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保岚  张曼华 《医学综述》2008,14(5):730-733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基化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二者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它们作为反映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二者水平显著升高。测定vWF和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vWF、PAI-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倩  王战建 《医学综述》2014,(14):2601-2604
糖尿病发生时,体内凝血及纤溶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凝血功能的指标,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能反映纤溶活性。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时,两者的水平显著升高。vWF、PAI-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对于认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及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肾炎型)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其在高凝状态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法测定58例儿童肾病综合征(肾炎型)及50例无病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浆中的vWF、DD,血小板计数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研制的SF-3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结果:肾病综合征(肾炎型)患儿血浆中的vWF、DD和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vWF升高患儿占97%,结论:vWF、DD和血小板数量升高是反映儿童肾病综合征(肾炎型)高凝状态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 1,IRF1)、IRF8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49例符合条件的T2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患者入院时收集基线资料,检测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RF1、IRF8水平,全部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均于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标志物、IRF1、IRF8水平对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能。 结果 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显示,149例T2DN患者中,有68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64%;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基线资料后,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时CRP、FIB、IRF1、IRF8表达上调与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可能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发现,T2DN患者入院时CRP、FIB、IRF1、IRF8水平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 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CRP、FIB、IRF1、IRF8水平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各指标水平表达上调可能提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其中IRF1、IRF8水平可作为预测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与外周血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脑含水量以及微血管面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探讨TM、vWF与MVD及脑含水量的相关性。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做大鼠脑外伤模型。按伤后处理时间各组再分为9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30 min、1 h、3h、6 h、12 h、1 d、3 d、7 d、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TM、vWF表达,CD34标记损伤灶周围脑皮层区微血管并计算MV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M、vWF的表达。结果大鼠颅脑创伤后外伤组脑组织及外周血中TM、vW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TM、vWF表达均与MVD呈负相关(r=-0.378,P0.05、r=-0.426,P0.05);血浆TM、vWF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663,P0.05、r=-0.884,P0.05)。结论 TM、vWF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脑外伤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状态,并且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预防或延缓老年EH患者病情的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08例老年EH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反映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反映凝血及继发性纤溶系统活性的D-二聚体(D-dimer,DD)的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EH患者血浆vWF、GMP-140及DD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合并靶器官损伤(target organ damage,TOD)的比例增加,3种分子标志物水平亦升高,与未合并靶器官受累组比较(P<0.05),且vWF、GMP-140及DD的水平之间两两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PTS,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应早期监测干预。  相似文献   

7.
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各阶段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及杏丁治疗对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和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30例糖尿病肾痈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再次测其血栓调节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较正常对照高,且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就已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栓调节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杏丁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调节蛋白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指标。杏丁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nCPAP治疗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ET-1、TM、vW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的血浆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M、vWF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并经nCPAP持续治疗1周,检测治疗前后三者的血浆水平。结果30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血浆ET-1、TM及vWF水平治疗1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ET-1、TM及vWF水平治疗后下降,提示内皮功能损伤参与了OSAHS合并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导致OSAHS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干预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调节蛋白(TM)及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50只,激素造模后随机处死2只验证造模成功,其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24只和冲击波治疗组(B组)24只。干预前,两组随机选取8只兔耳动脉采血测血浆GMP-140、TM、OPG含量;ESWT干预第2、4、8周时A、B组各随机选取8只兔,耳动脉采血后处死,测血浆GMP-140、TM、OPG含量;留取股骨头标本行HE染色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股骨头中OPG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SWT干预2、4、8周后,B组血浆中的GMP-140、TM含量较A组均降低(P0.05);ESWT干预4周、8周时B组血浆中OPG含量较A组均升高(P0.05)。ESWT干预2、4、8周时B组股骨头中的OPG阳性表达较A组均升高(P0.05)。结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ESWT干预可使血浆中OPG含量增高,GMP-140、TM含量降低,局部坏死区OPG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GMP - 14 0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n =34)和治疗组 (n =34)两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 (DM )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色素治疗 ,每天 3次 ,每次 0 .2 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 8周。另选取 30名正常人为健康人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浆GMP - 14 0。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浆ET、血浆GMP - 14 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均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70 .6± 19.7ng/L、6 8.9± 19.7μg/L、6 9.5 2± 4 0 .2 7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3.2± 2 6 .3ng/L、10 1.2± 39.5 μg/L、10 9.31±72 .15 μg/min明显降低 (均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98.4±2 4 .2ng/L、89.2± 35 .9μg/L、95 .35± 4 9.92 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1.8± 2 5 .9ng/L、98.9± 37.1μg/L、10 8.2 3±6 9.72 μg/min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治疗组治疗 8周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 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及缓解后、以及 2 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a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水平。结果 :治疗前急性白血病组vWF及GMP 14 0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缓解后vWF、GMP 14 0水平恢复正常 ,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提示在急性白血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 ,检测vWF及GMP 14 0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监测 ,对衡量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在CHD发痛中的作用。方法:将CHD病人分为3组,观察各组血浆vWF、GMP-140及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培果: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厦F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上述指标明显增高(P<0.01)。结论:CHD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vWF、GMP-140及Fg可预:则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只,喂以高热量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对照组30只,喂以普通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两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6只,取血测定血清HGF、胰岛素水平等,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成模后1个月后肾小球体积开始增大,2个月更明显,3个月及6个月体积显著下降;成模后2个月出现明显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3个月时就已显著增厚,6个月时更为严重;血HGF 1个月后即明显增高,至2个月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血清sICAM -1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UN、Cr、Ccr及UAE水平。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分为有肾损害组 (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 )和无肾损害组 (尿蛋白在正常范围 )。结果 ①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有肾病组 (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 )其sICAM -1水平又高于无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③sICAM -1的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0 .44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REBP 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 型糖尿病的80 例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 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 30 mg/24 h] 和单纯2 型糖尿病组(T2DM 组,24 h UAER<30 mg/24 h),每组40 例,从体检中心收集同期健康群众40 例作为对照组(NC 组)。采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身高及体重等资料,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血清肌酐(Scr)、空腹胰岛素(FINS)及24 h UAE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ChREBP、高迁移率族蛋白-1、TNF-α、IL-1β 及IL-6 水平。结果 血清ChREBP 水平DN 组最高,NC 组最低(P <0.05)。ChREBP 与eGFR 呈负相关(r s =-0.694,P =0.000);ChREBP 与24 h UAER、IL-1β、IL-6、TNF-α 及HMG-1 呈正相关(r s =0.596、0.711、0.650、0.684 和0.515,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l ^R=1.44,95% CI(1.10,1.87)]、HOMAIR[Ol ^R=2.22,95% CI(1.31,3.76)]、24 h UAER[Ol ^R=1.03,95% CI(1.00,1.06)] 及ChREBP[Ol ^R=1.01,95%CI(1.00,1.03)] 是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REBP 水平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XP3基因甲基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名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FOXP3基因启动子区(~+2071,~+2182)的甲基化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FOXP3基因启动子区5个Cp G位点均呈现高甲基化(100%),而正常对照组第5个Cp G位点(~+2156)可见低甲基化(9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两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之间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低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之间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呈现随病情加重而下降的趋势。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糖尿病病程与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率之间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FOXP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率下调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inkgo leaf extract(GLE)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VEF) i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DN).Methods:Sixty-four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equally by a randomzing digital table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all treated for 8 weeks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diabetes,but GLE tablets were given to the treated group additionally. Changes in VEF were estim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 型糖尿病肾病(T2DN)不同分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的变化水平,探讨血 清PIFG 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5 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经肾活检 诊断为T2DN 患者90 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IFG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血清PIFG 与各参数 的关系。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FBG、2 hPG、BUN、CRP 和 HbA1c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Hb 较对照组降低(P <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Scr、BUN 和CRP 含量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升高(P <0.05),Hb 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组降低(P <0.05);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Scr、BUN、CRP 和UAER 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均升高(P <0.05),Hb 水平较早期糖尿 病肾病组降低(P <0.05);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PIG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IGF 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 <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IGF 高 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 <0.05)。血清PIGF 水平与患者病程、FBG、2 hPG、Scr、BUN、CRP、UAER 和 HbA1c 呈正相关(r =0.433、0.372、0.374、0.722、0.384、0.301、0.861 和0.492,P <0.05),与Hb、Alb 呈负相 关(r =-0.639和-0.353,P <0.05)。对血清PIGF水平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HbA1c、UAER、FBG及Sc(r P <0.05)。 结论 T2DN 患者尤其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血清PIFG 的水平升高,同时血清PIFG 与Scr、UAER、FBG 和HbA1c 有关,提示血清PIFG 参与T2DN 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