA法试剂盒检测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健康人血清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a一胞衬蛋白抗体,分组计算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患者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a-胞衬蛋白抗体检测诊断SS的灵敏度分别为66%、46%和50%;特异度分别为77.1%、85.6%和91.4%。三种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92%。结论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特异度相近而灵敏度显著提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口一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对SS诊断灵敏度高,对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的患者联合检测三种抗体可显著提高SS诊断的灵敏度,检测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同时也需要检测抗a胞衬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