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学英  张军 《山西中医》1995,11(2):20-22
八妙汤治疗附骨疽疗效观察运城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044000)曲学英,张军关键词八妙汤,附骨疽附骨疽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具有病情顽固、迁延不愈、难治疗易复发等特点。我们将四妙散与四妙汤二方相合,称之为八沙汤,用以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及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2.
附骨疽即现代医学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包括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感染.大多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发展而成.以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死腔、窦道为特点.笔者应用“消疽散”外敷或配合内服“消疽汤”治疗本病30例,获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0岁;血源性骨髓炎24例,外伤性骨髓炎6例;发病部位在股骨者16例,胫腓骨者9例,踝关节者2例,趾骨者1例,跖骨者1例,手指骨者1例;住院治疗8例,门诊治疗22例;绝大多数已经他院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附骨疽膏剂治疗手指、足趾骨髓炎的疗效。方法按处方将中药粉碎、提取制成油膏,设对照组、治疗组观察其治疗手指、足趾骨髓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00例,总有效率为88%,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附骨疽膏剂治疗手指、足趾骨髓炎疗效满意,且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附骨疽的中药换药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吉林中医药》2003,23(5):29-29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 ,病久可使骨骼受损 ,常有破碎死骨排出 ,故又称多骨疽 ,西医称之为化脓性骨髓炎。其病因为疔、疖、痈等治疗不当 ,以致脓毒扩散 ,深窜入骨 ,溃后脓水淋漓 ,久不愈合形成窦道。笔者结合临床实践 ,就附骨疽的中药换药和护理措施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7~ 2 0 0 2年共收治附骨疽患者 2 2例 ,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儿童 4例。其中溃后成脓者12例。2 中药换药附骨疽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观察疮口 ,用银丝探针检查窦道及其深度 ,按常规清洁创面 ,将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 ,必要时可在局麻下进行扩疮…  相似文献   

6.
例1.某男,15岁,初诊于1990年8月13日。右大腿肿痛1个月。初起右膝关节外侧下方出现一疖肿,随后破溃,继而出现右大腿肿痛、发热、畏寒,即注射青霉素,外敷中草药月余,病情未能控制,右大腿肿痛逐渐加剧。故前来求治。入院时症状:右大腿肿痛,纳少身倦,足难履  相似文献   

7.
附骨疽的X线影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长贵 《江苏中医》1994,15(1):42-43
通过观察50例附骨疽在发病初期,成脓期,溃后期及恢复期的X丝表现,发现各病期的X线征象与西医X线诊断分型是一致的。作者认为X线影像学能为中医诊断提供客观化指标,为助于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 ,附骨疽是内外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它的毒性深重 ,主要发病部位是股骨、胫骨、肱骨及尺桡骨。其发病特点 ,好发于肌肉深部及骨膜间。《诸病源候论》则将附骨痈、附骨疽分别论述。“附有痈候 ,其状无头 ,但肿痛而阔 ,其皮薄痒 ,谓之附骨痈也。附骨疽候 ,喜着大节解间 ,丈夫及产妇妇人 ,喜着鼠髅、髂骨、膝间 ,婴孩嫩儿亦着膊肘背脊也 ,其大人老人著急患者先觉痛 ,不得转动 ,按之应骨痛。经曰 :便觉皮肉生急 ,洪洪肥状则是也 ,其小儿不知字名 ,抱之才近 ,其便略唤 ,则是支节有痛处 ,便是其候也。”以上症状明确提出了两者的…  相似文献   

9.
附骨疽,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痈、贴骨痈,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张景岳对该病具有独特的认识,他在《景岳全书·外科钤》中详细论述了此病.本文从附骨疽的病因、辨证施治、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4个方面对张景岳辨治附骨疽的经验作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复方蜜桶花根汤内服配合局部处理,治疗脓毒蚀骨地骨疽98例;治疗前、治疗后X线摄片证实,治愈98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表明本方法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活血补血、遂血痹、破坚疾、长肌肉、除骨髓之痼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霖  杜靖远 《中医研究》1990,3(1):23-24
本文检测了兔实验性附骨疽病灶骨质的微量元素钙、镁、铜、锌、铁、锰的含量,并从健侧骨质作为对照。结果:上述诸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附骨疽病灶局部成骨活性减退、胶原稳定性下降,骨细胞分化受抑与微量元素的减少有关。认为此项指标可作为探讨中药治疗附骨疽疗效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附骨疽属于无头疽范畴,因毒邪深闭,蚀骨而生,故名。申××,男,8岁,1982年4月16日初诊。一个月前,高烧,左腿疼痛如刺,不能行走,膝以下疼痛明显,在本县医院诊断为骨髓炎,经保守治疗20余天无效,病情日趋加重,3月28日,入我院骨科,x线下见左胫骨近端已有2×2.5厘米的蚀影,随即进行手术,术时见脓血交杂而溢,切开引流,确诊为化脓性骨髓炎,同时给以大量的氨基苄青霉素及其他退热消炎药品,对症治疗半月余,效果不佳,发热不退,疮口久不愈合,邀中医会诊。证见面黄体瘦,身热如灼,其母代诉午后加重,口干欲饮,五心烦热,汗出如蒸,夜寐不安,大便数日未行。舌红苔少而于。脉细数。属阴虚内热,劳  相似文献   

13.
枫柳树皮膏治疗附骨疽3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骨疽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由附骨痈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变为慢性期,常有一个或多个瘘管,时愈时发,经久不愈,反复排出脓液或形成死骨,瘘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及瘢痕组织。如果引流不畅,局部肿胀、疼痛加剧,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日久可并发病理骨折、肢体畸形、关节强直、癌变等症。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佳,我们1988年7月~1998年7月应用自制枫柳树皮膏外贴治疗附骨疽350例,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0例,男232例,女118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86岁,平均472岁;病程长者32浕,短者2个月;上肢124例,下肢226例;临…  相似文献   

14.
还阳熏药卷结合八珍丸治疗16例附骨疽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培文 《北京中医》1997,16(1):24-25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外洗配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骨不连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89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洗配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骨不连 4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者 8岁 ,最大者 60岁 ,平均年龄为 32岁 ;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者 5年 ;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35例 ,股骨感染性骨不连 13例。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拟定。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外洗方 基本方 :栀子 30 g 金银花 2 5 g 土茯苓30 g 苦参 30 g 白芷 2 0 g 黄连 15 g 血竭 12 g 五倍子10 g。每日 1剂 ,共煎药液 2 5 0 0 m l,每天外洗 3次。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五行音乐疗法在附骨疽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附骨疽合并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五行音乐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理疏导疗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6周和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ly scale,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4周、6周和8周PSQI总分及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时间PSQI总分及SAS得分进一步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提高附骨疽焦虑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其焦虑程度,且随干预时间延长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17.
正仇湘中,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工作30年余,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及脊柱骨折、外伤性截瘫的治疗都有极深的造诣。现将其治疗附骨疽验案1则介绍如下。张某,男,72岁,2016年8月24日初诊。患者自述1个月前左下肢不慎摔伤,自行使用外用药后,未见好转,进行性加重,出现局部创面溃烂、肿胀、左侧胫骨处感觉减退,于当地医院就诊,CT提示化脓性骨髓炎可能,建议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982年以来 ,以古人验方和本身自拟方治疗骨疽 186例。取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中 ,男 10 6例 ,女 80例 ;年龄 7~ 2 0岁 5 6例 ,2 1~ 30岁 6 2例 ,31~ 40岁 46例 ,41~ 5 7岁 2 2例 ;部位 :锁骨处 1例 ,胫骨处 46例 ,腕骨处 2 2例 ,髌骨处 70例 ,外踝处 39例 ,跨马疽 8例。余毒湿热型 :由疔疮、伤寒或麻疹等疾患 ,经治余毒未清 ,久而湿热酿毒 ,毒邪深窜 ,流于筋骨 ,发为骨疽。初而不觉 ,1周或 2周后始见寒热神倦 ,疼痛彻骨 ,肿胀明显 ,溃则不易收口 ,脓稀薄 ;损伤瘀滞型 :外伤后引起气滞血瘀 ,瘀著筋骨 ,久而酿…  相似文献   

19.
用复方蜜桶花根汤内服配合局部处理,治疗脓毒蚀骨类附骨疽98例:治疗前、治疗后X线摄片证实,治愈8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表明本方法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活血补血、遂血痹、破坚疾、长肌肉、除骨髓之痼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臬  陈诗吟 《新中医》2014,46(8):237-238
<正>陈氏外科起源于江苏盐城,自清末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始创于陈步阶,自成体系于第二代传人陈兴之名老中医。陈兴之运用祖传秘方"陈氏黑药膏"及自创"陈氏大枫子膏"、"陈氏玉红膏",结合独到的学术观点,建立一整套药简、便、廉、验,内外并重的诊疗方法,具有独特良好的疗效,名震于上海滩。陈氏外科发展、充实于第三代传人陈诗吟,其传承先父临证之精髓,并不断开拓创新,开发药物新用途,适应现今疾病谱的变化。陈氏外科立足中医学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