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述了振动时效的原理和工艺方法,比较了振动时效和自然时效、热时效在消除工件内部产生的残余应力优缺点,指出了振动时效在各类典型工件中应用的措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范冬英 《机械制造》1999,37(9):25-25
构件中的残余应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力学参量,它的存在使得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外界条件改变时,工件局部产生大的塑性变形,尤其是大型焊件,从而影响工件的正常使用。而振动时效就是利用激振器以机械的方式向工件辅入能量,并利用共振原理,激迫工件在固有频率附近振动或共振,使振动应力与工件内部应力叠加,使材料晶体内部产生细小的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并均化残余应力,获得类似于热时效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研制成功的纵梁振动时效工艺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项旨在促进机械制造业技术升级、减少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振动时效技术VA全自动消除应力的专家系统 ,因其实现全自动控制、低能耗、高效率和无污染等特点 ,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瞩目。金属工件在铸造、焊接、切削及变形处理等加工过程中 ,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等外部能量的作用 ,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容易引起工件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的降低 ,进而致使工件影响整个机械系统功能的发挥。传统上通常采用热时效和自然时效等法消除应力。自然时效即把工件搁置一段时间以消除应力 ,这虽然不耗能 ,但周期长 ,占地面积大 ;热时效是…  相似文献   

4.
振动时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对比热时效和振动时效两种时效机理 ,揭示两者在调整宏观残余应力上的本质是类同的 ,都是通过塑性变形减少金属残余弹性应变从而达到宏观残余应力的释放 ,只是产生塑性变形所用手段不同。同时从两种时效时金属内部组织的不同变化 :热时效减少晶格畸变、振动时效使金属组织进一步细化 ,位错密度增加 ,揭示振动时效与热时效在工件尺寸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 :在许多场合振动时效和热时效同样可行且振动时效的尺寸稳定性、抗疲劳强度极限更优于热时效  相似文献   

5.
振动时效(缩写VSR)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旨在通过控制激振器的激振频率,使工件发生共振(最多数十分钟),让工件产生适当的交变运动并吸收部分能量,以致内部发生微观粘弹塑性力学变化,从而降低工件的局部峰值应力和均化工件的残余应力场,最终防止工件的变形与开裂,保证装配尺寸稳定性。振动时效机理是由于振动过程中金属材料内部的位错滑移产生微观塑性变形,使残余应力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6.
金属工件在铸造、焊接、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作用,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致使工件处于不平稳状态,降低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使工件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应力变形和失效,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证。为了消除残余应力,过去通常采用热时效和自然时效。  相似文献   

7.
工件在铸造、焊接和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作用,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致使工件处于不平稳状态,降低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使工件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应力变形和失效,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证。为了消除残余应力,过去通常采用热时效和自然时效。自然时效虽不耗能,但周期太长,占地面积大,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热时效通过把工件加热到相应温度,在热状态下加速应力释放,其周期较自然时效大为缩短,应用广泛;但是退火炉造价高,使用费亦高,且占地  相似文献   

8.
振动时效是我国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是通过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一个动应力,当动应力与工件本身的残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微观屈服强度时,工件就会发生微观或宏观的局部、整体的弹性塑性变形,同时降低并均化工件内部的残留应力,最终达到稳定工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时效处理高新技术。其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时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解决燃煤热时效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曲轴作为内燃机核心部件,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内燃机的性能的高低。而曲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会直接影响到曲轴的质量。目前常用的曲轴消除残余应力的方式热时效方式的处理时间长、能耗高的缺点一直无法有效解决,特别有些曲轴还无法运用热时效的方式消除残余应力。而振动时效是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避免了热时效的缺点。依据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和振动产生的动应力的叠加达到或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Wozney&Crawmer"准则,求出在激振器以轴弯曲振动固有频率激励下轴类零件产生弯曲振型的主共振,解决现有装置产生动应力达不到消减残余应力要求的难题,且轴两端变形量也有很大提高,同时轴的动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有效地消减轴类零件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
一、振动时效节能原理 热时效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冷却,消除工件内应力,一般情况下每炉工件加热时间为16h,保温、冷却时间为8h,能耗大。 振动时效工艺通过专用的激振设备使工件振动,产生的动应力与工件内部原有的残留应力相叠加,达到均化内应力,减少工件变形的效果。其耗能设备仅为振动机械(电机),且一般处理一个工件仅需0.5h左右,时间短、能耗小。 二、监测情况 二重集团用振动时效代替热时效,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大大降低了时效处理工艺的能源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该项目实施监测后的分析结…  相似文献   

11.
轴承零件振动时效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轴承零件(23148CA外圈,22244内圈)在磨削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试图通过在粗磨后增加振动时效(VSR)工序,以消除应力,提高轴承零件精磨后的尺寸精度,基于现场试验,应用动应力分析和残余应力对比测量,结合压磁法测量残余应力以及后续工艺精度跟踪,了解轴承零件振动时效过程的动应力状况以及内应力的变化,探索轴承零件振动时效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振动时效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残余应力产生的本质入手,通过位错理论分析得出振动时效的微观激振力的必要条件,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方法使工件尺寸稳定性提高的要质原因是振动导致的材料内部位错密度的增加、位错分布均匀化和位错相互钉扎,从而使振前能动位错变成振后的相对固定位错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频谱谐波时效与热时效在去应力率,稳定工件尺寸精度,提高工件抗变形能力,从经济、环境效益和综合等方面的对比,体现频谱谐波时效技术的优越性,用试验和数据证明频谱谐波时效可以完全取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的热时效。  相似文献   

14.
振动时效动应力参数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根据非对称循环载荷下的古得曼(Goodman)应力范围图,分析了在不同初始残余应力(平均应力)前提下,构件振动时效时动应力的选取应满足的条件。使当前普遍被认可的动应力参数选取原则(σ动 σ残Eσs;σ动Fσ-1)更加具体可操作化,并对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并讨论了振动消除应力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频谱谐波时效技术消除应力工艺试验,验证了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齿轮箱零件加工中的消除应力控制变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高效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振动消除应力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勇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9):1640-1642
振动消除应力是消除构件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精度稳定性的一种工艺方法,介绍了振动消除应力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态仿真的方法得到了最佳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同的机床床身铸件作为实验对象,对新工艺和原工艺下的平均应力消除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下床身铸件的平均应力消除率为65.1%,原工艺的平均应力消除率为38.5%,另外,原工艺下,有个测点的应力值没有减小反而增大。新工艺下铸件的应力消除率明显大于原工艺下铸件的应力消除率,验证了所提出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从尺寸稳定性着手,针对4Cr13马氏体不锈钢200℃回火20小时、120℃回火70小时、振动时效三种时效处理工艺,用X射线衍射测量分析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消除残余应力的角度看,热时效比振动时效具有显著的效果,200℃回火20小时工艺较120℃回火70小时工艺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振动时效测控装置是一复杂的整体,其中数据处理及激振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激振器工作时的参数取决于工件的本身特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论文研究一种采用振动时效方法降低、消除、均化金属构件的残余应力的测控装置,此装置采用单片机控制,调速方式为交流变频调速,激振器由交流电动机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