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3月18日讯: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从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推进中药精深加工、加快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医教研及文化发展等8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要点》提出,配合《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省绿色生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基金运行;落实"百名厅局长精准服务帮扶百家企业"中医中药项目建设;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工作,推进道地药材认证,扩大中药材产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7):683-683
2012年7月12日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中国中药协会,日前在江苏泰州举行“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论坛暨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向9个基地试点单位颁发“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牌匾和证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青海省道地和地产药材的种植现状,从中药资源经济学角度分析青海省中药材价格变化趋势,并与农作物、生态种植效益对比,为青海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系统比较法对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的种植信息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 道地和地产药材种植热点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省中药材价格变化存在“蛛网效应”;种植药材往往存在一定风险,应选择道地性、市场认可的地产药材进行种植;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种植道地药材经济效益最高,优于其他地产药材和农作物;生态种植,如大黄仿野生、羌活套种的种植经济效益都高于农田栽培。结论 全面展示了青海省当前中药材种植现状,可指导青海省中药材种植;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更好地推动青海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江西省已开始建立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江西省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总面积为66 667 hm2,其中1 333 hm2为重点品种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667 hm2为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这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条件,发挥该省中药资源、科技、人才、企业优势,加快江西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计划到2005年药材基地基本建成时,重点药材和大宗药材品种良种率达到95%。 江西建立华东最大的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9月10日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召开丝绸之路甘肃经济带陇东南中医养生保健旅游研究和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课题论证会。会议提出,加强规划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养生旅游、中医文化、保健服务、保健产品开发、中药材种植及生态园建设、野生中药材种植和动物药养殖、药膳推广及医疗旅游产品等产业的发展;加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做好"两后生"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加强药膳师和月嫂培养,增设旅游养生相关专业,培养养生保健人才,全面促进中医药旅游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机制建设,在全省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注重保障机制和产业政策提出,争取国家支持,特别是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突出先行先试内容。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5日,重庆市道地药材高效优质种植、提取和加工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工程启动。该市计划用3年时间,总投资1200万元,建立30万亩的中药材高效优质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药材基地建设的运营机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分析我国药材基地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建设药材基地的经验和规律,对今后基地建设提出建议。方法:从运营模式和所需关键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药材质量低劣是中药现代化的“瓶颈”,改变这种状况应从规范种植技术入手,而规模化的药材基地是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前提。国家政策是影响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GAP的制定和新的药品管理法,已把中药材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总结了2021年中药材生产的“八化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八化发展”概况:(1)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地方道地药材目录开始制定;(2)新品种保护进程加快,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3)生态种植理论得到丰富,技术示范效果突出;(4)部分中药材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典型模式案例;(5)追溯平台覆盖的基地数量增加,省级互联网交易平台获批设立;(6)产业集群建设提速,省级区域品牌数量快速增长;(7)新成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多方式带动集约化生产;(8)地方中医药法实施加速,食药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发布。中药材生产建议:(1)加快制定全国道地药材目录,开展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3)重视防灾基础工作,制定减灾技术措施;(4)统计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纳入国家常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广大中药材产地都将中药材生产(种植与养殖)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以发展。中药材生产得到高度重视,不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正在建设。现结合笔者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与GAP生产基地的了解,特别是结合深入贵州省药材基地调研、长期从事中药民族药资源与中药材生产研究的实践体会,对当前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9年海峡两岸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暨珍稀动植物药材可持续利用基地建设研讨会于11月6—7日”在福建三明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农业厅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扩大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探索合作途径,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实现优质中药材质量可追溯,共同推进两岸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陕西宝鸡建立八大中药材种植基地陕西省宝鸡市充分发挥太白山中药材资源优势 ,建立八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全力打造“太白山药谷” ,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目前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 18万亩 ,中医药产业年增创经济效益近 10亿元。这八大种植基地为 :一是在太白县建立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二是建成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三是在凤县、眉县、太白县建立山茱萸基地。四是在凤县、陇县建立秦艽基地。五是在凤县、太白建立凤党基地。六是在凤县建立越橘种植基地。七是在陈仓区、凤翔、扶风、千阳、太白、凤县、麟游县建立柴胡基地。八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6月18日讯:日前,陕西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挥该省中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鼓励市县建立区域特色"秦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大力发展丹参、山茱萸、林麝等大宗道地"秦药"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一批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1月8日讯: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皖北、皖西、皖中、皖南等重点区域建立4个功能完善的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新增10个道地中药材品种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年中药材产值达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宝鸡市充分发挥太白山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八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力打造“太白山药谷”,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中医药产业年增创经济效益近10亿元。这八大种植基地为:一是在太白县建立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二是建成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三是在凤县、眉县、太白县建立山茱萸基地。四是在凤县、陇县建立秦艽基地。五是在凤县、太白建立凤党基地。六是在凤县建立越橘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6.
尹文仲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29-103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几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制定出台了<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行动计划",中药产业已被列为我州"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建立并形成了一批中药产业化基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GAP示范基地(<2006中国·恩施中医药发展论坛基础资料汇编>),中药材经营流通市场和一批中药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州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加快恩施州以道地药材为特色的药业产业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禹州是我国中医药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禹州市地处豫东平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为禹州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辖区内盛产动物、植物、矿物药材1084种。禹州药市始于唐朝,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9月,经国家批准成为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出产的黄芪、党参、柴胡、远志和款冬花五大类中药材拿到了国家标准的道地药材身份证,正式成为代表全国道地中药材的品牌。今后该省将成为提供以上五类中药材原料的供应基地。 山西省中药材品种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品质道地,一些中药材品种更是享誉海内外。面对世界庞大的中药材市场和全球日益提高的中药入世标准,该省适时加大了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无公害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管理力度,并先后建立覆盖阳城、忻州、安泽等20多个县区,总面积达6万多公顷的中药材自然保护区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山西省五类中药材拿到国家标准的道地药材身…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陇西县大力实施"名园、名药、名企、名牌"的四大战略,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物流、道地药材价格形成、信息发布中心,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知母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知母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知母主产区基地以及药材市场销售的种苗进行质量指标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知母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不同等级种苗为处理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连续2年观测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指标。结果:确定种球直径和百株质量作为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将种苗分为3个质量等级,Ⅰ级种苗:种球直径≥1.2 cm,百株质量≤2.0 kg;Ⅱ级种苗:种球直径≥0.8 cm,百株质量≤1.5 kg;Ⅲ级种苗:种球直径≥0.5 cm,百株质量≤1.0 kg且≥0.5 kg。不同等级种苗对植株根系生长、药材产量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等级种苗种植后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知母种苗质量标准即具科学性,也更符合生产实际,可为知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